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考试,作文让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他们”,叙议皆可。学生一如既往地写得一塌糊涂,很是乏味。撇开写作技巧不谈,单说内容,没有几篇入眼的,因为多半是假话空话,你能想象得到,学生写得有多么的痛苦。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素材,我特地找了一个十分钟的小视频,让天天被圈在学校里的孩子了解一下身边的生活,知道一点身边的一种“他们”。
这是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亲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精准扶贫的事。三天时间里,王均金离开办公室,背上编织袋,化名“王兵”,去投奔一名农民工师傅——何兴平,学手艺,挣碗饭钱,成为农民工生活的亲历者,真实体味漂泊在城市的苦乐悲欢,短短几天的打工生活,他跟着老何在建筑工地的顶楼绑钢筋,在室内铺地板砖,垒转砌墙,了解了老何负担沉重的家庭生活。最后他帮着老何一家走出困境,完成梦想。
上课之前我看了好几遍视频,每次看,心里都很难受。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是在一阵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完了视频,期间几次爆出笑声。到这时你会明白,无论多么凄惨的悲剧,在现在这些孩子看来,都能看出春晚的戏剧效果来。我随即问了几个问题。你是视频里的谁呢?你是老何吗?你是老何家三个上学读书的孩子中的一个吗?你是大老板王均金,也不至于乐得鼻涕泡都冒出来吧?十五六岁的人不至于好坏不分吧。有一个孩子竟然小声说是那条导致王、何二人骑着摩托车翻倒在地的黄狗,我不免有些生气,说,那黄狗是肇事者!

我们身边有老何这样的人家吗?你们的同学里有这样的家庭吗?这样的家庭就是你的家庭,你还能笑出来吗?视频里说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老何,看到老何一家的生活,你还能笑得出来,一方面是因为那把无形的“刀”还没有架在你的脖子上,另一方面说明你连最基本的美丑善恶都不能区分。如果一个人能够分辨出什么是丑陋,即使缺少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也绝不会堕入粗鄙丑陋的旋涡。认识了什么是丑,也自然会规避丑,而去追求真正的美。
没有生活的教育是不完美的,甚至算不得教育,就像现在,家住农村、父母世世代代务农的中学生不知道农民节是怎么回事——考试时写作文要借第一节农民节来歌颂新时代,结果学生一脸懵逼;城市里的孩子只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是从超市买来的,最近又涨了多少钱他一概不关心。学生眼里的“他们”是虚无的、苍白的、模糊不清的、不真实的,真让他们写,既写不出真实,又写不出感动,以此为文题,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作文中到处可见的是抗疫情英雄和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些人物不是不能写,而是学生们对他们的事迹并不真正熟悉和了解,一知半解,无法在文中形成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用意。
大家天天在学校里,感觉一点也不快乐,甚至很痛苦。学习严重缺乏目标和动力,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和刚看的视频比,你有老何不幸吗?我们学校的门卫,六个小时算一个工,一个工出满勤月工资是一千六,有的门卫师傅得干两个甚至三个工,这是他的工作,他有一家子人要养活。我们学校门外的大马路上,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都有一队大叔大婶在音乐伴奏下气质高昂地健走;小区广场上常有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这都是些什么人?每天早上五点多钟校外马路上就有清洁工在扫街,街边的早餐店已经是灯火通明……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他们。
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的眼睛已经完完全全被蒙上了,什么也看不见。更可悲的是,心也被蒙上了,什么也不想看见。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是谋财害命的施暴行为,要是乐意去注视孩子们的眼睛,你能读到的只有两个词——空洞和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