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永澄老师一起《跃迁》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留言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留言集)

作者: 小花的蓝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18:42 被阅读0次

    前言:


    观察永澄50天的计划我是从24天开始正式跟的,之前因为自己一直在出差,非常忙,所以一直搁置了,作业一直在补,老师文章的信息密度很大,要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同时兼顾自己的工作,我未能一次性地将之前欠下的所有前部补全,但是我保证我一定会在50天观察试验之前补全!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0天#

    【如果接下来你要开始培养思考能力,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才能做少得多?】

    哪里是思考力的源头,就从哪里下手,就像老师说的,思考,首先要理解,那就将自己的理解力提升,在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就觉得自己之前简直是蠢透了,但是对于这本书的认知并没有到老师的那个层次,所以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补上老师关于这本书的共读流程。

    【如果40天之后,我要招募一些思考力强的伙伴加入我的跃迁学习小分队,你要在40天里做哪些准备?】

    现在就是有点儿后悔,没有在一开始就跟老师,而是在观察活动都开始一半的时候才开始跟着老师走。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1天#

    【如果你要把范式的概念讲给一个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的人听,你要怎么讲?】

    以不同的观念、思考方式,行为逻辑、理念、方法、工具等维度区分可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这些划分方式,就是范式。

    【过往生活里,你有没有出现过范式更新的事件,如果有,那是什么?】

    跃迁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很多范式的更新,比如,我的系统思考方法的确立和初步实践,三层系统模型的应用,学习方式的改变,知识体系构建的方式的变化,都是范式的更新。


    #观察永澄50天-12天#

    【有没有自己觉得自己简直“蠢爆了”的时候】

    其实挺多的。。。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就是第一次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简直觉得自己人生前20年白活了,以前看的那些书简直就是喂了狗。

    【事后,你自己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蠢爆了和跃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有变化啊,看书的角度,方式都有根据书中所讲有相应的变化。

    一般觉得自己蠢爆了的,就是自己认知体系受到了碾压,既然看到了差距,那就是想办法补差距的时候了,只有看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能碾压自己的,肯定是比自己高很多阶的,用高效的方式追上去,就是跃迁。


    #观察永澄50天-13天#

    【你是否做过必要难度的学习?那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巨大收益?】

    如果在学习上,有一部分的知识让我觉得非常有用,但是看得时候本能总是想要拒绝,因为很难,啃起来很吃力,这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是必要难度的学习呢?如果是,那我最近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因为对脑力没挑战的信息,觉得有点儿平淡。


    #观察永澄50天-14天#

    【有自己觉得自己简直“蠢爆了”的时候】

    其实挺多的。。。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就是第一次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简直觉得自己人生前20年白活了,以前看的那些书简直就是喂了狗。

    【你有没有过一直坚信的信念,认为它一定是对的,但是最后限制了你的发展?】

    总觉得要接触很多人很多行业才可以提高自己对于底层规律的认知,但是很多时候没有目的性的接触只是认知流浪,反倒浪费时间。


    #观察永澄50天-15天#

    【你有没有过坚持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是别人却冷嘲热讽,甚至他人不需要努力就比你还好的时候?你有没有动摇过?在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扛过那段经历的?你希望对那段经历的自己说点什么?】

    我去,必须有啊!大学毕业,女生嘛,就要找个稳定点儿的工作,但是我某军工,导师推荐,不去,某些非常稳定又光彩的岗位,不去,非得自己作,要去做可以广泛接触到不同人的职业,非要往要求用高维度的系统思维模式考虑复杂问题的角度去钻,换行业,换城市,在别人眼中,就是兜兜转,只有我知道,我在布一个什么样的局。

    面对他人的非议,我只想,想要鄙视就鄙视好啦,你不理解我的东西,只能证明……

    正道之行,不问吉凶。


    #观察永澄50天-16天#

    在某些关键或者偶然的时机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成长,这应该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贵人吧。

