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推荐:杰瑞的大侄子(李璟)
(共四百多本左右,美食好书数不胜数)
热火炊烟,缭绕为文。喝着甜茶整理这份书单的时候,才惊觉原来有这么多文人老饕,他们笔下的百味风物,让人读来欣喜,应接不暇。
从私家小食谱,到世界美食选;从严肃科学到人间烟火;从那一口酸甜苦辣,到人生千百味……小葱豆腐也好,大鱼大肉也罢,只要是幸福的味道,那便值得。
我的职业是一名自由编剧,今年五月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公司招待我们住了西单后面的亚朵酒店,在大堂办入住的时候,发现旁边竟然有一个迷你图书馆,客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那里看书喝茶,午后的阳光晒了进来,真好啊!而我也是自由散漫惯了的人,因此更喜欢去图书馆、书吧码字,闲时还能翻翻书,好像被很多书围绕着,就很有动力和安全感,喜欢这样的地方,让我的拖延症有处安放。
所以,生而为人,总要打算着如何把这小日子过得更好呢!这次发现亚朵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美食图书馆,在这里藏了好多好多美味、温暖、治愈的故事,让人在冬日拂去冰雪、夏日轻消暑气后走入,又总是会带着满足的笑意和感动离去,说不定,还会馋地流口水呢,不过我想,这才是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和对的人一起吃,好像更好吃了!)书单(第一部分):
1、《十二个圣诞故事》珍妮特·温特森(英国)
在作者的人生中,她有着很多份不同的圣诞回忆,圣诞的节日总是伴随着庆祝,不同的节日回忆中有着不同的食谱,温特森太太的百果馅饼、爸爸的雪利酒奶油松糕、莎士比亚书店的中国饺子……节日,不管东西方,人们总是用餐桌来记录那些生活的点点滴滴,美食无国界,哈哈。
(小说、食谱)
2、《汪曾祺谈吃》汪曾祺
热火炊烟缭绕为文,口腹之欲与高雅文学艺术谁说不能交融,汪先生是我见过最可爱的老头了,一本小菜谱能被他写的如此充满生活的趣味,实在太适合在冬日的暖炉边,捧一本读着,嘴角也会被这些文字逗得慢慢上扬。
(杂文、食评)
3、《五味》汪曾祺
汪先生谈吃的书目被人成为“治疗厌食症患者”的福音,他不是达官贵人,更不是浮躁的追求“网红”菜色的都市人,这部书里的食物有鸡鸭鱼肉,也有小菜淡羹,就像我为书单取的名一样,只要入得了口,那都是好东西,且多的是那些回忆中的细细品味。
(杂文、食评)
《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
一本关于美食与爱的经典散文集,在汪先生的书里,生活变得好有意思,有滋有味,酸甜苦辣,竟然一点也不再枯燥乏味。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我想,如果没有机会和这样有趣的人一起生活,那就读他写的书,感受那份乐趣。
(散文)
4、《知堂谈吃》周作人
知堂在《知堂谈吃》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但且是愈精炼愈好。(第一章节)
” 这本书通俗有趣,谈论了中国南北方有趣的吃食,还有一些日本的吃食。他说点心分干点和湿点,湿点指的是馄饨、面条,干点是馒头、包子这类,而且北方的点心是不同的,北方的点心能当饭吃,而南方的点心是吃不饱的,只是打牙祭的精致美味。生活总是需要仪式感和小惊喜,喜欢吃、喜欢谈吃的人,那都是浪漫的人。
(杂文、食评)
《北京的茶食》周作人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真是对为什么文人爱写美食品鉴小文章最恰当的解释了。
(食评、散文)
5、《肚大能容》逯耀东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被逗笑了,肚大能容美食,也能容天下,书里是逯耀东两三年中发表于报端的饮食文章的集结,大多为探访饮食的随笔。“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篇,虽不是饮食的文章,但为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随笔、食旅)
6、《雅舍谈吃》梁实秋
梁先生被誉为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美食家,饮食文化是普通人的生活调剂品,更是文人的烟火气,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这本书从他的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随笔,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
我深信读书是要抛弃偏见的,要有着兼收并蓄的气怀,那便很容易从中感受这位大师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领略一片高雅脱俗的美文世界。
(散文、随笔)
7、《随园食单》袁枚(清)
我喜欢美食,所以也特别好奇古代人们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偶然发现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由于他在诗士林的声望与地位,使得他常常成为各地门生故旧、社会名流宴请的对象。而他每次遇上美味佳肴都要让自己的家厨向主人的厨师学习烹饪之法,以至四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食谱,于是就有了这本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随园食单》。
(食谱、古文)
8、《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庄相宜
