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21天通读《道德经》之二十:致虚极,守静笃

21天通读《道德经》之二十:致虚极,守静笃

作者: 金香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1:11 被阅读0次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下文转载自:南怀瑾《老子他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实,只要有个方法在,已不叫求静,而是求动。既然要放心打坐,那么你还再加个什么方法,那岂不更乱更忙吗?

《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道藏》,有八千余卷之多,《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读完,准有发疯的可能。但我全读完了,却没有发疯。看过以后,我明白了这一卷所谓的“那个”,就是那一卷所说的 “这个”,自然而然加以融会贯通。大概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且用禅宗黄龙南禅师的几句形容词:“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后丹书受了佛家影响的原故。以往的道家只有“清”与“虚”两个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致虚极”,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至于空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呢?若还有个样子就不叫空了。空没得个相貌可寻。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且用禅宗黄龙南禅师的几句形容词:“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神宗大师们另外还有个比喻:“如鸡之孵卵”。这就不像猫捕老鼠,瞪眼张爪,蓄势待发了。而是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来都不管,你踢他一脚,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这样也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虚到极点,静到极点,如同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这六字,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样的修道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相关文章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里面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回复的,静态...

  • 2021-01-10

    致虚极,守静笃。此言不虚,当践行之。

  • 一日一书

    致虚极 守静笃

  • 一日一书

    致虚极, 守静笃。

  • 一日一书

    致虚极, 守静笃。

  • 2020-03-24

    致虚极,守静笃。

  •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王弼: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原成:王氏曰“物之真正也”,所言极是。 老子曰:“道...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里面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回复的,静态到了极点,能知...

  • 书法作品

    致虚极 守静笃 弘毅

  • 万物并作——街头摄影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虽然做不到致虚极,守静笃,但是可以用相机记录万物并作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天通读《道德经》之二十:致虚极,守静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y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