    但是我并不想这么来定义我的贵人,我的贵人,他们甚至都不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们是我的信仰,他们组成了我的精神内核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他们在我的思想中奔跑跳跃,生死一线,悲喜哀乐,是我之所以为我的基石。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7天#

    【通常情况下,你遇到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是逃避、是假装看不到还是直面去处理?】

    主动处理的,因为有强迫症,如果当下可以处理的问题留着不去处理的话,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老记挂着,还不如赶紧处理了不占内存,如果当下不能处理的,需要和别人协同处理的,那就先做好自己的那部分,然后等别人做好,或者和别人约定某一时间段专门处理这件事情,然后在其他时间,也不占大脑内存。

    【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固定的套路?】

    最常用的是黄金思维圈,但是深觉不够,需要大量的去学习其他的思维模型,并应用实践。

    【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有必须遵守的原则?】

    有,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思考处理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影响范围分析,影响它的因素,然后再升维看这个问题。

    【通过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老师手中是怎样来呈现的,进而学习。

    【以后你将如何面对你的问题?】

    刻意训练自己的思考技术,用不同的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8天#

    【通常情况下,你遇到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是逃避、是假装看不到还是直面去处理?】

    主动处理的,因为有强迫症,如果当下可以处理的问题留着不去处理的话,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老记挂着,还不如赶紧处理了不占内存,如果当下不能处理的,需要和别人协同处理的,那就先做好自己的那部分,然后等别人做好,或者和别人约定某一时间段专门处理这件事情,然后在其他时间,也不占大脑内存。

    【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固定的套路?】

    最常用的是黄金思维圈,但是深觉不够,需要大量的去学习其他的思维模型,并应用实践。

    【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有必须遵守的原则?】

    有,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思考处理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影响范围分析,影响它的因素,然后再升维看这个问题。

    【通过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老师手中是怎样来呈现的,进而学习。

    【以后你将如何面对你的问题?】

    刻意训练自己的思考技术,用不同的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大真是深入浅出啊,虽然文章很难,但是文末提出的问题又给了我们具体看文章的切入点。

    从《跃迁》到昨晚的共读活动,一直有一个概念:自组织系统,今天补课到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如果在昨天之前,对于一些概念理解可能还没有这么到位,有的概念还是有些颠覆,之前从没想过目标和动机,情绪,认知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有的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在心理系统这个自组织系统中,我们的心理目标会影响到我们的做事情的动机、情绪和认知过程。因为自组织系统是通过涨落过程来趋近于非平衡态的有序结构,所以,涨落是必然经历的,所以,即使暂时没有做好也没关系,修正参数再干就对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9天#

    其实我个人觉得,当你习惯坚持之后,放弃反倒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在越来越没有人监督你的年代,你要开始做什么事情,来让自己的自制力不断增强?

    我觉得对我来说,坚持不是问题,因为这些说到底就是一种习惯,所有让你觉得需要坚持的事情,其实都是习惯没有养成。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习惯,比如,持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这也是对于新鲜,高密度能量的一个追求,也算不上坚持,我每天早起,持续学习,不是因为坚持,而是因为习惯,自制力只是在养成这些习惯的时候要用。

    今天文章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地方:

    你要知道,范围越大,未来被碾压的面积就会越大,到时候的心情就越不好!

    这句话,我现在处于职场初期(入职一年),还在探索阶段,所以会尽力的去尝试不同的业务,但是这句话,也给了我警钟——即使要尝试,也要有重点有目的的尝试。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0天#

    之前觉得在信息量不够大的时候,或者暂时并没有那么多信息要收集的时候,很多方法论反倒会困于方法而忘记真的要做的事情,还不如先做事情,等到有问题了再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然而现在我又觉得自己要食言了,既然有好的体系,方法,为什么不在最开始就搭建好自己的知识组织框架,之后根据情况微调就好了。

