社交是阿里的软肋,如同腾讯的电商,最近看到阿里在强推钉钉,
作为一名用户体验师,希望能够客观的从
用户的角度为大家解析下钉钉的用户体验.
钉钉产品分析—集创堂Change
社交是阿里的软肋,如同腾讯的电商,最近看到阿里在强推钉钉,作为一名用户体验师,希望能够客观的从
用户的角度为大家解析下钉钉的用户体验,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分享。
不知道大家听到钉钉这个名字有什么感想和体验,对一个产品的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其实并不是从你打开这个
产品开始的,当你听到这个产品的名字,其实用户体验就已经产生了。钉钉是取自于板上钉钉的这么一个含义,
它来源于平常工作的环境,大家讨论一件事的时,可能最后会得到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方向,因而从板上钉钉含
义引导出了钉钉产品的名称,取自于平常工作场景的名字。在品牌意义上会给大家一个很深的印象。这是产品带
给大家的第一层体验,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其实我这里想简单阐述的是,平常大家所讲的讲故事的场景,给品
牌或者产品一个来源一个理由,让产品理念更好的服务商业)。
大家所熟悉的微信是从微薄中拉走了熟悉人的联系,陌陌是从微信中拉走了陌生人的联系,而阿里的钉钉的
的定位是工作圈,这种对于社交应用的细分定位,产品定位做的还是非常的精准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钉钉进行分析
第一产品定位:
版本1.0它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钉钉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它强调的是即时,它主要是推出的是钉的功能,即通过最核心的功能,让用户去认识产品。这一阶段钉钉没有把所有有的功能都推上去,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产品的战略规划的,不像一些二流三流的软件,以上来就把所有的功能全部都推上来,用户体验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版本的更迭,反馈,逐步的优化用户体验,优化产品功能。
对于钉钉2.0版本,它提出的理念是: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
它提出这个理念的原因是基于它的三大功能:C-OA,C-Space和C-Mail。C-Mail是一个邮件页面,C-OA是审核
流程,而C-Space是云存储的空间,所以它提出了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钉钉2.0版本它提出了让沟通更高效,让
工作更简单,让信息更安全。
总结了一下,就是即时,便捷和安全。
下面介绍的是第二部分钉钉的核心功能
首先是免费电话。它是吸引初级用户的一个手段。你一开始注册钉钉的时候,它会送你一个免费的通话。当
你成立一个三个人以上的团队时,通话的时间一个月会上升到150分钟,如果是更大的团队,免费通话的时间会
更长。
最主要的核心功能:DING----表述一种信息必达的概念,把你想表达的重要的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对方。后面
TBA解析时我会重点介绍。
微应用是基于阿里自身的优势,包括C-OA,C-Space和C-Mail。C是即时通讯的一个字母缩写。
钉钉作为企业级应用的一个平台,它提出了一个澡堂模式。这一功能的创新是基于产品定位工作圈的工作场景
二设计的功能,开启澡堂模式即消息会在30分钟内消失,达到保密的一种状态。这对于使用这块产品的企业或对
信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团体无意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功能。
下面是第三部分对它tab的一个解析。左边是微信的页面,右边是钉钉的页面。
大家可能会觉得钉钉是在抄袭微信,其实在界面表达,空间排布以及list的形式上,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DING的功能。微信的相应位置是通讯录,而第三个tab是它最核心的功能---发现。可以发
现在用户体验上,钉钉是基于微信培养的一种用户习惯。微信是一个即时性的通讯软件,而钉钉既然是基于工作
平台,即时和效率是必然的,因此它的list就采用了9位的形式来构架他的的信息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信息展示
比较多,这样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与产品定位相符合。(对于这种信息布局学习,可以找一些产品定位不
同的社交软件相对比,例如微博,陌陌等)
微信和钉钉信息布局最大的差异可能是在于钉钉有一个万能加的概念。对于这个万能加的利弊,下面一一解析。
关于这个万能加的概念,资深些的设计师不难看出阿里在做用户体验战略布局时稍显思路混乱,用户体验做
到最后其实就是与商业之间的博弈,2.0版本很显然商业运营商的东西相对用户体验更占上风,这种打法从用户
体验的角度来看是战略布局是欠考虑的。万能加的这个功能在页面上是非常的影响产品的视觉流的,即使是苹果
也只是做了一个半透明的控件。(PS:据说苹果做这个功能是为残疾人考虑的,国人把它当成了保护HOME键的工
具,苹果太贵)这个功能扰乱了所有的功能和框架布局。但是这个功能从运营的角度考虑的话,它简直是太完美
了,通过这个控件可以将所有的运营想推送的功能直接送到用户的手上,万能加点击出来过后带来很多的功能
,而且钉钉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于推钉邮,(PS:指哪打哪)不仅把它放在第一个的,甚至还有颜色的对比,
而且很明显它是优先级的第一级,免费商务电话是第二级,添加好友和发起聊天是第三级,最后企业群聊天是第
四级。对于这种东西,我们不能光从用户体验的方面去评论它的好差,这毕竟是一个软件逐步发展的一个商业策
略。如果只考虑用户体验,阿里透过这一功能能够很明显的暴露出,没有扎实的去研究分析,用户究竟用使用哪
种方式的体验是最符合产品的定位场景的。究竟哪种用户体验和运营的博弈,能够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
业利益的最大化。单纯的追求用户体验和单纯的考虑商业的设计师,已经不符合当下互联网对设计师人才的需
求,用户体验师应该立足产品,商业,技术运营等等因素来思考用户想要什么!
