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作者: 暧暧远人村 | 来源:发表于2021-10-06 12:33 被阅读0次

    近两日,大家都在评论电影《长津湖》,纷纷为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出境作战的爱国精神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激励,看来,我也得赶紧趁着这最后两天假期,去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

    看网上评论,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在某瓣评分前十位中,《长津湖》目前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上甘岭》。这部影片我是在上小学时观看的,影片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战士们因为缺水而干裂的嘴唇和坚毅的眼神,还有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流传这么多年难以逾越的经典。

    说到看电影,咱就来说说小时候看电影的事儿吧。

    物资匮乏的年代,精神生活更加缺乏。要看上一场电影,得等富有的人家老人做寿,请一场电影让大家伙儿看,既可以显摆家境的富有,又可以表达对老人家的孝心,或者是送文化下乡,各生产队轮放,在我的记忆中,轮放这种事屈指可数。

    记得那个年代,附件谁家要请放电影了,消息早早几天就会传到四里八村。到了那一天,得盼望不下雨,主人家盼望不下雨,是担心下了雨没有人来捧场,其他人是怕下了雨便不能去看电影了,因为还得走很远很远的山路。

    犹记得暑假的一天,听说五队的一家请放电影。下午,照常,我听完收音机的小喇叭节目后,才出去放牛。但是一下午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情十分激动,充满向往,真希望晚上的时间早早到来。到了傍晚,只要看到附近有一户人家的房顶上冒起了炊烟,我便向着家的方向,大喊:“妈,我回来了哟?”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么扯着嗓门传递信息的,每个“妈”一定分得清自家娃的声音,从没有应答混了的。

    得到母亲的许可,我便高兴的牵着牛回家了。然后就是守在厨房,守在灶前,等吃晚饭。

    饭一吃完,便和小伙伴儿们吆五喝六的出发了。离家近的地方,母亲也会去看,如果较远,她一般就不凑那个热闹了。小媳妇、小伙子和小朋友们不怕路途远,有时候为看一场电影,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放电影的工作人员,是公社专门的电影放映员,午饭后,他们就吩咐主人家央人到公社把电影放映机、发电机(我们叫锅炉)及附属设备背到家里,还有档子,就是幕布,那档子一般是白色的,四周有一圈褐色的条纹。如果在我家能够看得见的地方要放电影,早早的,便可以看见档子绷起来了,那就表明,那场电影铁定是要放的了。

    请一场电影不容易,所以一场电影会放好几部那时新上映的片子,我记得那个年代看过《红牡丹》《秋翁遇仙记》《神奇的九寨沟》《天仙配》《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左罗》……一般是战斗故事片、警匪片或神话故事片。有些片子看了好几遍,但是如果附近有放的,我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地照看不误。

    那时很好奇,电影的形成究竟是什么原理,为什么一个小盒子,一盘带子“哧哧”的转动着,就会出现会动会说话的人儿,一段影片放完,还要倒带,下一段片子可能是录制在带子的另一面吧。

    对于锅炉,同样十分好奇,趁着倒带的间歇,我们专程去到放置锅炉的地方,一般放在俗称“私园子”的地方,就是养猪和上厕所的地方,只见锅炉“突突”地冒着白烟,在狭小的空间内,机器轰鸣声显得震耳欲聋。

    看完三四部片子,每次至少都有三部,已经是次日凌晨了,那个年代又没有钟表,平时做饭都是靠观察屋子和太阳光之间的阴影位置来计算时间,大有日昃的意思,或者听学校的铃声来判断。

    我们打着火把,家境好的人家有手电筒,用的干电池,踩着田埂上的露水,边走边热烈的讨论着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一路走过,狗叫声此起彼伏。

    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还在回放看过的影片,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再看上一场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fo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