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简书电影看场电影
另类影评-《北京女子图鉴》究竟算不算具有编剧良心?

另类影评-《北京女子图鉴》究竟算不算具有编剧良心?

作者: 故乡圆月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09:28 被阅读821次

    因总局对出版、影视行业的大力整顿,今年很多个当红题材悄然退居幕后。

    游走在封建迷信边缘的恐怖、惊悚题材不易过审,涉及血腥暴力的悬疑题材加大难度,篡改历史架空穿越的古装恶搞被批评,因此,全国的影视圈扎堆开启了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角逐与热捧。

    在这种背景下,4月10日,《北京女子图鉴》登陆优酷,成为本月度最具话题性和看点的新作品。

    该剧讲述了大学毕业后的四川女孩陈可依由于不满老家一眼望到头的乏味人生,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奋斗打拼的故事。

    在剧情设定上,该剧每集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对应着的是北京给陈可依上的一节节人生大课,以及陈可依自己的一个个经验总结。

    第一集:北京给我上的第一课;第二集:懂得饭局文化才能融进北京圈子;第三集:职场菜鸟的生存法则;第四集:心照不宣的办公室秘密;第五集:有欲望的女人不被男人喜欢;第六集:25岁之后的女人开始面临保养危机……

    这部被称为是都市女性镜像剧的《北京女子图鉴》开播伊始,诸多自媒体平台就纷纷聚焦,针对剧中的槽点开始口诛笔伐,可谓苦口婆心,恨不能钻进摄影机背后亲自改一改剧本。

    今天这篇影评,想单纯从剧本角度聊聊,这部剧究竟算不算是具有编剧良心?

    以下引用部分,为自媒体“毒药君”指出的剧情“七宗罪”,本文将从编剧角度开怼,为幕后编剧辩护。

    第一点,归结为:人设与普通北漂实际不符。

    这些事情尽管存在,但并不会普遍降临在多数的北漂身上,因为多数的北漂只是安分守己的小蝼蚁,颜值不高,心眼也没多少,既没有玩弄这些的心情,也没有玩弄这些的资格。充其量,他们只能做个炮灰。

    但是,抛开该剧中零零星星的亮点,其剧情越往后越走得飘忽不定,想要接地气、想要走现实向,却又忍不住放飞自我,搞起小资产阶级式的职场浪漫主义和生活审美意淫。

    偶像剧之所以风行,就是因为剧集将普通人的故事用明星演绎出来,颜值高、情节离奇曲折,正是普通观众观剧的核心乐趣,也是影视剧制作的常识。如果用普通人去演普通事,相当于让观众把自己白天工作生活时的事情对着屏幕回顾一遍,想想都觉得恐怖。

    第二点,归结为:对现实考究不够,未能展示真正辛酸

    该剧将故事的起始时间设定在了2008年。

    2008年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那时北京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月平均工资大概3700元。2018年的今天北京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万左右,但大多数北漂其实是被平均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工资也就是6000元左右。

    可是,在剧中,七哥所饰演的陈可依刚来北京,此前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一上来面试就表示期望的月薪6000。

    你当你是18届的毕业生吗?

    虽然后来随着屡屡受挫,陈可依的期望薪资越来越低,甚至到了有工作就干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北漂的共鸣,可这枉顾想事实的设定还是让人无法直视,要知道,北京2008年的房价平均为1.2万,但2018年已经变成6.2万,应届生敢在2008年要价6000,若不是有通天的本领,便是典型的痴人说梦。

    我不相信一个大学毕业生对现实情况的估量会如此之差。

    当然,最让人蛋疼的是陈可依到了北京站下了火车时响起的金志文那首又软又萎的《远走高飞》。本来斗志盎然地来到北京想闯出一片天地的人,听到这歌恐怕都得立马蔫掉。你们哪怕放一首《北京欢迎你》也对得起那个时代啊!