作者庄相异是一个台湾人,书里讲的是台湾味道。从放弃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开始,转战厨房,从学习厨艺的学校到家里的小厨房,他用人类学的概念去解读厨房,从博客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和专业厨房的所见所闻,到出书记录,让好多读者突然也对做饭产生了兴趣。
(食谱、小品)
9、《香港味道1:酒楼茶室精华极品》欧阳应霁
一座城市的味道是什么?肯定是久居这座城市的人第一个想到的东西,去过两次香港,密密麻麻的街道藏着各种茶餐厅,人们随便落座,可吃的却讲究极了,小到一碗鲜奶,味道皆是醇香可口。欧阳应霁,香港人。从小吃大,眼阔肚窄嘴刁,自问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曾经自觉很努力地写过一些字,画过一些漫画,出过一些书,讲过一些课……现在开始想,是否吃得太多太滥太急太快了,看来该好好坐下来,慢慢掰开面前手中的叉烧包,吃出香港的原来味道,尝到生活的真正味道。吃到如今,再一次发现并决定以“贪成识食,练精学懒”作为未来做人态度和行事目标。
(食旅、小说、杂谈)
10、《香港味道2:街头巷尾民间滋味》欧阳应霁
《香港味道1》以经典名菜為主,《香港味道2》重点则在街头小吃;蛋塔菠萝包丝袜奶茶杨枝甘露龟苓膏和车仔面……全书共介绍72种香港著名的小吃小点,每一页都弥漫浓浓的食物香,以及作者对香港美食的深厚情感和探索精神。除了作者与食物的私家体验,以及各式精彩的小吃摊大牌档推介,在每一种食物的介绍中,作者特别邀请一位朋友现场起筷品嚐,谈一段他/她与食物的故事。
(食旅、小说、杂谈)
11、《香港味道3:当叉烧爱上餐包》欧阳应霁
从高级食府的经典名菜,到街头排档的燃手小炒;从茶楼的一盅两件,到茶餐厅的奶茶西多;还有传统的零嘴小吃、麵包饼干…… 一一细窥本地饮食文化原汁原味的点点滴滴。作者还邀来一众城中名人好友街坊亲朋,边大快朵颐边畅谈对每种食物的回忆感受,令这趟味道之旅满载了精彩的个人与集体回忆。
(食旅、小说、杂谈)
12、《香港味道4:如假包换碗仔翅》欧阳应霁
作者的“香港味道系列”第四本书,用短句写文是欧阳做过媒体工作者的习惯,语调非常好,口语化的文字仿佛在跟一位朋友坐在餐厅里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畅谈人生百味,这本系列的书可以说是食虫系社畜们度过郁郁工作日之外的一点调味品了。
(食旅、小说、杂谈)
《香港味道》欧阳应霁
著书两卷来对香港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做全景式的纵览。作者对每一道食品既有自己的历史回顾,又有制作流程的介绍展示,把饮食与人生、经历与记忆柔为一体。
(杂谈、食谱)
13、《LIFE家庭味:一般日子也值得庆祝!的料理》饭岛奈美(日本)徐晓佩 朱雀
每个家庭的味道的都不一样,但是幸福的味道却都是一样的,作者细数家珍,从简单的水波蛋、寿司到汉堡排、糖蜜地瓜……做给自己吃,做给家人吃,做给朋友吃,什么日子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啊!
(食谱、杂谈)
14、《跟着君之学烘焙:一本教你轻松做西点的魔法书》 君之
记得小时候去书店,特别喜欢到饮食类的书架边去逛,随手翻开一本教你如何做菜的书,里面都是满满的食物图,看得直教人流口水,现在网络发达,也有很多美食类app,可我却还是习惯在厨房放几本满意的菜谱,尤其是买了烤箱之后,跟着魔法书做过好几种简单的甜点,君之的微博更新过的菜谱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
(食谱)
15、《最详尽的甜点制作教科书》 川上文代(日本)书锦缘
又是一本书名即内容的甜点食谱,甜点好吃但是制作却复杂,总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那不如来一本最最详尽的甜点教科书吧,至少那些美味的配图不会很枯燥。
(食谱)
16、《一个人的美食之旅》 高木直子(日本)陈怡君
高木是一位旅行家,走遍日本9都府县,吃遍无数家美食店,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四十三道日本美食,而且都是真实的店名和详细的店铺信息,一个旅行家的高等级“大众点评”。
(食旅、杂谈)
17、《吃透法兰西》 彼得·梅尔(英国)乔艾
非常好奇来自黑暗料理之国-英国的十九岁少年,初次尝到抹着黄油的法国面包是什么样的感受,沉睡多年的味蕾会不会彻底苏醒?所以后来的他带着刀叉走天涯,走遍法国的大小街巷,尝遍各种法式美食,最终他记录下这篇美食日记。
(小说、杂谈)
18、《美食家》 陆文夫
人类要生存,吃是一定要发展的,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任何人都关心吃的问题。
苏州菜系中,“吃”这一行为一定是双向的,人在选择食物,食物满足于人,吃的东西叫吃食,吃东西的人叫食客。吃食,食客,东西和人经由“吃”才发生了联系,完成了生物链的运动。
智慧的陆文夫知道,人可以对各样东西都没兴趣,只是对吃不能没有兴趣,活命要吃,享受要吃,吃与买衣服不同,买一件可以穿三年,可总不能一顿饭吃三年,今天吃了明天就会想要变个花样吃,因此在“吃”这件事情上,趣味总是最多的。
(杂谈)
19、《故乡的食物》汪曾祺
“冒油的咸鸭蛋”,汪先生就像高邮的土特产代言人一样,故乡的味道是梦里的味道,是记忆里的味道,汪先生写食物,总是活色生香,像是能闻到味道一样,那些可爱的词句一个个冒出来,鲜美无比,人间至味。
(小说、杂谈)
20、《老饕漫笔》 赵珩
在中国古神话中,饕餮本为人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五十年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吃”这等事,当然是近人的。
(杂谈)
21、《我的法兰西岁月》茱莉亚·查尔德亚历克斯·普鲁多姆(美国)
在这本茱莉亚献给法兰西的动人情书中,她用快活的笔触描摹出20世纪40年代末的巴黎风貌、诱人的佳肴,还有形形色色的可爱的法国人。当然,人生并不总是玫瑰色的。但是在茱莉亚坦诚的自传中,我看见了她光环背后的诸多艰辛。
(自传、杂谈)
22、《好吃西点蛋糕秘诀》小山进(日本)