    前后不同,就是在开始,没有看到好的系统的知识系统构建体系,看到之后,跟着做,调整就好啦!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第21天#

    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很烂,生物成绩很好,有一次生物考了全级第一,然后之后我发现我的生物学的更好了,即使上课不听讲,我就自我分析了一下,考了一次全级第一之后,别人都知道你这一科牛逼了,那你要维持这种牛逼,就会下更多的功夫,而在心理上也会让你觉得这科目对你来说很easy,遇到难题不是退缩逃避而是兴奋,所以当时就告诉我自己,如果你想学好一门课,那就把这单科考个全级第一回来,后来,我一直搞不清楚的化学考了全级第一,从此再也不觉得这玩意儿难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2天#

    经常用why-how-what来反思,今天老师问到了“最需要反思的是什么”?仔细想想,还真有一个一直不太愿意面对的问题

    what:为什么看了不少关于学习的方法论,最终并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造成了懂得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现象?

    why:

    首先,看这些方法论的时间:基本都在晚上洗漱之后躺床上准备入睡的时候看的,其实这会儿大脑已经不是那么活跃和清晰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遇到难点甚至就迷糊过去了;

    其次,看书是躺在床上用kindle看的,就是遇到了重要的地方也并没有用笔或者其他操作记下来以备后续反思总结回顾,所以很多理论知识在自己脑子里就是有个印象或者潜意识;

    最后,看过一遍就过去了,没有真的用实践来验证这些理论是否可行,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可以达到预期。

    How:

    首先,读书的时间改不了,那就改变读书的姿势,变躺为坐,提高读书时专注力;

    其次,随时打标自己需要回顾反思的地方,如果当时需要一气呵成的读完书,那之后再根据这些打标整理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操具体的理论,并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3天#

    没有特别明显的僵固型心智的表现,因为在很早之前就告诉自己,不要把自己奉上神坛,神坛上的人物,大家虽然崇拜,但是没人会仔细注意,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存在,但是,那又如何呢,没人在乎,我要做到的,是尽可能是和世界发生关联。

    高中中二时期的时候非常痛恨清朝的闭关锁国,总觉得因为这个才让中国脱离了世界,从而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直到被列强轰开国门才惊醒,进而意识到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容得下由简单跃迁的复杂,可以根据外界刺激升级,才能够稳定,才能够有序。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4天#

    同为22岁,因为自己定的目标需要积累和掌握多种学科的底层规律,从表面上看,貌似对什么都有兴趣,对什么都可以学得懂玩儿的好(只指基础学科),工作上也是从本科的机械专业跨到IT,从售前到最后软件管理系统实施全线参与,只为了摸清行业底层规律。但是仔细想想,我还真是空有一个宏观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模式来让自己可以快速增长。 昨天只来得及看了《跃迁》的第一章,说实话,我一直都知道借势的重要性,对于草根出身的我来说,没有什么背景,那想快速成长,积累各种硬件软件条件,那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投资国家政府的政策,但是又因为一直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足以撬动一些资源,不足以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帮助和影响力,目前都在自我积累,这个速度说实话,太慢了。 拼命努力,不如构建自己的模式,升级自己的思考方式为认知体系! 前段时间出差太忙了,落下的我会尽快补上。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5天#

    一个牛逼结果的产生需要将先期能量投入到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进而完成爆炸式的增长和质变。

    你生命中是否体验过非线性,是否可以讲一个非线性的故事,它让你获得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科毕业之前,厌倦透了所谓的几点一线的不知道结果的积累,觉得学校不能给自己大的成长了(仅指本人个体情况),坚决不考研不进体面/稳定的XX单位,工作之后,却因为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思考方式,为人处世的原则,将工作中的事情的做到100甚至120分,在并不那么本专业的领域,在一年之内,从售前,项目简易评估,售后技术支持(目前主要负责部分),代理商管理(目前主要负责部分),市场部公众号关于产品的文章投稿,全线接触过,并且各有成绩,此时,才会坐在这里,感慨习惯的力量。

    通过今天的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老师把文章内容再次串了一遍,真的体会到了就怕我们悟不到的老妈子心态【偷笑】。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能量积累的可操作性!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6天#

    参考《孙子兵法》

    战略是为“道”,是整合道,天,地,将,法等战略要素,来通过治国手段或者战争谋划之后所要达到的一个战略目标;

    战术是为“术”,是参考道,天,地,将,法的战略要素而最终选择的施政或作战的模式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谈战略问题?