    我想这一点,并非编剧对现实考究不够,而是为了让2018年的观众能够代入。试想如果被观众代入的陈可依面试提出1-2K的工资,底下评论区恐怕会有更多的人谩骂不切“现实”。观众的观影代入时间,与故事时间是两个概念,对于一个光鲜亮丽的现代偶像剧,要求细节遵从故事时间,那很多致景都要推倒重来。

    对现实的辛酸展示不够,去年京师的消防清人算是很辛酸了,但是影视剧能否反映的这么深这么真,不是天马行空全无束缚的,首先要能过审能上映。

    《北京女子图鉴》为了强化渲染陈可依初来北京的悲惨可怜,给她在短短的一天内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

    面试,越面越自我怀疑,虽然所有的面试官弱智到只会问“你为什么要来北京”这样的脑残问题。

    住房,第一个提供住宿的老哥们是一个猥琐屌丝,企图不轨,这导致陈可依无家可归。

    钱财,身无分文,连个两块钱的玉米都买不起,只有一块钱,只够买一半。

    爱情,男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我们分手吧”。

    在此类种种的轮番轰炸下,北漂姑娘的孤独无助跃然纸上,每个哪怕有过一个类似经历的人都会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苦楚和绝望。

    只是,这样的操作终究还是太过廉价,通过堆砌落魄来赚取观众的眼泪,也太过套路。

    其实,如果想要表现北漂的艰辛和迷茫,可以使用的情景和方式有很多。

    这段“操作”从编剧角度看,非但不廉价,反而是专业编剧才能有的手法,情节冲击点接连而至,主人公连受打击,其实戏剧观感上非常棒。

    至于怼剧者举例的黑中介和地铁卧轨,前者引入的是不相关人物偏离主线,后者过于暗黑,素材看似不廉价,实则不在正确的套路范围内。

    第三点,归结为:女主职场一路开挂,男性角色脸谱呆板

    如果你奔着去看女性在职场如何步步高升走向成功的目的去看《北京女子图鉴》,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失望,因为女主的北漂路,完全不是你的北漂路。

    虽然陈可依在剧中摆脱了以往影视剧彻底傻白甜的玛丽苏形象,但是,她仍然是一位开了金手指的玩家。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那个猥琐哥们给找的。

    她住的大房子是再次跳槽后的上司顾总给提供的。

    谁来告诉我,这不是开挂是什么?你别跟我说是人家善于把握机会,不接受。

    另外,剧中的男性形象以及男性与陈可依关系也让人槽点满满。

    他们的人设大都有不太令人喜欢的标签,或猥琐、或暧昧、或没有野心、或企图潜规则。

    张超不想永远在北京过着压力巨大贷款买房月月还贷的生活,他盘算着带陈可依回老家,在平时在生活中也是精打细算,连给陈可依过生日一起吃金钱豹还要一直算计着怎么出吃省钱。导演和编剧在这里对张超的刻意刻画让人厌恶,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家庭伦理剧的人物塑造方式。

    当天,陈可依就与张超分手了。

    其实,这种偶尔的精打细算在现实中根本不算什么问题,现在的小情侣都知道彼此几斤几两,图的是一起开开心心,真没那么作。陈可依对张超最大的不满也不是这,而是他因过度理性务实而导致的野心丧失。要知道,陈可依来北京就是为了大展宏图,过一眼看不到边的生活。

    陈可依说“北京,这座闪光的城市,改变了所有投入它怀抱的人,也即将改变我”,但2018年的今天,你得承认大城市已经祛魅。

    《北京女子图鉴》集中火力塑造了各种男性存在的问题,意图告诉女性男人不靠谱,能够成全女性的只有女性自己,女性的幸福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的拼搏之上。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北京女子图鉴》对这个观点的描绘和表述是经不起推敲的。就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剧中对陈可依如何奋斗、如何打拼、如何受挫的工作细节并没有展示,仅仅挑选了几个关键性的节点来予以呈现,这使得人物的进步和升级缺少代入感。

    相反,该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陈可依与其他男性的关系,除了她自己一言不合就情窦大开以外,那些男性无论品质好坏都或多或少为陈可依在北京立足、成长、壮大贡献了极其重要的装备。

    难怪有网友说,这根本不是女性主义,完全是靠男人上位。

    据悉,《北京女子图鉴》共为陈可依安排了11位不同星座的男友,加上陈可依自己总共12人。编剧,你当这是集邮呢啊,是要集齐十二星座然后召唤神兽吗?

    女主职场戏份漂浮空中,职场晋升路线完全靠空降奇遇达成,这确实就是一大槽点。

    可是怼剧者后半段提到,看不惯剧中男主的人设,瞬间刷低了洋洋洒洒剧评人的身份,如果看不惯剧中人设就认为剧不好,那演反派的演员们是不是都得饿死?反派让观众看出反感,这才说明角色和细节刻画的成功!