担任糕点师傅20年之久的作者,所得到之经验就是:其道理愈早了解,愈早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美味的糕点出来……因为糕点的制作士非常富有理论性且有化学变化之作业,如果能获得明确之说明,就连初学者也能制作出美味好吃之糕点,阅读这书,是不是就能越早了解道理呢。
(食谱)
23、《食经》陈梦因
本书首先在于讲菜式,更讲做菜的道理。作者曾言,不是讲放几匙油几匙盐,而是讲为什么放油放盐。他熟悉广州的四大名厨,更了解食界的行规与掌故,著名的名厨秘方,以至民间食谱,都有本事探来。
(小说、杂谈)
24、《半饱》欧阳应霁
作者擅长设计、见闻广博,是一位对生活永远有好奇心的创作人,如果他又恰巧精于厨艺,你可以想像,他的美食食界必定精彩万分。半饱,其实更贪心。
(杂谈)
25、《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法式料理的艺术)
Julia Child Louisette Bertholle
全书为英文,讲述朱丽亚孩童时代那些被她视作珍宝的法国菜系,这些食物也让她后来取得了法式料理专业厨师学位,如果你是一位想要把美食当作学业和事业的人,这本书或许可以为你带来一些很专业中肯的意见,
(自传、食谱)
26、《暴食江湖》焦桐
喜欢感情用事的诗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谈饮食,然而,本书中,诗人却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其行文也颇有论文气势,起承转合,上下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
(小说、杂谈)
27、《我的川菜生活》石光华
川人,喜辣、吃辣、初从辣椒入手,再入“麻”,便是这麻辣鲜香的味道,除了川菜中道不尽的情谊,还收录了最地道的川菜做法,居家也能享受烹饪的绝色川香。川菜生活,亦是百味人生。
(食谱)
28、《台湾味道》焦桐
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可从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
(食谱、游记)
29、《唐鲁孙谈吃》唐鲁孙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作者游遍大江南北,尝遍中华美味,不但嗜吃会吃,也能吃,无论是大餐厅的华筵残炙,或是夜市路旁摊小吃,他都能品其精华,食其精髓。
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
食评、杂谈)
作品另有
《故园情》唐鲁孙
那些存在于记忆最深处的东西,便是故乡罢了,那些闻不见吃不到的味道,是离乡的愁罢了。
(食谱、食评、杂谈)
《大杂烩》唐鲁孙
北京味儿,大杂菜,一锅炖了,一群人喝着小酒,围炉夜话,真是再好不过了。
(食谱、食评、杂谈)
30、《西式糕点制作大全》川上文代(日本)
主要介绍了制作甜点的基本知识,采用精美照片图解方式,将成功糕点与失败案例一起呈现对比,为读者提供了熟练掌握制作技巧的清晰指导。
(食谱)
31、《蔡澜食材字典》蔡澜
“菜篮子”先生写的是他对中外饮食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各种食材和调味配料的认知,文笔依然生动,描绘依然细腻,看法依然独特,是蔡先生在美食文字创作上新的成功的尝试,值得对美食和美食文字感兴趣的读者玩味。
(游记、杂谈)
32、《吃,吃的笑》殳俏
一位“饮食文字工作者”在一年多时间内所撰写的专栏文字的结集,并配以她关于饮食的日常涂鸦。
(杂谈)
33、《意大利餐制作大全》川上文代(日本)
除了意大利料理的基本知识外,还介绍了意大利美食的制作方法及要点步骤,同时附有一些制作基本知识,采用精美照片图解方式,将成功糕点与失败案例一起呈现对比,为读者提供了熟练掌握制作技巧的清晰指导。
(食谱)
34、《中国吃》唐鲁孙
作者年轻时只身出外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
(杂谈、食旅、食谱、食评)
35、《细说川菜》胡廉泉罗成章
川菜不等于麻辣,但是川菜又离不了麻辣。如果川菜真的没有了麻辣,川菜也就没有了那种最富特色、最具风味的味型。一样的辣椒在四川人手里,就能玩出不少的花样来,玩味川菜就是玩川菜的味,就是玩辣椒,玩就是研究,玩就是体味,在玩中求变化,在玩中求发展。
(食谱、杂谈)
36、《寿司品鉴大王》小野二郎(日本)
本书将带我们进入寿司的世界,除了味道的至上享受,寿司能带给我们的还有制作工艺的唯美享受与沉淀了许久的绵长文化历史。通读本书我们不但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寿司历史与文化的美妙,同时可以学习并尝试一两种寿司的制作方法。
(食谱)
37、《梁实秋谈吃》梁实秋
本书不是食谱,不是教人烹饪,不是解析营养,只是一位文学家不忘乡情,不忘故旧,藉一饮一啄,写其当年的体会。让我们欣赏其文字,体会其心情。在了解中国吃文化的精雅细致外,唇齿留香,物我交融,愉悦陶然。
(杂谈、小说、食评)
《跟梁实秋品味雅致人生》
分《跌一跤且坐坐》《就知道吃》《人生忽如寄》三册,收录了梁实秋先生40篇散文,98篇美食随笔等。
38、《元气糖》殳俏
殳俏的吃,机智、俏皮、幽默与生动,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文人系美食家的酸腐和怀旧,她其实写的是各种各样的爱,爱海胆,爱春笋,爱烤肉,爱汤团,爱烤鸭,爱鹅肝……爱做菜,爱下厨。说到底,爱美食就是爱生活,爱吃就是爱生命。
(杂谈、食评)
39、《寒夜客来》逯耀东
作者继《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后,专为大陆读者新选编的一本,作者在后记中称“更辑旧作,兼有新探,勒成一书,经续前编”。书中旁征博引,追索饮食渊源;文思典雅,学养与才情并茂。其笔下的饮食故事多有一份真切而醇厚的历史沧桑感。
(杂谈、食评)
40、《京味儿》崔岱远
“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个讲究?得捧起书来慢慢看。
