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四种境界,一,依本能的,称为自然境界,比如小孩子,和类似小孩而管不住自己的成年人。二是为我的,称为功利境界,咱多数人都处在这个境界,不敢说处处为已,但总是以自我为轴心。三是利他的,称为道德境界,这种人较少,他们总是能摆脱开自己,为比他们弱的阶层和人群去考虑,去做事,这种人被称为贤人,用现代语叫好人,因做的好事的大小、多少,而分别被称为乡村里的好人,县域好人,市级好人,省级好人,国家级好人。至于最高一级,就属于天地境界了,这种人很少,都是圣者,他们考虑的做的都是包括宇宙在内的大事,咱普通人只能仰视,很难接触到的。
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到达了道德境界的贤者,她就是在三年前,被國家选中的中國好人,最近被市里表彰的晋城楷模,栗红莲女士。
我去她理发店时,她正张罗着给高考的孩子们送水,围绕在她身边的十几个残疾孩子,还有爱心司机,志愿者们,各自忙着,快乐地做着她分配的好事。
她总是微笑着对每个人,六十七岁的老人啦,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她的助残重教,义务为老人们理发的事,二十八年不间断,我们早有耳闻,但真正接触她还是第一次。
她为什么能突破自我,摆脱功利心,走向利他,把爱心始终放在残疾孩子与老人身上,从而成为我们的楷模。听了她的叙说,我似乎理出了个头绪。她是从交通事故致她残疾,及对自己聋哑孙女的爱与培育开始,点燃起这束大爱之火的。结果是愈烧越旺。她的一百三十多个徒弟,不!应该是学生,是子孙,她既是师傅,又是教师,还是母亲与奶奶。她那二十八年定期的到各乡镇养老院免费理发,已经成了不少老人的精神寄托与期盼,甚至是梦。这本身就不容易,她却欣然前往。八万人次的理发,不光免费,交通费还自理,这需要何等的爱来支持。
她总是说,平凡小事,不足言说,她总是去做,不做好象亏欠别人,也亏欠自已。她剪的是发,理的是爱,传的是道德,教的是自强。她是理发师,也是传教士,通过她这束善良的火苗,点燃了爱意浓烈的柴堆,一大批志愿者,义工,正能量人士,在突破功利之后,纷纷迈向道德之境。
古来圣贤皆寂寞。我没见过圣者,但栗红莲这样的贤人,在这个时代,应者却云集而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