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
致虚守静:学习《道德经》心得(17)

致虚守静:学习《道德经》心得(17)

作者: 若冰_68765 | 来源:发表于2021-07-23 00:33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六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讲到善于悟“道”和“善道之人”的一些品质,实则是他对自己理想型人格的表述,也是指导我们悟道的根本大“道”。

    在接下来的第十六章里,老子就带领我们进一步体悟“道”,带领我们“致虚”“守静”,学会从现象流变的常态中体察一切现象事物的存在之“常”。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直译

    达到极度虚无,守住极度清静。

    万物都在生长,我以此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

    万物纷纷纭纭,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回归根源叫作“静”,这就叫作回复本来状态;回复本来状态就叫作常道,知道常道叫作明白事理。不认识常道,妄加作为就要招致凶祸。

    知道这个常道才会包容,包容才会公正,公正才会周全,周全才会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会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会长久,才会终身没有危险。

    理解与感悟:

    通过阅读理解,我感觉本章的重点是强调“归根”“复命”,万物虽然纷纷纭纭,但都各循归其本源,回归本源的状态才是所有事物的常态,这是事物永恒的规律,万物也只有回归本源,才可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才可和谐地运行并长久地存在。

    那么,怎么才能让万物回归本源,保持自然之常态呢?那就要做到“致虚”“守静”。

    “致虚”“守静”

    “虚”是道的根本。

    前文讲过“道”虽然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但是它又是不能被我们的任何感官所感知到的,它“夷、希、微”,无形无相。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实在的虚体”,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虚无”。

    我们的心灵也是一种“实在的虚体”,因为它也是看不见颜色,闻不到气味,摸不到形状的东西,它与“道”的“虚”相对应,要想真正去体悟“道”这个虚无的东西,必须让心灵也保持虚无。

    即要虚掉心中一切私心杂念,一切执着,让心灵回归到本然的无知无欲的状态,保持心灵的安静平和。

    “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中多次阐述“静”的作业。《大学》中也说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些足以看出“静”的重要。

    一个人只有先静下来,才能得到安定,然后才能去考虑其他的,去得到想得到的。

    虚是其常,有是其变;静是其常,动是其变。有、动最终归于虚(无)、静。

    一个人只有只有静下来,才能屏弃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才能追寻到的人的本源,只有意识到人的本源,才能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找到心里的那个真我。

    “归根”“复命”

    老子说万物共同蓬勃生长,我从万物的发展和变化中观察到了其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那就是:生长、茂盛、衰败、消亡,再从死亡到生长,等等,以此生生不息,就这样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一种静态的规律。

    人也是万物之一,也要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回归到那个根,也就是老子称之为“常”的地方。

    世界万物虽然纷纭复杂,但都各循其本源。我们所看见的纷纷扰扰只是它们的表象。

    万物衍化的根源是回归到本源的状态,我们能够了解这种永恒的规律才称得上明智,如果不按这种规律而妄作、妄求、妄念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其实这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说白了就是万事万物都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平衡法则,就是“归根”“复命”的精髓所在。反之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老子的这一段论述非常重要。它就好像是一部预言书,预言了今天地球自然破坏的局面。

    人类总想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试图征服大自然也已经几千年了,但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终是以人类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就比如过度的毁林开荒、填海造地,结果使得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沙漠化日益严重,全球的温度上升,反常的飓风、海潮等等,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都是不遵循事物本源状态的规律而带来的灾难。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与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只能维护,不能打破。

    善包容,遵天道

    只有“致虚”“守静”,才能“归根”“复命”,才能回归自然之道,只有回归自然之道,才能包容万事万物;能够包容万事万物,就能公正、公平的处世;能公平、公正处世,就能保证周到、周全;能周到、周全,就能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是顺应规律;能顺应规律,就能长治久安。

    这是老子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的,也是我们生活的根本指导。

    懂得包容万物,遵守天道,是每一个悟道之人的悟道目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悟道在于用道,只是为了对字面上的理解 ,不能称之为悟道。

    我们悟道,也是为了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不必要治国平天下,和平年代没有那么多天下要你平,但是我们可以修身齐家,为自己为家人,修养身心,治学悟道。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参与社会工作,我们可以把这种修行的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悟道的目的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虚守静:学习《道德经》心得(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be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