(杂谈、食评)
41、《吃主儿》王敦煌
北京话里,“吃主儿”就是爱吃会吃的人。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杂谈、食评)
42、《阿佛洛狄特》伊莎贝尔·阿连德(智利)
这是一次在感官记忆的领域里不带地图的旅行,作者以这种方式记忆每一个走过她生命的男人,有人是皮肤的纹路,有人是亲吻的味道、衣服的气味、呢喃的声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令她想到某种特别的食物,都会让某个特别的男人重现我眼前,唤回他们最美好的拥抱,而那种德国葡萄酒,正是他嘴唇的味道……多年前的旧情像恋恋难舍的鬼魂那般坚持,回头来在暮年点燃一把淘气的野火。
(小说、食旅)
43、《食桌情景》池波正太郎(日本)
他的美食随笔,并不局限与对美食本身的材料、制作、火候的介绍品评,常常会通过荡开的故事,收回到美食的“文化思考”上来。他母亲最爱寿司,他讲述母亲的最爱,却写出了母亲的好强,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弟拉扯大。讲述在横滨吃的经历,让人看到这个地方几十年的变迁。回味奈良东大寺“结解料理”的大宴,仿佛是历史小说家在体味古人的味觉感受和气氛……
(杂谈、食评、随笔)
44、《蔡澜谈吃》蔡澜 陈子善
蔡澜先生是文章妙手,也是性情中人。说他是文章妙手而不说是高手,是因为他的文章天南海北,三教九流,吃喝玩乐,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得鲜活生动,妙不可言,令人称奇,也令人莞尔。说他是性情中人,则是因为他不假道学,不假斯文,对异性懂得欣赏,也懂得尊重,虽然他拍电影、喜写字,擅篆刻,但又绝对是风流倜傥,在食物面前谈笑风生。
(小说、杂谈)
45、《深度营养》凯瑟琳·沙纳汉 (美国)
这是一本带你深入了解饮食、基因与健康之间关系的书,它能帮助你重建科学的饮食结构。这本书探寻了传统饮食习惯中深藏千年的智慧,指出进化过程已经为我们筛选了最符合基因需求的食物,骨汤、生鲜蔬菜、发酵和发芽类食品、动物内脏等健康支柱性食物正是世界各地传统饮食的共有要素。
当我们均衡地摄入这些健康的食物,同时避开现代饮食中的不健康成分,就能够为基因持续提供营养,从而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抵御疾病的目标,并且为下一代积累基因财富。尤其是动物内脏烹制的详细描述,打破了我对外国人不吃内脏的印象。
(营养、论述、食谱)
46、《美味关系》朱莉·鲍威尔(美)
朱莉·鲍威尔年届三十,住在美国皇后区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做着一份乏善可陈的秘书工作。她需要新鲜事物来打破单调沉闷的生活,所以,她开始了一项有点疯狂的计划。她从母亲那意外得到一本“古董”的菜谱书——美国著名女厨师茱莉亚·查尔德于1961年的经典著作《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最终将厨房变为了一个神奇的创造之地。她成功地用诙谐的幽默,澎湃的激情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平庸的生活。
(小说)
47、《日本蛋糕名店的私藏秘方》永瀨正人(日)
在日本,你一定会发现美味蛋糕店的踪迹隨处可寻,那是他们对品质的坚持与要求所激发出的竞争力。大道旁、巷弄間,只要你的嗅觉夠灵敏,循着漂浮于空气中的奶油香探寻,十之八九都可以满足你挑剔的味觉。這些美味蛋糕店,同時兼顾视觉、味觉享受之外,口味的丰富性也是吸引人潮的主要原因。
(食谱、杂谈)
48、《日本料理》蔡澜
能够代表日本料理的菜是什么?其实没那么复杂,其实并不用“料理”,只是将生鱼切成一片片上桌就行了。对日本人来说,吃“寿司”也是极为奢侈的,因为每一件都是“时价”,到不熟悉的店,随时像鱼一样被斩成数块。爱旅行的人,在日本吃“驿便当”是一种享受。
(食旅、杂谈)
49、《Asian甜品屋》关琬潼
作者关关经常游历世界各地,学习当地的菜式,煮食经验打破地域界限。作者在此书中介紹了42个亚洲特色甜品,包括中国、东南亚及日本,亦有自家创意的甜品。作者對甜品反覆专研及试味,不但令食物的真正味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甜度适中,达到甜而不膩的至高境界。
(食旅、杂谈)
50、《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露丝·雷克尔(美国)
《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讲述她扮成白发老太、红发俏妞,只为替市井小民尝出真滋味。精彩的故事+私房食谱+《纽约时报》上的评论,她的照片被贴在纽约各大餐馆的布告栏上,经理、厨师、服务员严阵以待,甚至悬赏5000美金悬赏发现她的人,因为她是《纽约时报》新上任的餐厅评论员。
为了“公正”,她绝不能让餐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她乔装打扮,化身各式各样的人物……退休的灰发教师、跋扈的老太太、婚姻不美满的金发尤物……书中不但讲述了作者乔装打扮,微服出巡的故事,还提供了作者为《纽约时报》所写的餐厅评论以及私家菜谱。
(小说、食谱)
51、《养小录》顾仲
一本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也包含了一些大家族的饮食、餐桌礼仪、文化。
书里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小说、论述、餐桌礼仪)
52、《上海老味道》沈嘉禄、戴敦邦
《上海老味道》一书是作家沈嘉禄的第四本美食随笔集。收入有关老上海风味小吃、平民菜肴、时令美食和本帮菜点的随笔78篇。以平民生活的草根食物为叙述底本,以怀旧谐趣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展开对老上海市井生活的回忆。
(杂谈、食旅)
51、《法国蓝带的基础糕点课》法国蓝带厨艺学院
