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古代文化
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作者: 左手梦圆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22:53 被阅读114次

    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是明朝的袁了凡在《了凡四

    训》中提出的改过的三个步骤。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晏子春秋·谏下二四》中记载,宰相晏子劝景公除掉居功自傲的三位勇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并设计请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让三人论功食桃。公孙接、田开疆因抗敌、打虎有功,各得一个。这时,古冶子站起来说:“当年随君主过黄河,有一只大鼋(即大鳖)叼去拉车的马,我潜水游渡十几里,宰了大鼋,一手拿马尾,一手提鼋头,当我跳出水面时,岸上的人都说是河神出现了,我的功劳够不够格吃桃?两位还不速拿出桃子来!”话音未落,剑已出鞘。公孙接、田开疆满脸羞色地说:“我们功不如人,还抢桃吃,不如自杀吧!”说罢,双双自刎身亡。古冶子见状,认为自己独享两桃而活着是不仁、不义、无勇,后悔不已,也自杀死去。对这个历史故事,我们抛开齐相国晏婴用阴谋手段借刀杀人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问题不谈,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勇将舍生取义的举动还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当然是因为还有知耻之心。而对照现实社会,时下许多人都已经变得越来越厚颜无耻了,只要对自己有好处,什么伤风败俗、违法乱纪、丧尽天良的丑行丑事都干得出来。所谓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很大程度上正是源自人们知耻之心的缺失。

    哲人说:“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身上既有神性,又有兽性。就像理智与感情一样,一个人身上的神性与兽性是相互斗争、此消彼长的。而一个人要抑制兽性的膨胀,最有效的就是怀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从政者就会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官德和策略造福社群;从文者就会努力以自己良好的智商和情商为大众创造精神文化产品;从教者就会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知识教育培养学生;从医者就会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医德和医术医治患者;从商者就会见利思义,做到守法经营……这样,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互敬互爱,洒满人性光辉的和谐社会。相反,一个人没有敬畏之心,其兽性就会长于神性,就会丧失做人的信仰、良知与爱心,而变得妄自尊大,忘乎所以,甚至天不怕、地不怕,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如果人类没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做到谦卑地索取,有节制地生存;不会遵从客观真理,顺从自然规律,甚至与自然对着干,企图去征服自然,做出荒谬的行径。正如孟子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大灾大难,而最可怕的还是由于人类的冷漠、无知、狂妄、恶行所造成的人祸。人人缺乏信仰、不守信用,个个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就会不断怂恿着人们胡作非为,这样造就的也就只能是一个人间地狱式的社会。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就是说,能够战胜别人的乃是有力,能够克服自己的才是坚强。克服自己什么呢?当然是自己身上的那些弱点,譬如贪念、愚痴、懒惰、拖沓、畏难、退缩等,那就必须要靠勇猛之心。也正是勇猛之心,才能使我们勇敢地迈出及时、坚实、有效的第一步,并坚定地行走在前进路上。所以,一个人真正要较量的对手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相反,那些人生的失败者,往往都是首先被自己打败的。

    一个人有知耻之心,才能做到道德上的自律;有敬畏之心,才能做到言行上的自控;有勇猛之心,才能做到修为上的自觉,进而创造觉悟、智慧、成功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h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