    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想清楚,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能够调用的资源有哪些?如何来达到这个目标?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果避免这么问题?避免不了的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想清楚了,再去做,会少走弯路,会提高效率,会事半功倍。

    如果让你对不同的事情形成战略,你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战略形成套路呢?那是什么呢?

    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解决不同事情的战略方式,还比较模糊,还在总结归纳中……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7天#

    今天窝在宿舍看完了第一遍《跃迁》,最后一章的内容着实让我惊讶,前面讲了那么多可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最后文章的落脚点却在人性上,这本书在我心里高出了一个高度!所以,我对自己也需要有如下的要求:

    最低标准:重读,并根据最后的跃迁书单扩展与自己相关性、好奇心符合的知识源头,并以读书笔记的方式输出;

    普通标准:根据自身情况落实书中具体的操作方式;

    神级标准:根据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构建自己学习金融领域的知识体系的问题列表,学习进度及方式规划,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落实计划,形成适合自己的系统学习方法,进而沿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8天#

    看到了一个基本的套路:

    1.先明确概念以及自己的动机

    2.现状分析:包括外在环境的分析和自身条件的分析,这些优劣点会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可以利用的是什么,能提前避免的是什么,不能避免的应该怎么来处理

    3.制定目标——自己特别想要达成的一个目标

    4.根据书中所讲,结合自身,制定达成目标的战略

    5.设置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里程碑任务,以变大为小,逐步达成

    6.提前预备达成目标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尽量避免不可抗力因素

    7.达成目标之后的自我激励:有了愿景,会更有动力

    在老师的文章还有其他大牛的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目标实施过程,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意识,但从未如此清晰过我们应该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准备什么样的东西,未来准备按着这个步调走,在实践之后把这个目标管理的方法用到其他领域的目标达成上!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9天#

    昨天晚上听了老师的课程在明确维度的概念和高维度可以带来影响之后,我一直很疑惑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果来提高自己的维度?

    老师给了升维方法:学习/解释/判断和决策,但是我之前并没有看出来这三个手段/方法可以思维上如何做到给我们升维,在思考上增加一个维度,但是这个维度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我怎么来增加?

    今天根据老师的文章和自己的笔记,再次分析了一遍,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升维,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从不同的信息中,从远高于自己的牛人身上提升自己的视野(是谓学习),通过学习,增加了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式,来理解定义归类生活中的现象(是谓解释),考虑问题全面而有效了,再去做多层次复杂的计划,评估计划中任务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将任务分解实施,根据实施过程的出现的问题反馈回自己的思考方式,进一步的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增加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得到一个类似于戴明环的增益循环。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之前就真的困于相了,而且讲维度这个事情,老师肯定已经给我们降过维了,但我还是需要消化才能理解。。。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0天#

    万物互联的年代,我们首先会打破六度分隔理论,也就是说,我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生联系,那这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

    1.对于个人最外围的朋友圈来说,只要我需要,我就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人发生关系,如果我有其需要的能力和实力,就可以和他产生有效的关联,以放大陌生人之间合作的效益,也可以快速的找到在某一领域做的好极好的人,无论是跟随学习还是直接合作,都会极大降低自我系统的熵增;

    2.对于个人较为相近的朋友来说,可以及时通讯,只要有需要,即可快速链接,无论是倾诉还是安慰,亦或直接出手助其解决问题,都不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3.对于个人最为亲近的人,可以不再受地域限制,我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情,距离远了,我们之间的链接可能会更紧密;

