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分享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一个是公用品,一个是私用品,区别在于一个人用影不影响别人使用这一物理属性,这个属性称之为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一个物品它在实际使用时,物主能不能够很方便地把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外。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公用品是大家用的,政府提供;私用品是私人用品,私人提供。在经济学中,私用品意思是一个人用,别人就不能用的商品,那叫私用品;公用品相反,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使用的商品,叫公用品。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市场和政府分工有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一个鸡蛋,你吃了,我就不能吃;苹果你吃了我就不能吃,这都是私用品;一首好歌,你唱了不影响我唱;一个科学定律,你用了一百遍也不影响我用;一个桥段,你用来讲故事,不影响我用了写文章。
道路是公用品还是私用品呢?私用品,因为同一个时间,相同的路段上,一个人一辆车占用了,别的人、别的车就没法占用了,所以这是私用品。也就是看它们的基本物理属性,一个人用别人能不能用。
治安服务是公用品还是私用品呢?其实警察是威慑力,不仅仅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更阻止了还没发生的。其次警察所提供的治安服务具有全局性、共享性,别人其实也能够从中获益,所以说警察提供的治安服务其实是公用品。
一个人用别人能不能用,称之为竞争性。一个人用了别人也能用,就说他没有竞争性;一个人用了别人不能用,称之为有竞争性。还有一个排他性,是说一个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物主能不能方便地把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外。比较方便就是有排他性,不方便就说没有。

如图,左上角是私人财物,比如你的衣服、你的车,你的文具,这些你用了,别人没法用,它有竞争性,同时也能很好地排除他人的使用。右上角是共有财物,比如森林、鱼塘等,他们都有竞争性,也就是一个用了,其他人不能用,但你很难把别人排除在外,产权保护成本很高。
左下角讲的是另外一种,它是非竞争性的,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用,比如有线电视的信号,但只有付费才能看,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想多少人看就多少人看。右下角是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的,比如国防、广播节目,一个人听不影响其他人,又很难阻止别人收听。
问题:牙科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提供的是公用品还是私用品,为什么?
牙科医院是私用品,它同一时间、同一位医生、同一地点,只能给一个人看,看的那个人一定是出价相对高的,才能受到治疗。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标准是私用品。
而传染病医院,有很强的外部性,从疗效上说,治疗有公用品的性质,因为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非传染病人群也会受益。张五常老爷子举过一个例子,街上有个美女,我们都可以看(公用品),但此刻只有一个人可以牵住美女的手(私用品)。
这部分讨论公共服务能不能由私人提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不能收费。

经济学史上,第一位诺奖得主叫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提出了一个观点,说灯塔是一种公用品,所以政府应该有责任提供公用品。灯塔公用,边际成本为零,收费不容易,又很难限制别人使用,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
科斯看到之后,就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萨缪尔森讲的是黑板上的经济学,灯塔在英国早就有了,不是政府提供的,是私人提供的。灯塔的建造者在码头那里收钱,船只只要停靠,就有人在那等着收钱。
商人乐于提供公共设施,比如走进一家五星级酒店,灯光很舒服,迷人的香味,有人在谈钢琴,喷泉、沙发,对外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些商场,有极大的公共空间,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一些社区,院里有游乐场、幼儿园、操场、甚至喷泉、游泳池等。
这里有两个重要启发:首先,哪怕公共设施,私人也有积极性提供,私人也能够从中收费;其次,政府提供的,尤其是私用品的服务,当然可以不收费,如果收费的话,有两个效果:1.可以筛选需求;2.能够进行经济核算。
问题:经过连续的学习,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改变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变世界观是经济学的强项。从一个更客观、犀利、不含感情、不含道德的角度,重新审视、解读这个世界,而后理解了很多关于钱(钱是满足他人的需求之后才给予的奖励)和社会运行的独到观点。
关键是一学就上瘾,再也回不到那个没有学之前的状态了,每天写,直到写完为止,隔两天不写就难受。就像古希腊悲剧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把,一种知识的诅咒,知道了就回不去了。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