下面是DING的功能。
介绍一下筛选。钉钉基于一个企业级的应用,效率是第一位的,迅速地让用户了解信息是已读与未读的,是
我发出的还是收到的以及删除的等等就非常关键。钉钉对这种信息的传达和筛选是使用了一个下拉菜单的形式
,只有我收到的,我发出的和已删除的,这种可视化信息的处理方式略显匠气。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的是灵
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如:类似于微信消息红圈的形式出发,包括颜色的对比,信息的可视化程度相对高一
些。
然后是条目的list,信息传达的进度,采用了进度条的形式这种表达形式紧紧是传达出了对方的确认大概情
况,并没有十分的明确,传达出的信息也就失去了其准确性,进度条的空间占用也有点大.
下面一大块的空间点进去仅是详情,每个条目的下面都有点击到详情页回复对空间造成浪费,也不符合产品对效
率的要求。
下图是DING这个功能的使用流程状态。
这个功能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基于自己平常工作场景来做的设计。在平常的工作场景中会有一些重要的信息
想要达到信息必达的状态,就可以通过DING这个功能来发出,(PS:当你的老板给发了加班信息后,你有没有收
到是一目了然的,想装作没看到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它是通过系统发出的。与电信的供应商合作。以电话的形式
通知到对方。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DING可以通过三种体验方式传达信息:一种是电话形式,一种是短信形式
,还有一种是企业内部短信的形式,这种三种体验让信息的传达更高效,达到信息必达地效果。
在使用流程中将信息的送达效果展示的非常的可视化,谁没有收到信息,谁收到信息后没有回复一目了然。
最后的一个tab-----微应用,
这是阿里自身优势。阿里有很强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运营资源等等,它结合了钉邮,云盘和审核流程实
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大数据。
下面是钉钉的添加好友的入口:
钉钉的添加好友的入口也能够看出强运营若体验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好多用户体验上的东西
在首页万能加的地方强推出来一个添加,然后又有一个扫描二维码添加,联系人这块有一个添加,点击通讯录条
目后里面还有添加好友的入口,这么多的好友添加入口,用户在体验软件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困扰,应该从用户
体验结合运营的角度去整合这么多的入口,达到用户体验和运营的平衡。
下面简单地阐述一下视觉:
视觉是用户体验的最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交互和视觉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而钉钉的设计师将一个小的产品做了
这么多的页面就令人不解了。虽然支付宝、微信也是如此,但它们的产品已经发展到好几代了,所以这么做也是
合理的,然而钉钉刚一出来就做了这么多繁琐的界面就难以让人接受了。
视觉在用户体验方面应该如此阐述,视觉是品牌最主要的造型,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决定的是品牌的视觉调
性。从颜色,配色,视觉,对它的品牌就有一个定位,如大家一想到qq,微信,陌陌,就有自己对产品视觉的印
象,这品牌印象就是视觉调性,是视觉传达给我们的东西。等把这些大的视觉品牌调性传达出来之后,然后我们
谈细节,ICON 字体配色,风格等等....
最后是一个总结
前面谈到的只是用户体验方向的东西。用户体验在产品中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产品背后
的商业策略,用户体验只是一个辅助。
它的优点:
它提出了一个最核心的功能,DING的功能。微信是从微博拉到熟知领域的联系,陌陌是陌生人的交流,而钉钉
的定位是工作圈的要求。
信息安全的考虑,是企业级应用。它从使用场景出发,创新了澡堂模式,企业沟通消息能及时销毁,起到保密性
的作用。对企业涉及保密性东西的意义非常重大。
结合互联网办公的趋势,它整合了三大功能C-OA,C-Space,C-Mail。
它的缺点:
从用户情感的角度融入的功能太少,产品的功能太过冰冷,如果你第一次使用DING电话时,你以为是你的好友达
给你的,结果发现是一个服务台人员的声音,来传达你的信息,这让用户的心理产生一种落差。
因而用户一般只有在工作时才会打开这个产品,或是贪图便宜而用它的免费电话,平常闲余时间根本不会打开
它,所以我感觉它在产品的发展方向上应该从用户情感的角度去融入一些设计,让用户更自然地去接触你的产品。
如果你也想写出一篇产品分析,那就来吧~和大家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