    至于编剧为女主设定十二星座男友,这一点就是仁者见仁,估计有很多制片人会把这个夸成是很有脑洞,而且十二星座恐怕不能说成是一个脸谱,总归是风马牛不相及具有差异的。

    题外话,现实主义的都市男主,欢乐颂中白主管,前半生中陈俊生这两个人设是近年来影视剧的典范,值得学习。

    第四点归结为:价值观有待商榷,女性理想沦为欲望符号

    前面说到,陈可依不甘于在家乡一望到底的生活,也不满于张超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庸追求,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北京女子图鉴》并没有给出一个强有力的解释,该剧在第一集的开头,用旁白表达了陈可依的对“差不多”的失望与不屑,言外之意她想要一个豪华的人生套餐。

    这只能让我想起那句“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言归正传,这个豪华的人生套餐到底意味着什么?剧中给我们展示的无外乎升职加薪,与高富帅同行,可以穿1000元一件的bra,可以买几万块钱的名牌包包。

    剧中的女人对名牌包包的迷恋近乎狂热。

    公交车上看到人家带个好包目不转睛。

    为了保护包都不在乎自己被风吹雨淋。

    天天想的就是买个什么LV啦,Gucci啦。

    连过生日期待的礼物也是包包,除此以外没有别的。

    是贫穷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还是咋的?

    说实话,大多数的北漂姑娘真的不这样,你身上背的是不是名牌包包也真的没人在意。所谓“包治百病”不过是消费主义衍生出的一个民间笑话,切莫当真。

    商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产品进行高中低这种档位的区隔,形成一种消费文化中的鄙视链,使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买的不是其使用价值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身份、地位象征,一种社会阶层中的自我画像以及优越感。

    在这个时候,包包不是包包,而是女性自我欲望的一个表达载体,但与之对应的是,女性在资本构建的商业陷阱中,主体客体化,若关闭了自我呈现的其他可能,则容易沦为物质的奴隶。

    《北京女子图鉴》中陈可依所追求的,怎么看怎么像买买买的自由,也就是《大世界》中所说“菜市场自由——超市自由——网购自由”,即形而下的财务自由。至于在这种追求背后的核心动机,该剧的表述显得语焉不详,以至于很多网友表示只看到了膨胀的欲望,所谓的独立、事业心、梦想都成了对欲望的掩护。

    有野心不是问题,有欲望也是人之常情,但你要给我一个足够合理的解释才行,否则人物的行为是完全撑不起来的。

    好了,先不追人设的铺设问题,既然陈可依的追求不同一般,那么怎样奋斗才能上位?

    《北京女子图鉴》并没有给当下北漂人做一个很好的示范或者说愿景,该剧没有把情节着墨在人物如何兢兢业业、一波三折、苦尽甘来这种常规的职业发展路径上,而是极力呈现那些确实存在的非常规的职场潜规则。

    如靠身体上位、靠关系撑腰、为了达成合作不惜扮可怜、演戏、说谎宛如戏精。

    我承认这些现象的确屡见不鲜,但大多数的北漂姑娘真的没那么心机,也不会为了上位而不择手段。

    所以我说,《北京女子图鉴》所讲述的北漂故事,依然是意淫中北漂故事,里面的北漂姑娘也不是你我身边的那些北漂姑娘。

    这点比较赞同,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具象化为对财富的向往,是比较真实普遍的一个类型,但是作为励志奋斗题材剧,女一的确应该有更好追求和理想,陷于金钱崇拜,就只能称之为拜金女子图鉴。如果说女配的人设是把现实中最夸张典型的不正当奋斗史表现出来,那么女一就应该展现工作能力刻苦奋斗致胜,这一点,很多职场剧有所欠缺,和国内编剧界的形势也有关。科班编剧除了写可能没有其他行业工作经历写不出,非科班编剧不一定有机会拿到相应行业题材的项目。

    最后。该剧最大的槽点,是其改编自《东京女子图鉴》,由其版权方株式会社渡边娱乐和东京日历株式会社正版授权。

    这就尴尬了,讲述北漂女孩的现实主义大剧,竟然要买日本人的版权来改,简直砸了现实主义这四个字的脚……

    可见国内是有多缺好的剧本,也反映出国内影视界唯IP论的悲哀,希望影视龙头多挖掘民间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另类影评-《北京女子图鉴》究竟算不算具有编剧良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d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