    4.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学习的成本在降低,虽然没有能力在知识付费的风口赚的钵满盆满,但是我可以借助这个势头,接触到以前根本无从了解到的各行业的大牛,可以更加快速的站到智慧涌现的地方,可以在低时间成本的前提下,在多领域找到对自己来说有必要难度的知识,升级自己的思考维度;

    5.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所产生的势能,可以更好的运用头部效应,而不是只是看到周围小范围内的人;

    6.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在面对爆炸的信息量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洪峰,需要自己对自己所求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只做最想做的事情,明确自己的控制点,信息量越大,越需要专注力;

    7.对于个人知识储备来说,我不再需要记忆具体的知识,我只需要记忆知识的链接便可以随时调用我需要的知识,他们都被储存在互联网中,脑子可以空出来做更有用的事情;

    8.对于社会来说,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发展中暗含的规律较之20世纪工业时代,有的颠覆,有的依然,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和论证,究竟什么在颠覆,什么在维持,什么在新生;

    9.对于社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极大的颠覆我们的生活,会取代大部分的重复性劳动,那之前从事这一部分的人就需要在大潮来临之间找好跳板,社会要需要良好的过渡,否则无论给社会,还是个体,都会造成动荡;

    10.……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1天#

    有,在PPT的制作上对自己要求很高,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要做到最好。

    收获的惊喜:

    觉得只要用心做过的PPT,都会给我惊喜,比如:

    1.给客户售前,讲功能的时候其实他们老总只听了一个大概,并没有一个  具体的功能认知,进而要求我做一个关于产品的PPT,也便于和其他高层汇交流研究,我加班到深夜完成了一个PPT,顺利拿下项目(当时还有一家同类产品和我们竞争,价格低于我们,要知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管理软件的价格是非常敏感的);

    2.老妹去参加面试,看了她的简历感觉简直惨不忍睹,就用PPT给她改了一版,和她同去的五个人全被刷,她面试通过

    3.年初做了一版关于部门产品的PPT快闪动画,12个小时微博点击量超过一万(微博粉丝13人,平时不太玩儿,而且工业软件的受众在微博上本来就很少)

    4.在公司公众号上写关于产品的文章用PPT配图,上半年一个独扛部门针对市场的所有文章,作为公司部门人数最少的部门获得了全公司团队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因为交稿数不够,五六月份太忙了)

    5.……


    #观察永澄50天——32天#

    我发现在最开始看那五个人问题的时候,我最后的分析和老师所做的分析并不完全一样,我应该是根据自己所学以及经验,去追溯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再来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所以,基本这些所做的判断和选择,有也将不是一个高概率的成功事件。

    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现有的思维局限,把自己的思考模式跃迁为一个可以复制并传播的模式?

    要解决悖论,必须增加全新的见识或者维度,否则,不升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应该去钻研老师提倡的这些思考模型和方法背后的理论逻辑,将这些方法持续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按照方法提供的模式判断是解决问题,以固化解决问题的模式。


    #观察永澄50天——32天# 

    今天宋宣老师说要做精细领域,进而我就有一个问题: 我们说,读书学习要会跨界,要学各个基础学科的自然原理和规律,这是我们的底层逻辑规律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要专精某一细分领域,因为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调和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学习领域? 根据老师今天讲的三层系统,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有效层:

    S1:读书学习要会跨界,要学各个基础学科的自然原理和规律,这是我们的底层逻辑规律

    S2:当今社会,我们要专精某一细分领域,因为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悖论层:

    一个是精细,注重深度,一个要各个基础学科,要注重广度

    解决层:

    其实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需要钻研精细领域,因为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个人的职能要求越来越专业,不精细,意味着可能要在多个领域分撒注意力,进而不能做到头部,还是会被大牛碾压,铺的越开,被碾压的概率就越大,这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 在自我修养中,基础学科的底层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选择,这些底层规律,是自然,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说的是一种趋势,影响的是我们的战略。 所以我们要用底层规律制定战略,用精细领域的学习发展事业。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3天#

    高估自己的实力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外界不断地给自己正向反馈的时候,简直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辛而看到了这么多高人,对比之下,才会给自己的熊熊自信降降温!

