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读书简友广场
《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1

《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14:34 被阅读0次

逐字稿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滕文公那时候还年轻,是储君的时候,有一天要去楚国,滕国大家知道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过宋而见孟子”,那时候的宋已经迁都了,宋的都城已经迁到了现在的徐州,然后在这儿见到了孟子。

孟子跟他讲了性善论,而且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就是从楚国游历了一番回来的时候,“复见孟子”,就又见到孟子。孟子这时候说“世子疑吾言乎?”为什么孟子上来就要说你是不是对我所讲的东西有所怀疑呢?因为他去了楚国,见到了一个行霸道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因为大家都要追求富国强兵,主要是靠实力说话,所以孟子说世子是不是怀疑我所说的话呢?“夫道一而已矣”,就是天下的道啊,其实就是一件事。接下来孟子举了几个例子,他说“成瞷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成瞷是齐国的勇士,两个勇士决斗,齐景公就觉得你行不行啊?然后成瞷就跟齐景公讲说,他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有什么好害怕的?这是一个勇士的说法。

然后“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他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那一个人如果想要有为,就能够做到舜那个状态。据说康有为,有为两个字就是从这来的,然后公明仪曰,公明仪是曾子的很著名的弟子,也是当时的贤人。

公明仪说“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他说文王就是我所师法的对象,周公什么时候欺骗过我呢?“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滕太小了,而且滕又不规则,你把你这个滕国取长补短地拼一拼,差不多也有五十里方圆的这么一个小国家了。“犹可以为善国”,五十里地大的一个国家,也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国家。

为什么要给滕文公讲这个呢?实际上是在打气,说你看跟别人决斗的成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气?颜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志向?公明仪为什么敢于师法文王?原因就是别人也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得,我也一定能做得。

立志,立完志之后说,他说书曰,这个书就是指《尚书》。《尚书》上面说,如果药物不能够使人头昏眼花,这个叫“瞑眩”,瞑眩就是头昏眼花,叫病急用猛药。如果你这个药吃下去没有头昏眼花的话,那么这个病是治不好的,不瘳就是治不好,厥疾就是这个病,这个病是治不好的。

孟子说我给你出的建议,和你去楚国看到的那个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楚国的方法是看似合理,今天看来富国强兵跟别人对抗、打仗,攻城略地,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能够为善国、行仁政,让你的滕国能够逐渐地变成一个实行仁政的了不起的国家,这个一定要用猛药。

这副猛药你听起来会有点头晕,觉得可能会有问题,但只有这样才能治病。这就让我想起来王阳明见娄谅的那段场景,因为之前王阳明一直没有什么志向,学了很多东西都放弃了,十八岁的时候在江西遇到大儒娄谅。娄谅就告诉他一句话,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命运。他说

“圣人必可学而至”,就是你也是一个人,孔子也是一个人,孟子也是一个人,这些圣人也是人做的,也是我们必可学而至的。

所以从这一件事往后,王阳明开始立志超凡入圣。

所以孟子见到了滕文公这样一个可造的年轻人,这个人是一个可造之才,特别愿意谦虚地向孟子讨教。我们后面会看到他不断地向孟子提问,孟子希望能够给这个年轻人打气,让他知道“彼何人哉,我何人哉”,别人能够做得到的事,我也应该能做到。

不过吃药一定要头晕这件事,我不太赞同,就是药可以有副作用,但是不能说没有副作用的药就没用,这个是逻辑上的问题。所以孟子认为说病急用猛药,猛药一定会带来副作用,不能反过来推,说没有副作用的药它就不是好药,这不一定。真正制药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有太多的副作用。

这是滕文公和孟子最初的交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wm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