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美人说想法
人人都言卿多才,董卿的才情到底是如何修炼来的?

人人都言卿多才,董卿的才情到底是如何修炼来的?

作者: 卢宣宣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14:10 被阅读0次

张爱玲说,女人如花,如花的女人应保持如花的容颜,如花的才情,如花的品质,因为当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伴随一生的只剩下内在的素养和气质。

我想,董卿早就深谙“才情是穿不破的衣裳”,所以,她逆龄生长,赢了岁月。

那她是如何做到的呢?要知道,一开始的董卿也只是个平凡普通的小女生啊。

01

女神也曾自卑,找到解锁自卑的正确方式。

童年时期的董卿,除了身高出众,她从小就认定自己不够好看,为容貌感到深深的自卑。

自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鼓励,董卿的父亲给她的却是更深的“打击”: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看书。

董卿听从了出身名校的父母的安排,刚会识字便每天抄写古诗、成语,还要接受父亲的检查,一到寒暑假,母亲会给董卿开书单,博文强识的董卿,三五天便可读完一本名著。

除了读书,董卿的父亲要求她每天跑步,上了中学,更是把她送去打零工,做兼职。

层层重压对一个小女生而言其实是极其痛苦又难以接受的,她曾摔过碗反抗父亲,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但痛归痛,最后董卿还是逼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读完四年级便进入了初中。

跳级这事儿,不管放在当时还是现在,能够连跳两级只有一条理由,成绩足够优秀,当时的董卿已然尝到了优秀成绩带来的甜头。

大学的形体课上,这个女孩又一次自卑了,她做不到同学都能做到的优美动作,有大半年时间她完全跟不上节拍。

大一她是在自卑中度过的,再一次,读书拯救了自卑的董卿。

思虑良久,董卿把苦练形体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读书上,文化课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无形之中,增长了她的信心,同时在信心的指引下她的形体训练渐渐有了起色。

少女时代的董卿在变得自信的同时,深深的明白了,对她而言,多读书比其他的事更重要,因为书海是她信心的汲取地。

自信真是个好东西,一旦拥有了它,它能助你做到你以前做不到的事。

同时,自卑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人之所以产生自卑,根源是因为拿别人的标准来比较自己。

青春年少的我们,都曾因别人长得好看,自己长相普通而自卑过,都曾因某个漂亮的女生有很多人喜欢而羡慕过,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认真学习。

因为,学生时代的我们,唯一的资本或许就是用心学习,其他的我们做不了什么,也很难改变什么。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还说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话,但我仍旧想说,读书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读书使人自信。

02

坚持读书的好处,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段经典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用来形容董卿再适合不过了。

如果没有《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类豆瓣高评文化类节目,可能人们认识的董卿就只是连续十三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央视一姐”,够优秀,够出色,但还有点儿不够味儿。

看完董卿主持的文化类节目,人们纷纷赞叹,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瞬间知性,优雅,端庄,内涵等溢美之词全都加诸“卿”身,董卿自然名副其实。

没有人看得出来,舞台上那个魅力四射,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迷人光彩的女人已经46岁了,读书冻住了她的年龄,丰富了她的学识,滋养了她的灵魂。

董卿在接受《环球人物》专访时说道,她不带任何电子产品进卧室,睡前雷打不动保证阅读一小时,并且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因为已经成了习惯。

这才是厉害之人的可怕之处,普通人咬牙切齿,逼自己坚持下去,优秀的人却早已遵循习惯而行事,而习惯是不需要消耗任何意志力的行为。

因为热爱,所以享受。

如今站在舞台上的董卿,她的身份除了是一名光环闪闪的节目主持人,令观众更痴迷的是她的智慧和学识,而这些,不是先天得到的,是后天无数个与书相伴的日子换来的。

初到上海东方卫视,董卿利用空闲时间,自己看书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本科毕业后,她又利用工作之余,自己看书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

董卿始终相信:

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通过读书收获的种种,让董卿不仅在主持界红极一时,作为制片人的她也是风光无限,无疑,坚持读书是董卿保持优秀秘诀。

撒切尔夫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女人往往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里,他们总是在各个领域同样出彩。

如今的董卿早已名利双收,但她仍求知若渴,孜孜不倦,保持学习,保持成长。

读书带给人的,不单单只是知识的增量,眼界的开阔,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灵魂的润泽。