这一本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学习范本,是将法国糕点的精髓以简单易懂的解说方式叠整成书,既可說是法国糕点制作的入门篇,也可让您窥见糕点制作的全貌,是本值得多加利用的参考书。
(食谱)
52、《最详尽带面包制作教科书》坂本利佳(日本)
本书介绍了家庭面包制作的基本知识,包括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工具,并从制作生面团、发酵、成型、上色,直至最后烘焙完成,都进行了全面的图文讲解。同时,书中重点介绍了6种基本面包、16种经典面包以及14种稍有难度的面包的制作方法,另外还并附有面包制作的相关用语以及提高面包制作技法的3条箴言。
(食谱)
53、《旅行食记》蔡澜
这本书收的是旅行和美食随笔,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路上”,写了作者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见闻;第二部分“饮食话题”说的是各类饮食经验等;第三部分“电影与女人”,分享的是电影圈的见闻和众多电影美女轶事。总体来说,其文风还颇有幽默感,可以说雅俗共赏。书中还配有蔡先生专用插画师苏美璐女士的插画50余幅,看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
蔡澜,著名美食家、旅行家、收藏家、电影人、作家,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被誉为“香港第一玩家”,自称“我的正业是玩”。其著述颇多,其文深得明清小品之真传,诙谐幽默,雅俗共赏,跟着“菜篮子”去旅行。
(食评、食旅)
54、《厨师之旅》安东尼·伯尔顿(美国)
伯尔顿受到《现代启示录》的启发,在全球进行了一次美食之旅。在伯尔顿整个旅游过程中,无论在顾客可以驾驶着三轮摩托车穿越餐厅的越南小饭店里,还是与副厨一起在墨西哥小乡村享受丰盛晚宴,无论是露宿林间,还是住在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伯尔顿一再发现美食所具有的神奇的魔力。
(小说、食旅)
55、《后厨机密》比尔·比福德(美国)
和厨神马利欧吃了一顿饭之后,《纽约客》 资深编辑比尔•布福特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心潜入米其林三星餐厅后厨,心甘情愿给大厨们打杂跑腿,体验厨房的水蒸火烤。大厨们忙碌又精彩的生活、不为食客所知的厨室潜规则、顶级美味的独门秘籍,都在他这个厨室007面前无所遁形,厨房,也可以是间谍的秘密战场。
(小说、食旅)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56、《恶魔花园》斯图尔德·李·艾伦(美国)
说到饮食文化的禁忌,可能每个国家民族都会有一些少为人知之事。在本书中,作者以圣经中的七宗大罪(淫欲、饕餮、傲慢、懒惰、贪婪、亵渎、暴怒)来分门别类,以睿智的笔触,介绍历史上曾经被各种民族与文化视为禁忌的美味,以及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禁忌菜肴如何界定出世界上纷呈百态的文化。
(小说、历史)
57、《调鼎集》童岳荐
“清代手抄食谱,厨艺秘籍孤本。”本书是据手抄秘本整理出版的清代菜谱。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
(食谱、历史)
58、《长恨歌》王安忆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尤其书中那些上海特有的食物,也记在了我心里,红宝石的奶油小方、红房子西餐、老大昌的鲜肉月饼……偶然惊觉,时代在变、人也变,但是味道却一直未变。
本书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小说)
59、《我家也是面包店》藤田秋日 许倩珮(译)
“难得自己动手制作,不管味道和外观都得讲究才行!自己做饭总是快乐又神圣的一件事,若能听到一声“就像店里买的一样~"那就让人兴奋了。”乡村面包、培根麦穗面包、贝果、弗卡恰、菠萝……把各式各样的面包完美的烤好了之后,再排放于篮子当中……面包坊就开张了!本书介绍了许多值得一做、又能做得像店里卖的一样的简单食谱。
(食谱)
60、《四季泡菜:韩国宗妇的泡菜秘籍》姜顺义(韩国)
泡菜几乎是朝鲜和韩国的代表食物了,朝鲜皇家御厨后裔、韩国国家级泡菜专家倾囊奉献,首度完整传授泡菜名家200年来的祖传泡菜制作秘诀,200余种韩国泡菜腌制方法图文超详细介绍。突破传统,按照一年四季的分类方法讲述适合的泡菜。
(食谱)
61、《深夜食堂1、2、3》安培夜郎(日本)
安倍夜郎的作品《深夜食堂》以都会区巷弄里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为舞台,将老板做出的平民料理,于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故事融合,时而温馨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最质朴的人情味。
(小说)
62、《红楼美食》苏衍丽
人人向往并喜欢江南,并不仅仅是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其实还有着江南那诱人的美味。江南的清灵、江南的敏秀也全藏在了它们得美食之中。红楼的长久流行于风行,也就意味着红楼美食的长久流传与风行。红楼走进了千家万户,而红楼美食也遍布大江南北。
(小说、杂谈)
63、《早餐之书》安德鲁·道比(法国)
穿越3000年,从荷马时代到塞万提斯,从福尔摩斯到哈比人,第一本集结世界各地的早餐故事,一趟富含文学与趣味的世界早餐之旅!追寻从三千年前就开始演变的早餐故事,到现今世界各地的早餐风貌,挖掘自古至今不为人知的早餐秘密。
(食旅)
64、《美味手记》kodi
作者用轻松愉悦的手绘讲述了“吃货”身边发生的各种故事,手法诙谐幽默,颜色活泼舒畅。与此同时,穿插全书的各种美味小食也时不时地勾引到读者的味蕾,说不定看着看着就会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流口水!