    从昨天共读到今天这篇文章,我一直在想很多概念,比如老师提到的低水平勤奋,高维度多层次的思考,很多东西知道是知道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一定是落实在实践上的!

    以此,不以知道什么为学习标准,需以做到什么为标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4天#

    个人感觉老师说的这个陷入小分形中的特点——任务的重叠性比较高,和领读第四章的时候“如何在日常提高自己的信息维度”中的提到的“信息熵减”(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要减少不确定性,就要降低信息的重叠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熵增】必定为导致系统的无序性增加,要避免这件事情,我们需要降低信息的重叠度,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大部分的工作做到熟练的最后,大多数都是在重复,在这一层级,系统之间的元素就产生了矛盾。

    升一个层次来看:之所以大部分工作重复了,是没有持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们一直在做有必要难度的事情,就会极大的降低我们任务的重叠性。

    【工作中必然会有重复性的工作,用什么样的策略可以尽力的避免自己少做这些重复性的事情?】

    我想应该是首先站在大的分形里来看,这件事情的影响范围分析,以及如何简化才可以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然后再去小的分形里,具体的细化这件事情的执行过程和控制点就可以了。

    目前只能理解到这儿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5天#

    【在你眼中,永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是值得我跟随的人,尽管我现在精力有限,貌似有点儿跟不上,最开始看老师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是感觉有点儿吃力的,现在吃力没有了,但是每每看完之后,都会让我深思良久,虽然老师的文章都是理性满满的逻辑分析,但是字里行间又透露着对于低维的我们关怀,总怕我们看不懂,不理解,不明白,把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讲,真的很感谢可以遇到老师,遇到这么高屋建瓴的一个人,让我看到高维的世界!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6天#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发现它不仅不对,还挡住了你的发展?当你突破之后带来了一段巨大的成长和提升?】

    必须有啊,之前觉得能力不够,需要自己闷着提高能力,能力够了再走出去再和他人互联,现在认为,输出倒逼的输入更有成效,这样成长的更快,而且学的东西转身就输出,在学的时候状态完全是不一样的,你会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发现一些盲点,而这些盲点,背后的能量都是巨大的!


    #观察永澄50天-38天#

    【如果你想要借助一个平台实现自己势能的拉升,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用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我是高C,喜欢逻辑严谨的论述,那我就可以用幕布,思维导图这些工具先把自己管理起来,然后再有效的个性化的输出,输出到相关的话题或者是论坛下面;如果喜欢信息图表的话,那就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做成信息图表的PPT,可以放在很多信息图表的网站上,比如图述;如果喜欢PS,AI之类的设计的话,就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站酷,behance这些网站上面……

    【你如何识别哪个平台有机会,可以去站位呢?】

    首先看和自己的契合度,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其次看网站的流量的定位,流量是否可以让足够的陌生人看到我的作品,定位,我的作品受众和这个网站的受众是否一致……

    【如果你要通过幕布展现自己,你会怎么做呢?】

    利用金字塔原理,将自己的想法结构化表达,然后和同一话题下的其他幕布作品做对比,补不足,最后可以做出高质量幕布之后再推广自己的作品。


    #观察永澄50天-39天#

    【你有没有过无意识做多的情况,然后导致你越来越困扰,甚至崩溃的情况?】

    之前看《跃迁》关于“开放而专注”这一章,都是往自己个人的身上套,我应该怎么怎么做,但是看了老师的文章,我突然发现我们部门的产品研发走的也是“做多”的这条路:我们部门的产品定位是【标准化产品】,不做定制开发,力图打造一个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的产品,然后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用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有的貌似是共性的问题上(有的企业性质相近的话业务流程要求是类似的),既然这么多人都要用,那应该也是标准化里面的应该有的内容吧,其实并没有做一个市场调研,然后这半年下来,发现新加的几个功能有的简直就是花把式,就是当时某个代理商的客户的定制要求,时间也浪费了,系统的细节也没有时间完善好……这应该就是做多失败的典型之一吧!