因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03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场华丽的蜕变。

董卿说,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17岁那年,董卿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选择,上艺术学校。

这让双双毕业于名校复旦的父母极其反对,父母认为唱歌跳舞很没出息,父亲甚至将董卿的复试通知书扣下了,但她毫不妥协,据理力争,最终如愿以偿上了艺校。

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便是放弃在上海好不容易挣得的安稳日子,去往前途未知的北京。

一开始,董卿很犹豫,她害怕失去手上的那点东西。

但后来,她找到了答案,如果这次错过中央台的邀请,将来她一定会后悔,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做足了万全的准备,董卿毅然决然选择了北上。

正因为拥有了离开舒适区的勇气,所以才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人的一生总该有所追求,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年龄。

2014年,41岁的董卿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留学,这是她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

每个人和“更好”之间都有一段距离,董卿一直在追寻更好的自己,所以,每次走到人生的岔路口,她都能勇敢地做出选择。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成长比成熟更要紧,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正因为时刻抱着成长的心态,所以董卿一次又一次将人生清零,从头再来。

秉持空杯心态,归国后的董卿转型尝试做制片人,在娱乐节目泛滥的当下,“清流女神”董卿继《中国诗词大会》后,给观众带来了一档视觉和心灵双重享受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豆瓣评分9.2,董卿再次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因为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人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选择都是对的,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里的负责,正是努力的意思。

不要害怕选择,要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不那么做的话自己是不是一定会后悔,即便选择失败也心甘情愿承担一切后果,问清楚,想明白,便会有答案。

04

岁月从不败美人,因为美人都对自己“狠”。

当年,32岁的董卿以黑马姿势初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她最大的梦想是集齐十二生肖的纪念品,没想到,她连续十三年站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在央视十多年的主持生涯间,董卿是工作量最大的主持人之一,平均每三天就得主持一台节目,一年至少有500个小时是在飞机、汽车上度过的。

父亲心疼她“人在旅途”,同事们夸赞她“拼命三郎”。

有一次录制节目时,董卿摔了一跤,导致尾椎第4节骨折,医生说至少要趴着静养两周,可董卿仅仅休息了两天,又重新站回了舞台。

原来,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每一次拿到主持稿,董卿会一遍又一遍的校对背诵,避免出现任何差错;每到一个地方,她总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资料,强化记忆,熟悉当地情况;录制《中国诗词大会》,她的背包里始终备着新华字典,随时利用空余时间翻阅。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董卿时刻都在准备着,为了台上一分钟,她做足了十年的工,这个一直在努力,从未松懈过的美人,岁月不忍苛责。

她活出了自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曾经,她为自己初到北京的流浪感掉过眼泪,但她生生逼回眼泪,依旧为美好前程奔命;

曾经,她为除夕夜热闹散尽,留给自己一屋冷清和一盘速冻饺子失落伤感过,可为了热爱的事业,她选择迎难而上;

曾经,她谈到年幼的儿子和渐渐老去的双亲,满心满眼的愧疚,可除了更加拼命地工作,以争取更多自由时间回家看看,她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为主持痴迷半生,为工作耗尽精力,为事业倾注心血,董卿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深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标准在变化,要求在提高,所以一定要有更好的节目形态,一定得有更好的董卿的样子,这样在大家眼中,她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变化,一直在进步。

为什么要这样苛刻呢?

董卿曾说过这么一段感慨:

现在你有了一定的发言权说服力,而且也被看到,你自己都是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个事情,就是因为你长期一以贯之的坚持,那他们也会想,我们也试试吧,就听她的,也许我们也能提升提高呢。

一个人生命的高度,速决于他对自己人生的要求。

董卿对自己的“狠”,换来的是半世的倾城,一世的才情,终身的高贵和优雅,那也是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的高歌。

05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董卿,到底是怎样一个董卿?

主持学上,完美的“金色三分钟”是她创造的经典案例;

诗词大会上,人们评价董卿“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屡上微博热搜的,不仅有“董卿的口红”,还有“董卿的点评”。

有人问董卿保持青春的秘诀,她笑着回答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暂时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这,既是美丽的秘诀,也是才情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言卿多才,董卿的才情到底是如何修炼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tq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