(小说、绘本)
《给亲爱的你》kodi
这是一套绘本小故事书,共有五本,便当盒里的秘密、四季野餐盒、我们家是咖啡馆、早餐桌上圆舞曲、嘴巴去旅行…… 25组野餐食单,26份精致下午茶,30套营养早餐,33道美味便当和欧美各国的美食体验,作者用小画和图文记录编撰,可爱极了,尤其是封面那只抱着桃心流口水的小熊。
(绘本、食谱)
65、《美食小说家》龙一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美食的不解之缘,回忆了童年时期的美食往事,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既有美食的历史知识,又有美食的具体方法。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到好吃的,那该有多满足啊!
(小说、散文)
66、《川菜烹饪事典》李新
我最爱川菜,川菜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尝试并且喜爱的菜系,尤其是“宽油”的料理方式,《川菜烹饪事典》以其在丰富的烹饪史料、实用的烹饪知识而深受广大烹饪爱好者的喜爱。
(食谱)
67、《洋酒笔记》上田和男(日本)
这本书是了解洋酒的入门书籍,介绍了除了葡萄酒和啤酒以外的各种各样被称为洋酒的酒品,洋酒的最基本的常识,旨在为读者搭建一条与洋酒亲密接触的快速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洋酒的魅力,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食谱)
68、《将太的寿司》寺沢大介(日本)
一个是自负的寿司名人的儿子孝一,一个是心灰意冷的芥末名人的伸太郎,当他们两个分别遇到当学徒只有一年半却对寿司充满热诚的太将时,心中的怨恨和不满随之消散,并为之感动,重新振作起来,努力打造父亲昔日的声誉。
(小说)
69、《最全面的点心教科书》辻调理师集团学校·东京分校辻东京著(日本)
将点心的深奥美味与工艺创作发挥到极致,甚至到法国办校教学,是西点师傅最向往的梦幻进修殿堂。由该校教授亲自指导,配合详尽的步骤图,一目了然,清楚易学。
(食谱)
70、《南北看》唐鲁孙
一代杂文大家所传达的精致的生活美学,说到生活,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吃”了,吃得好,那这生活也便好,此文更足以为后人的典范,用词精妙,且处处见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心。
(杂文、食评)
71、《老俗事》周简段
本书一百多篇美味佳肴的文章,既有名菜佳肴,也有地方民间风味,佳肴名茶和蔬菜鲜果,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吃的趣闻轶事、传说掌故,很多著名的老小吃还追溯其历史渊源,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杂文、食谱)
72、《日本人气店招牌吐司和三明治110款》旭屋出版(日本)
介绍了日本知名咖啡店共有109款人气轻食餐点,从基本的面包烘烤方式介绍起,详细列出多种变化的料理,是一本适合专业人士开店参考。
(食谱)
73、《舌尖上的中国2》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舌尖系列纪录片文字版。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中国人对事物的理解与期待,无论守在方寸的田地间,还是漂流在异国他乡,我们都恪守心里的声音与记忆中的味道,用平凡的双手与匆忙的脚步在时节中耕耘、收获,也用传承的智慧,做着一道凝结着眼泪、欢笑、信念与坚守的生活大餐。
(杂谈、小说、纪录)
74、《好吃懒做》贝太厨房工作室
懒人坐南朝北,带着挑剔的味蕾。懒人以懒为美,以食为天,懒人都是美食家。在如何偷懒和寻找美食方面,懒人从来不乏孜孜不倦的追求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让懒人做出美食的绝世秘技……
(杂谈、食谱)
75、《料理的故事》宫崎正胜(日本)
从日本岛在地理上的形成历史讲起,阐述自古以来的日本本土食材,进而在大陆文化影响下的日本饮食发生的变化。
(食材、食旅、历史、纪录)
76、《小吃记》老凡
是一本苏州小吃文化的大众普及及读物,图文结合,以点带面,生动地介绍苏州文化的概况。通过苏州小吃的特点,通过介绍苏州小吃,展示苏州人的生活百态和心理状态。
(杂谈)
77、《烘培时光》《贝太厨房》工作室
我很喜欢烘焙,也时常看一些烘焙的美食视频,虽然总是会把饼干烤糊,但每次闻到黄油牛奶在高温中飘出的香味,真幸福啊!烘培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他从一开始便唤起了你的好奇心,中间的过程充满着未知,充满着奇妙,一切都等待你去探寻,直到最后,给你给以言表的幸福感觉……
(食谱)
78、《品味的记忆》郑培凯
家乡的味道,这将近一百篇的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杂谈)
79、《享受香浓咖啡》成美堂出版编辑部(日本)
详细讲解了咖啡的产地、文化、历史以及制作与饮用美味咖啡的基本要求,充分感受咖啡的迷人魅力,读完让你真正成为品鉴咖啡的行家,当然,还需要亲自去尝尝哦。
(论述、食旅、纪录)
80、《鳕鱼》科尔兰斯基(俄罗斯)
记得肯爷爷家的麦香鳕鱼汉堡吗?
