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孔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气死你的周公瑾!
不存在的,实乃子虚乌有、移花接木。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之前写“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要说周瑜的统军能力、谋略、审时度势之能,一定要看赤壁之战,周瑜是这场战役的男主角。(可能有争议,如有,也是在周瑜和孙权之间的,没诸葛亮什么事儿。鉴于逍遥津孙权表现太差,我心里是没争议的,周瑜100%绝对男主角。)
以为男主角是诸葛亮吧,不存在的。
Why❓
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诸葛亮刚出山,无实质职务,只不过是刘备幕僚。 209年,“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军师中郎将属于中郎将里地位不高的,换言之,搞后勤的。
周瑜在198年的时候就是建威中郎将,比诸葛亮早了10年。周瑜在赤壁之战时为左部督,实为东吴总帅,而刘备方面总帅为其本人。赤壁之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两个人当时地位悬殊,历史上没有记载两人正式照面的桥段。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精彩纷呈,通常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易中天说赤壁之战这部分恰恰是三分实七分虚。究竟虚实各占几成?且看打假。
01
演义·赤壁之战章回目录
第0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0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0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046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047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0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049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050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051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假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真
子虚乌有。诸葛亮单独面见孙权,没有群臣和他舌战。
假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诸葛亮知若要促成联吴抗曹还得看周瑜,可周瑜态度暧昧。诸葛亮表示有一计可以不费周章让曹操退兵,只需一艘船装两个人即可。两个人就是二乔。周瑜恼羞成怒,决定向曹操宣战。
真
子虚乌有。易中天老师分析得很透彻,周瑜一向属于鹰派,主战。诸葛亮对东吴很了解,不可能唯独不了解周瑜。周瑜也没必要试探诸葛亮。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关于他们会面的记录。
假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蒋干主动请缨劝降周瑜,周瑜便利用蒋干使出离间计,误使曹操相信蔡瑁和张允都是吴国的间谍,曹操便将二人杀了。失去两位熟悉水战的将领。
真
子虚乌有。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帅哥。他在赤壁之战前被曹操派去,而不是主动请缨去劝降周瑜。他知道去了也没用,就去和周瑜叙旧后大摇大摆回去继续做名士了。
假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要除诸葛亮,刁难他让他10天之内搞到10万支箭,诸葛亮说用不了10天,3天就行了。鲁肃私调20艘船,诸葛亮算准大雾天跑去曹营,曹操中计,给他射满了10万支箭。
真
子虚乌有、移花接木。没有的事儿,而且技术宅算过,草船借箭从物理角度是不可能的。但这事情是有原型的,不过发生在五年后,孙权和曹操对战,孙权又调皮了,跑去曹营看热闹,船一面给射满了箭,眼看要沉船了,碧眼小儿孙权调转船头,又射满一面,船稳了,溜了溜了。(内心独白,孙坚、孙策、孙权都有点奇葩,喜欢一个人冲出去耍下)。所以如果硬要说草船借箭,那是孙权“借”的,而且不是草船,他也不缺箭。
假
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黄盖苦肉计诈降。曹操步兵不擅长水战,庞统授计让曹操把船用铁链连起来。
真
诈降是真但肉不苦,庞统授计是假。黄盖苦肉计周瑜命黄盖诈降,就写了封诈降信,正史上肯没说黄盖挨揍了。曹操生性多疑怎么会信了呢?他当然还是多疑的,仔细盘问了送信的人,但是统一北方顺沿江东南下,自带20万大军,号称80万,有点小骄傲了嘛。老黄盖不服小周瑜,也顺理成章嘛,反正信了。庞统连环计估计献计把船连起来的可能是曹操本人,反正绝对不是庞统。正史上没记载庞统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赤壁之战。
假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曹操的船已经连起来了,万事俱备,但是冬天江面刮的都是西北风,何来东南风,这时候,诸葛亮出来跳大神了,巧借东风。还说什么用火攻,是诸葛亮和周瑜手心里各写一字,摊开来,两人都写的【火】,大男人说就说嘛,还玩在手心里✋写字,扭扭捏捏。
真
子虚乌有、移花接木。用火《三国志》记载,是老头子黄盖提的。是说在和曹操遭遇战,看见他船首尾相连,可用火攻。那东风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唯物论者,怎么会那么迷信有神助。周瑜会把东吴存亡之大事交给天?呵呵哒。赤壁之战前,周瑜还有一场重要战役“江夏之战”,此战为周瑜选定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据百家讲坛另一位多次考察赤壁的教授观察,西北风吹到赤壁上,折射为东南风。周瑜有长期水战经验,对赤壁江面上了如指掌,起什么风应是心里有数的,我认为这是冬天刮东风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了。所以,借东风的不是诸葛亮,是我周瑜大帅哥!“羽扇纶巾”描写的也是我周瑜大帅哥!