    【如果你现在用专注和开放的策略来解决,你会怎么做呢?】

    那现在用开放的策略来解决的话,其实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功能应该集中在和其他系统的集成上面,即【通过开放系统和外部系统组合成更大的体系,来引入熵减,保持系统活力】,我们是上游管理软件,如果要做集成的话,再向上要和设计软件做深入的集成,向下要和下游贴近制造车间的ERP系统集成,这,应该就是活路,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还玩儿个毛线的【标准化】啊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0天#

    我想说好巧,前两天因为个人原因,晚上没有参加共读活动,今天趁着周末,刚补完课,在震惊于老师思考的维度和深度的余波中,这会儿正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老师能量这么强,人家看一本书可以看的这么深,每次课的信息量都这么大,都需要绝对的注意力来保持专注,调用自己现有的认知才能慢慢消化,你看就晚上一个共读你都有时候来不了,人家现在要去实践了,从认知到能力了,要求就更高了,你要是跟着,能跟得上吗?那个圈子里面的人都那么优秀,自己做不好老师的要求咋办?

    呃……好像是有点儿悬,但是我现在特么不就是在找让自己能力提高的方法呢么,老师的观点我又非常信服,还没跟,咋知道能不能跟上!目前在周围环境中能力貌似又快要饱和了,那在暂时不离职的情况下,哪儿去找一个周围人都比自己牛的环境,不就是这儿么,那还纠结啥,干就对了!

    不说了,补作业去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1天#

    老师最近肯定又是透支了自己,记得上次生病也是这样,老师一定要注意身体啊,生病大家都很担心的,快快好起来!

    【你在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时,突然出现发烧的情况,在你还有能力坚持去做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呢?】

    在我还有能力去坚持做的时候,我会选择死扛着去做,一个是因为重要,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我的潜意识一定会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回来了就可以休息了。

    因为怕自己一旦放松,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了最想要的你愿意付出什么?】

    我最想要的,最想要的东西,不同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吧,我现在处于初入职场的探索期和上升期,父母健康,朋友状态都也不错,所以我最想要的,就是有效率地成长了吧,然后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用我有的,去换我想要的。也就是用我的时间,精力,资源去换我想培养的能力,最后可以做到能级跃迁。


    #观察永澄50天-42天#

    老师和Doubling早点好起来啊!

    我很讨厌把自己看重的东西放在大众的眼睛瞎被评判,这是我自己的东西,我喜欢的,我愿意为之付出的,关你屁事,你无权置喙!

    所以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少评价别人,除了需要给人鼓励、或者给人提醒的时候,因为你可能随便的一句话,对别人带来的伤害都是无法预料的。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3天# 

    以前年轻不懂事的时候,看到这些鸡血文,也会被鼓舞啊,看见超级鸡血的一句话,就觉得自己可以干翻世界! 后来看到了很多故事,也经历了一些,看到了生活的本质,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要去往何方,不再被鸡汤迷醉,也不再轻易被打击。

     【你要是问我有没有信仰?】 

    我有,虽然我不能向你清晰得描述它,但是我知道,它是我心安处,是我的精神内核,是我最疲惫时的最后支撑我的那根独木。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4天#

    【没有能量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会有那种间歇式没有能量的周期,周期的长短视那段时间的“消耗”,没有能力,对我来说,就是把自己的能量消耗掉了,那就想看什么小说看什么小说,想睡到什么时候睡到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吃什么,满足自己的一切“本能需求”,过几天自然就好了,自然就回到正轨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人生是需要张力的,不能总是绷着,会断的。

