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一句文案。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在网上看到的这句话时,沉默了良久,感慨道,人总是这样,渴望陪伴,无论什么时期。
小的时候,我妈常说我,你的性格真像个女孩,文静用在你身上都不过分,你这样受欺负的。后来长大了一些,受我爸我妈经常吵架的原因,性格变得患得患失起来,自卑,易怒,却同时却也对陪伴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这可能就是不经冬寒,不知春暖吧。
第一次对望陪伴有了感受,是在小学5年纪,回家当留守儿童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回老家,原因是我妈说,外地的教学不好,老师管的不严,学校不行,便回家了。回到家之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住在村里的老宅里。小孩子对于父母的的依赖性是很大的,即使他们天天吵架,不过小孩字依然是小孩子,依旧很依赖,我自不例外,虽然他们依旧吵的很凶。
刚回家的那段时间,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晚上七八点打给父母。聊的的内容,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比如,今天我吃什么,有没有摔倒啊一些看似平常之事,外人看久了甚至会烦的事,但聊的双方的却不会觉得,甚至觉得时间不够,意犹未竟。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语言最神奇,我想,我找到了。那段时间,打电话频繁使我爷爷的电话费高了不少。随着时间流逝,电话打的渐渐少了,但还是几天打一次,一方是孩子和父母渐渐都习惯了没有彼此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爷爷的手机电话费承受不住,虽然爷爷没有说出来,但看每次爷爷回来的表情就知道该歇一歇了。
时间会淡化情感,却并不会阻止情感的再次喷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开心的过年,不为别的,只因父母会回来了,熟悉的地方加上日夜思念的父母,这对于留守儿童是份十分珍贵的礼物。当时还发生一件大乌龙呢,在新年期间。
当时爸爸妈妈刚回家,到家的时间很晚了,大概是一两点。那时的小孩子还不懂什么是熬夜,我自然不例外,早早的便睡觉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回家,白天时,我还问过爷爷,爷爷说还有过两天呢,现在想来,当时如果知道,估计等到睡着也要等,我还是很倔的,
试想一些,比平常孩子更嗜睡的我加上很倔的脾气,不管何种的人都会生气之余多些心痛,恐怕不论哪个爷爷都不会告诉孙子吧。时间很快就在的鼾声悄然过去了,爸爸妈妈回到家了,乌龙也如约而至的来了。妈妈回到家之后,把行李放到屋里,转身便来到我的床边,轻轻的叫了我几声,过了一会,妈妈快放弃的时候。
我缓缓的张开了眼睛,妈妈看到了我张来了眼睛,问了现在一想起来,便觉的羞愧的问题。妈妈说,你叫我什么,反应本就不好的我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想了一会,然后诚实回道,想不起了。如果现在还能记得当时我妈脸上的表情,我恐怕比现在更愧疚吧,这也是我一次觉得记性不好是个好毛病。
等至第二天我醒来之后,看完妈妈的身影,脱口而出的妈妈,让妈妈的不太开心脸上瞬间开心了起来。当时的妈妈的表情我到现在还记得,每每回想起来,总是愧疚不已。同时心里缺失某种东西瞬间被补全了,年的过的也更有年味了。
在多年的生活中,越发感受,无论什么时候,人都需陪伴。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都是如此,祝我见过的人,没见过的人,愿你们找到一个终生可以陪伴你们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