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格格
我时常觉得,一个人灵魂的浅薄、庸俗与无聊,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
女友悦儿生在二线城市的一座小镇,在家乡读书时,她是一个佼佼者,无论样貌还是才学都数一数二。家里的条件虽算不上很富裕,但在当地至少也算得上中上等了。高考之后,小镇姑娘背上行囊,走进了北京的一所知名高校。原本自信的她,从那个秋天开始,渐渐被一种自卑而烦躁的情绪包围了。
宿舍的室友人都不错,可悦儿总觉得和她们在一起有“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室友的家境。室友A,家在北京市区,父母都是机关单位的中层;室友B,母亲是驻英国大使馆的秘书;室友C,出身书香门第,长辈们都是大学教师。她们谈论的话题,说的名牌衣服,去的西餐厅、大剧院,她在此之前根本没听说过;她们用的电子产品,全是一线最昂贵的品牌。对悦儿来说,就算买一件回来,也得发发狠心。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读书的成绩,可在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大学校园里,成绩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最尴尬的事,还是每次和室友们的聚会。不参与的话,总感觉自己太不合群;参与的话,花销却很大。那段日子,她心里很矛盾,甚至有点怨恨自己的出身——如果我也生在大城市,如果我的家里也很有钱,如果……她越想越焦躁,越想越沮丧,没心思做任何事。
春节回家,她也是闷闷不乐。这半年,学业上没长进,心里的杂草倒是长了不少。心里的烦恼,她没有办法向外人告知,整整一个寒假,她都待在家里看书。奇怪的是,独处时她的心宁静了许多,没有丝毫不满,也没有一点神伤。她突然觉得,没有奢华的物质,高档的衣装,昂贵的化妆品,生活一样可以很享受,比如此刻的自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内心一样充盈、富足。
想开了,心中的天枰也就不再倾斜了。剩下的大学时光,她和室友的关系依然亲密,只是不再效仿,不再希冀和别人一样。到毕业时,她已经连续三年拿到奖学金,并在某杂志上刊登了十几篇文章。
时隔十年,再见悦儿的时候,是在北京的一家杂志社里。她已经做了情感专栏的主编,兼职撰稿人,成了多少年轻女孩素未谋面的“知己”。在往期的一个专题里,她特别策划了“高贵”的主题,并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我相信没有不渴望过上快乐、高贵生活的人,但真正懂得高贵快乐生活从何而来的人却不多。在我看来,高贵快乐的生活,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也不是来自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自高贵的品格。”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许多事情也无法选择。没有人能得到所有美好绚烂的东西,也不是每个人姑娘生来都有丰裕的日子,都能身穿名牌、与名利结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美丽的资本,没有幸福的权利。绚丽的外表是一种荣宠,但高贵的内心才是永恒的魅力,再奢侈的物质,都无法弥补精神世界的空虚所带来的遗憾。
记得旅居法国20年的吉村叶子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法国女人不花钱也优雅》。她指出,法国女人未必都很漂亮,但都散发着恬淡与大气。她们的优雅,不是光靠外表打造出来,更多的是源自她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骨子里散发出的天生的优越感、高贵的气质和格调。优雅,不寄生于物质之中,而是存在于女人的心里。
姑娘,别再为了得不到的物质而妄自菲薄、怨气横生了!你应该明白,一颗高贵的心,胜过任何的奢华之物。优雅是由内而外的,当你懂得用丰富和美好来填充内心,消除了所有的自卑与焦躁时,就算没有精美的包装,没有奢华的渲染,你仍然是一颗闪亮的宝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