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中央军委把在朝鲜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调回国,任命他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开始了艰难的办学,然而摆在陈赓面前的是,一无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和设备。陈赓以非凡之举为哈军工请来大批的优秀教授和专家学者,对他们非常关心。陈赓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学院一栋最好的楼房作为他们的宿舍,并为他们专门建了饭厅,请厨师为他们做饭。他还亲自抓专家、教授的家属就业、子女升学等问题。对陈赓的做法,当时有个别干部不理解。对此, 陈赓说:“办学校好比开饭馆,饭馆名声怎么样,关键看大师傅手艺,教授就是掌勺的大师傅,学员是就餐者,我们干部是端盘子的,为教员、学员服务。”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这句话很美,充满着书卷气。华杉老师说,这句话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根源。
这句话主要是说智者和仁者。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水是动的,智者的身体和灵魂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惟其如此,才可以承受命运之中各种偶然和遭遇,并将其转化为有益于我们的人生正能量,这是智者对生命的态度。即使遭遇挫折,也能以自己的智慧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智者身体和思维敏捷而有爆发力,这种力量感和行动力,让他所向披靡,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所以乐此不疲。
真正的智者,是懂得工作的意义的,他不会认为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是一种“必要之恶”。设想有一天,某个人突然走运中了1000万彩票,兴冲冲地区买房买车,然后辞职回家再也不上班了。刚开始,他可能无所事事,不用为温饱而担忧,不用为了生活而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一直觉得幸福吗?会不会很快就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和无聊呢?因为,生活中能让他开心幸福的事越来越少,那些因为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或从此和他绝缘,而由此更带来人性中那么美好的东西也会渐渐离他远去,奋斗、执着、坚强,团队、携手、合作,等等。所以,真正的智者还会乐于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快乐。
再看仁者,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仁者似乎极少数登顶者,是山尖尖上的那些高洁之士。仁是需要用一生去奋力攀登的境界,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高山仰止,山中草木生长,鸟兽栖息,并行而不悖。仁者就像大山一样,承载万物而不分彼此厚薄,厚德载物。不动如山,虽经历风吹雨打,而不做丝毫改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对于仁者的理解,对领导者有着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要做平台型领导。具体来说是让自己的团队变成一个生态系统,以自身的格局境界,支撑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让大家在平台上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竞相成长。“静”类似于老子说的“太上不知有之”,不折腾,只给大家搭台子、组班子、端盘子,做坚强的后盾。静而后能安,安己更安人,这样也能达到“寿”,自己心安当然长寿,别人在平台上成长也能长远,团队良性循环可以长盛不衰。当然,这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理解视角,还有很多其他可借鉴的地方。
这一点和华杉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智者是成就自己、仁者是成就别人。智者是精英、仁者是平台。智者动而乐,仁者静而寿。
特别是对“水”的理解,古人以天为则,主张向自然界学习,“水”便是很多人推崇的学习榜样。老子有“善上若水”,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孙子兵法》云:“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是带兵的基本战术要象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用兵在于随机应变,象水那样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孔子对水也有精辟的论述: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可解释为,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接近自然之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这就是孔子以水之德来比拟君子的本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