穿越千年的时光和整整四大洲,介绍了种种与这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相关的探险家、商人、领袖及渔夫,记述了17世纪北美洲的崛起和20世纪的鳕鱼战争,其间还穿插着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鳕鱼佳肴。
(论述、历史、食旅)
81、《巧克力全书》露莎坦
我想这本书的名字会吸引很多女孩子,毕竟巧克力谁不爱呢?这本书从巧克力的历史起源与制作方法谈起,一览世界各地经典的巧克力料理,独特的巧克力食谱大搜集,让你亲手调制出甜蜜的滋味!
(食谱)
82、《因爱料理》种籽设计
我们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这部书以24节气为切点,妈妈将当令食材入锅,精心烹制,让孩子吃出健康,感受爱的味道,从而培养孩子对天地赐食的重新认识与尊重。
(食谱、杂谈)
83、《欲望厨房》焦桐
作者焦桐将食谱写成了诗谱,把书房变成了厨房,正谐不分、荤腥不忌地上菜,以“壮阳”为主题,探讨政治、个人记忆与口腹之欲,集情趣与严肃于一体,妙语连珠,是一本难得的趣书。
(食谱、杂谈)
84、《台北小吃札记》舒国治
假如你有志探索宝岛美食,带上这一本书就足够了。
舌尖上的台北,“吃的乡愁”,人手一册宝岛美食地图——“如果到了台北,我该吃什么、怎么吃?”全书囊括从台北到台南六十七个人迹罕至的美食秘境:从声名远播的清粥小菜、大肠面线到犄角旮旯里的西点面包房和蔬果榨汁摊……城市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没人知道这些街头小吃会在哪一天突然消失——“倘他们累了老了不做了,我又要到何处觅食呢?”
“若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公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食旅、杂谈)
85、《茶杯里的风暴》海伦·切尔斯基(英)
《迷人的材料》
《诗意的原子》
“未读•探索家系列”大师级科普作品。原版口碑销量俱佳,现已翻译成12种不同语言。用科学家的语言来解读那些厨房里的秘密和食物制作的科学原理。
《华尔街》《卫报》《科学》《科学美国人》《科克斯书评》等媒体好评如潮。中文版由万维钢作序推荐。
此译本见微知著,从极为常见的小事开始讲起,巧妙地引出日常现象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小事中的原理也能掌管海洋和大气的平衡,辅助人类对星空的探索,甚至决定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文字优美,知识丰富:涵盖物理学六大基础领域(热、力、声、光、电、磁),几十种物理学现象。是一本有趣的物理科普图书。它从日常生活入手,带领你从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挖掘物理学的奇妙之处。你会在阅读中发现,烹制爆米花和发射火箭利用了同一个定律,秤砣称重和伦敦塔桥升降基于同一个原理;抹香鲸与福卡恰面包;风的瀑布与发泡奶油……
(科普、烹饪、冷知识)
86、《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续)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书里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之所以在美食类选书推荐它,便是因为书中那些诗般的美食描述,淡如凝脂的豆腐还是九九八十一样的筵席,清时四大家族的的盛衰荣辱也交付与这餐桌人情之中。
(小说)
87、《姑苏食话》王稼句
姑苏城中,“天堂物产”、“岁时饮馔”、“中馈摭拾”、“风味随谭”、“小食琐碎”、“花船遗韵”、“茶酒谈往”,书里八个篇幅旁征引,文字自带从容的韵味,让人读完之觉肚空空。
(食评、食旅)
88、《四方食事:饮食篇》汪曾祺
又见我最爱的汪先生,又是一本可爱至极的“食书”,用了一天如饥似渴地读完。他的散文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谈的是吃,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苦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食评、散文)
89、《如何煮狼》MFK 费雪(美) 韩良忆(译)
“如果说那个桌上还放着鲜花,那么,一定还有希望。”
一九四二年,正逢战祸连绵,经济萧条,作者费雪想起童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家中主妇省吃俭用的情景,感触之余写下了这本《如何煮狼》。她讥诮一些人不顾现实状况对于饮食的过分讲究,更不屑于那种太过现实的草草应付,而是以滚沸的热情和大胆的实验精神,创造出一道道梦幻料理,并以充满魔力的语言告诉人们,饮食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仅仅是果腹,还有温暖、安全和爱。
(小说、纪录)
90、《灶下书》 阿子
作者阿子是金牛座,爱吃、懂吃,更喜欢做吃的。
