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职演讲上,我说到刚来北京时为了多赚钱曾一个月做了四份工作。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晚上去录制视频课,回家为某个网站写稿子,六日去辅导机构代课。我讲完后贾主任问我怎么找到为网站写稿子的工作,她准备辞职去学摄影,做斜杠青年。我问她什么是斜杠青年,她说就是多元化发展,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比如,张三:摄影师/导演/作家。她先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去丽江,然后学习摄影,但平时想做点网上兼职赚些钱养活自己。
听完以后感觉好羡慕这种说走就走的勇气,心中马上有个念头我也要做斜杠青年,那么我要发展哪一个爱好呢?唱歌—妈呀,还是算了吧;跳舞—干炸小黄鱼;不如我也去学摄影吧,每天都能旅游,还能拍帅哥,想想就心潮澎湃。我要规划一下,首先我要辞职(今天我好像参加的是竞职演讲诶),然后寻求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最后买器材,拜师学艺。辞职很简单,毕竟我也没有不可替代性;寻求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很容易,每年都有那么多迷茫的文艺青年;最后就是购买器材了。那么,钱从哪来?贾主任是做了两年的主任了,每月收入1W+,她每天都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加班到十点多,回去读一个小时的书,平时省吃俭用,存下了支撑爱好的钱。
如今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我们都不满足于单一方面的发展,想让自己的生活阅历更丰富,在更多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赚更多的钱。可是真正的斜杠青年每一个斜杠后面的内容都是倾注了一万个小时的付出甚至更多。想让斜杠后面的内容变得丰富,首先要先有一个拿得出手可以养活你和你的爱好的一技之长,现在成年人想发展一个爱好是很烧钱的。不是会讲几道题就是教育家,不是会玩个心理测试就是心理医生,不是约拍过几个长得好看的姑娘就是摄影师,不是会炒两个菜加个滤镜就是美食达人。我一直坚信“一万小时定律”,想在一方面有所建树,没有这一万小时是不可能的。说到刚来北京的四份工作,那时候每天一点睡,早上六点起,做了两个月发现不过是吃老本,因为是师范毕业,拿着以前上课的习题,抱着一套教案走天下的态度,后来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讲的有些知识点北京已经不考了。给网站写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白天在公司也是困的不行,几个月没看完一本书。结果几个月后是讲课水平没有提高,写的文章也是生拼乱凑,方案没有一个亮点。买的新书蒙着灰尘挑衅的看着我。从公司去录课又去上课来回奔波,饥一顿饱一顿结果大姨妈两个月没来,赚的钱全给了医院。
后来我明白了,那些成功的斜杠青年,前期都是先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之后才开拓其他领域。他们有能力有毅力去坚持一万个小时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同时也能证明他们会在下一个领域做得更好。换句话说,如果连第一领域都浅尝辄止,那么之后斜杠后面的每一个领域都会同样轻言放弃。只有热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
哪个作家不是每天不停地阅读写字;哪个舞蹈家不是每天练基本功;哪个摄影师不是每天拍片修片?别人都已经做得那么好了,依然在打磨自己,而你却还没坚持几个月就觉得这个领域不适合自己迫不及待地开辟新领域。即使天赋过人,也只是吃老本吧!《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因为心中对绘画的狂热,放弃体面的工作,妻子儿女,只身一人来到巴黎,不也是没日没夜地不停学习绘画吗?
别辜负天赋,也别忽略了坚持的魔力。没有那每一个领域的一万个小时,你凭什么成为斜杠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