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是与公开课相区别的一种日常课,是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的常态课课堂。抓好“家常课”课堂质量,让孩子成才有保障,让教育发展有希望,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管建刚老师所讲的“家常课”改革,其实就是从课堂管理、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课堂时间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展开的,让我对一线课堂的认识又更进一步,也深受启发。 启示一: 重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源自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教育管理需要科学的手段、方法,好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科学的管理,一定是在遵从于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的科学设计,包括教师的课前备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课堂问答技术、教师的理念意识等等。通过教师的有效管理,让学生精力集中,思想上进,行为自觉,习惯养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例如,管老师倡导的通过使用课堂口令,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不倡导指生读、与单个与学生对话等方式,让学校的目标更明确,指向更精准。把大部分任务问题都放在学习单上,争取一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参与和思考。
启示二:给足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这里所讲的时间不是空闲时间,使学生真正的用于包括动手操作的机会、动脑思考的空间、动嘴说话权利等等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动手动脑的权利,而不是单线作战,是学生集体学习的时间。减少教师的包办代替,减少教师的一言堂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这种真的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拿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讲,充分让学生在“读”“写”“背”“用”的实践中学会思维的训练,学会语言的表达,学会智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的能力等等。让学生一节课有28分钟左右的时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行动实践,不断地总结提升,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那才是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的表现。
启示三: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家常课强调以学生的读、背、写、听、说、实验、实践等主动活动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重视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进行熟读记忆和熟练应用。这让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启示四:备课需要的功夫家常课的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课前的备课功夫是不是下得深。包括教师对课标的要求的理解,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把握,学生的学情的正确掌握,教师对学习活动设计、评价任务的安排设计等等。具体讲就是带学生去哪里?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没有的深刻反思。
困惑一:如何有效分配课堂时间课堂时间都掌控在教师的手里,如何有效分配,这需要教师课前对教学任务的有效设计,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该思考,什么时候该评价,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将时间的分配和实施落在实处,也就是70%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的学习。
困惑二: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一个挑战。例如,有些学生在自由读的时候读书快,声音渐渐小下来,时间还有,呼“时间不停,读书不停”的口号,孩子们立马明确任务,继续努力读起来。这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困惑三:课堂提问的设计管建刚老师主张教师利用自己对学生课堂的观察,弄清楚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在课堂上走神来判断学生学习的状态,不用通过个人提问的思考、回答来占用全体学生的时间,我想,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更具有挑战性。
总的来说,“家常课”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上的冲击,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上的挑战,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培养学生真正的核心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