《灶下书》是本书作者阿子在《深圳商报》写了快两年的专栏的栏目名称,书稿里主要是这个专栏的内容,还加入了其他专栏,文字生动、质朴。
(食谱、食评)
91、《无非求碗热汤喝》 张佳玮
《无非求碗热汤喝》是一系列与食相关的随笔,适合在寒冷的冬日围着火炉阅读。
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小葱豆腐、残羹剩饭,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吃酒与外婆菜;百日宴与乡间筵席,无非求碗热汤喝,平实、温暖的生活中,总是因为食物而惊喜和团圆。
(食评、随笔)
92、《字解日本:乡土料理》茂吕美耶(日本)
国内目前第一本全面、地道的日本各地乡土道料理详解。
本书是Miya“字解日本系列”的第三部作品。Miya在书中发挥令人食指大动的本事,为读者端上日本乡土料理“大餐”。她笔下的乡土料理有别于曝光率高的常见日式料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但采用当地食材,并应当地气候风土、历史文化,以当地独特调理方式做出,在最时宜的季节或特殊节日上桌。
“大餐”之外,Miya还风趣送上“饭后甜点”-- 漫谈有关料理的妙闻韵事,并“插花” 描述日本一些别具一格的“县民性”,如横滨人为何自尊心比东京人还要强?京都人又缘何自顾清高,瞧不起同在关西的神户与大阪?福冈男子的求爱风格是如何既生猛直接又单纯得像个孩子?岛根女子又是怎样被视为日本仅存的“大和抚子”?……
透过Miya的平民视角,更能鲜活地了解日本国民性之种种,当然,本书的配图也是十分精致。
(食旅、历史)
93、《春日便当》系列 吉井忍(日本)
温馨朴素的美食记忆,本格纯正的料理指南。日本作家吉井忍延续《冬日便当》得到了五星好评,全系列四篇,图文介绍日式便当做法,秉持“使用当地当季食材”原则。
一、详解10份春季健康便当,初学者亦能轻松上手。二、更附10则美食随笔,带您走近日本庶民食桌,再现《深夜食堂》式的感动。三、使用普通材料和当地调料,每份成本在10元内。四、每份便当有足够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草食男和肉食女都能吃饱吃好。五、简便易学,忙碌的上班族也能轻松完成。
(食谱)
94、《夏日便当》吉井忍(日本)
同上系列
(食谱)
95、《秋日便当》吉井忍(日本)
同上系列
(食谱)
96、《冬日便当》吉井忍(日本)
同上系列
(食谱)
97、《今日晚餐VS明日便当》林淑珠
今天晚餐吃什么?如何准备明天的便当菜?一点巧思,就能让晚餐佳肴变成美味的便当料理,本书以一种主菜搭配二样副菜,教您运用不同食材变化多种组合套餐,每道菜都兼顾到营养均衡,天天吃得美味又健康!作者将个人经验和营养搭配结合,教大家如何在注重口味和口感的同时,也让健康一百分。
(食谱)
98、《美食家的字母表》MFK 费雪(美)
本书是美国美食散文作家费雪继《如何煮狼》、《写给牡蛎的情书》等之后的另一部散文佳作。在书中,费雪通过结构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使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跟美食相关的词汇,并对这些词汇加以精彩的诠释,传达出她对人生、社会和男女关系等等各方面的睿智见解。这是一本可爱而又智慧的小书。
(小说、纪录)
99、《写给牡蛎的情书》MFK 费雪(美)
一代美国人的饮食观念因她而变,当代饮食文学女掌门 M.F.K.费雪倾诉舌尖对牡蛎的忠诚,世人只知道牡蛎对男人的一种功效,费雪笔下却变幻出二十八种美味和数不尽的奇思……能为情人写诗,为什么就不能为钟爱的食物写一本书呢?
嗜食牡蛎的美食家费雪在书中漫谈牡蛎奇妙的生活、独特的口味和与之相关的种种趣事轶闻。从巴黎的豪华餐厅到日本海边的小摊,从美国的东海岸到中国的广东,舌上字间,这只优雅善变的海洋生物开合隐现,让人欲罢不能。因这岁月催不老的蓬勃食欲和旺盛生命力,实在令人难以抵挡……
(小说、纪录)
100、《无尽的盛宴》露丝·雷克尔(美)
《无尽的盛宴》是一盘点心,一个隐藏在杂志档案库里的宝藏。
即使美国的食物结构不断在改变,反映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功能不变。你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是美国人民在餐桌上的冒险史,一部仍在进行中的历史。
在《无尽的盛宴》中,作家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藩篱,带领读者重温在世界各地品尝过的特殊食物和奇妙经历。精彩的文选包括了美食大师费雪的《瑞士的三间小餐厅》,趣味盎然地讲述了她在瑞士的旅途中,行经的三家与众不同的小饭馆。第一个将熊猫运进美国的女冒险家露丝?哈克内斯,则以《西藏的喇嘛庙》回忆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下,只身前往西藏的历险记……
《无尽的盛宴》不仅拥有美丽流畅的故事,更有在出人意料的地点上,关于美食珍馐妙趣横生的描写,如此魅力,怎不教人回味再三?
(小说、食谱、食评、食旅)
(另有其他部分书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