    【今天的内容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你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按照老师给的能量耗尽的这几点原因,我的这种间歇式的“什么都不想做”是积累式的内在冲突,之前一直觉得是正常的,怎么可能一直绷着呢?但是现在看看应该还是有具体的原因让自己会有这种间歇。

    下一步,从生活中的各方面找出这种消耗,然后有的放矢。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5天#

    即使怎样努力都终不能永远到达真正的真实,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极力靠近真实。

    这世上,不知道世界黑暗就贸然前行的人,是单纯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而黯然止步的人,是现实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却仍然挺进的人,是勇敢的。

    所以,即使知道现实是怎样,即使知道可能再怎么努力也会被碾压,可那又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勇敢!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6天#

    怎么办?我都要离职了,发现现在的职位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知识专题,有啊,关于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可写,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去做,以后会大大降低我们和代理商之间沟通的边际成本。

    但之所以离职,也是因为我有太多好的想法,却因为领导的“远见”和可调配的资源实在有限,我又不可能做到事事躬亲,以致于这些想法都无法实现的挫败感导致。

    所以如果要建立知识专题,那我需要重新去找专题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7天#

    在文章中看到了一种心理暗示,老师的发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阶段:首先,根据自己的三观,定义出什么是自己认为对的品质或者原则,然后告诉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慢慢地成为那样的人,现实也给了自己种种正确的反馈,从而更加确定这样是对的,最后在以后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说到底也是这些“品质和原则”把自己拉出来的。

    说这些是因为在文章中看到老师对自己下的定义:“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高手之所以高,不是高在掌握,而是高在调整”、“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成长型心智”。

    正确之所以是正确,是因为我们正确地坚持!


    #观察永澄50天-48天#

    【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3天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提前思考它的成果并推进完成,你会选择什么任务?】

    目前工作的职位是一个知识路由器,同时需要协调相关同事一起完成某件事情——联机合作。

    但是最近要离职了,所以三天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我离职后的工作交接、和代理商合作项目之间能over就over的工作,尽量给后人留一个适合上手的“坑位”。

    【你会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并向我反馈么?】

    会!只要老师不嫌弃!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9天#

    【你所处的竞争环境中,你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中,你所拥有的白箱系统是什么?】

    想了一圈,觉得能拿得出手的白箱系统就是对人的理解了,相处时间长了会看到别人很多行为,再聊一些往事,就会从这些事情(尤其是原生家庭)找到其现在某个性格特质的发源地,进而定位他,然后推测他在不同场景(和工作、生活相关)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这事儿做的多了,就觉得活得没意思了,所以现在会故意不去探索这些,除非有必要或者避免不了。

    【如果有竞争对手(或者领导)优于自己,那么他的白箱系统优于你的地方是什么?】

    我是从软件测试转到技术经理的,本科机械,所以对于编程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评估一下任务量或者某个功能是否可实现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造成了我在工作的某些方面必须依赖于别人。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需要去改这个东西,因为现代本来就是一个联机合作的社会,我需要强化的,是我的优势。


    #观察永澄50天-50天大结局#

    【这四个价值中,你对哪一条感受最深?】

    从《跃迁》共读了解系统到现在,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决策,但是我认为最终影响肯定会落实到改变上面。

    【你能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吗?】

    因为老师的讲解,我用三层系统解决了学习广度和细分领域深度之间的矛盾问题;用系统的熵变/递弱代偿理论推演出部门下一阶段产品发展重点的结论;并将用现在相对来说很浅显的系统思维规划出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

    以上所用的理论我深知只是系统的一小部分原理或者推演,所以接下来我会根据老师和古典老师的推荐,追溯系统知识源头,以便自己可以更好的窥见系统全貌。

    #观察永澄50天-13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永澄50天实验#(留言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oc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