假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
真
子虚乌有。没有的事儿,追曹操的是周瑜、刘备,可惜刘备去晚了。关云长此刻不知在哪儿。
假
三气周公瑾
不一气二气三气细说了,假假假。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棋差一招。二气,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被气死了,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寿三十六。
真
子虚乌有!这个故事彻头彻尾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此外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完全不同。再告诉你吧,吴国太,不存在!孙尚香,不存在!政治婚姻,年龄悬殊,谈不上赔了夫人又折兵,她也就留了个姓,名没有记载!开篇说了,诸葛亮和周瑜当时不是一个量级的。你能气死谁。周瑜死在八丘,今湖南岳阳,史书记载“道疾”,路上病死的。可能上面那段唯一真的就是“死时寿三十六。”
02
附:《三国志》原文,我批注
《三国志》从这段原文看
在曹操南下时,是战?是降?孙吴内部存在分歧。
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主降。
周瑜100%主战,而且审时度势,分析了曹操必败的四个理由,
①指其“曹贼”,曹操属于侵略战,名不正。
②北方残余力量,加马超、韩遂滋扰,曹操家里有后患。
③曹操放弃步兵,改用不熟悉的水军,弃长取短。
④劳师动众,水土不服,必有瘟疫。
最后更是撂狠话了,“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鲁肃分析了孙权必战的理由,鲁肃也完全不是三国演义里那般无能。另,单刀赴会实为鲁肃,不是关羽喔~)
三国志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单,乏味,绝对没有三国演义精彩。
03
我有话说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好书。小说人物就是要抓典型,取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时因为这本小说,让三国在大家的印象里较此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精彩,乱世出英雄。三国有太多大师讲解了,可能比红楼梦更耳熟能详,即使不是大师,随便谁都能信口讲出一两个典故。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请坚持你的喜爱。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只自己认定的三国梦之队,一位钟爱的主公,数个欣赏的文臣,武将,谋士,军师……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我早言明,我喜欢周瑜、曹操,这是我的偏爱。三国演义里很多故事是硬加给刘关张诸葛亮的,但是这几个人确实都是乱世“X”雄,人中龙凤,滚滚红尘中被历史记住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喜欢周瑜,就像写鲍叔牙一样,为了写这篇文章,又看了听了查了很多资料补漏很再三确认内容的可靠性。尽管这样,可能以上的内容还是有很多纰漏的,因为历史书本身就存在很多矛盾,历经千年,因为政治原因必须篡改的也不在少数,希望看到这里的人可以留言和我讨论,或者指正我的错误。
写这篇文章帮助我更了解这段历史,并且难以忘记了,变成了我的料,随时可以抖包袱,露个能。一半玩笑一半真吧,但是我从历史中确实看到的人性,规律,是我以前从未感知的。我每次写东西都会想到历史桥段,有时候写出来,有人说我卖弄,不全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真的,所有的事情确实都在反复不断的发生。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恐怕是我真正的诉求了。
三国还有个特征,所有人都好学看书,真的是所有人,曹操酷爱读书,什么书都看;关羽夜读《左传》,孙权劝学:吕蒙从吴下阿蒙到白衣渡江,名扬天下,劝学的原话非常经典,也提到曹操“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
孙权劝学百度译文,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所以你还不开始看书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