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散文和诗狐仙故事汇
金陵纪事:文革后的首次考研

金陵纪事:文革后的首次考研

作者: 阅微不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22:47 被阅读77次

    77年10月,报纸上传来招收研究生的消息。在学校里,因学习好,加之父亲所谓“政治问题”还未平反,我在政治上一直感到比较压抑。当时,全国刚开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校内还是强调政治挂帅。对成绩好的人,似乎都扣上“只专不红”这顶帽子。此时,大学即将毕业,各人的工作都已初步定下来,正憧憬未来工作和小日子的美好,并觉得考研挺难的,考也考不上。招研的消息在同学中传开,如小石子落到池塘里,很快就波澜不惊。但这一消息像严冬的阳光,使我这巨石重压下的无名小草,感到暖意,拼命从地面上的微小的石缝里向外钻,小草也要灿烂。因为“文革”停课,我总觉得书没有读过瘾,当然不放过这一继续读书的机会。读研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深造理想。

    我开始做备考复习,主要是数学、英语和专业课。一面做高等数学习题,一面备英语单词。复习是孤独而艰苦的,但我是甘之如饴。那时,既无往届考研题和复习模拟题可参考,也无老师可问,老师不允许帮助学生复习考研。我孤军奋战。主要采取题海战术,将樊映川《高等数学》习题集的题,全部一网打尽。每天清晨六时起来跑步,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做习题或背单词,整个人沉醉在题海之中。

    那时,电视还未普及,学校每星期放一、两次露天电影。我均不看,我感到做数学题,特别是难题,比看电影有趣得多。那时的电影概念化、脱离真实生活,生造的痕迹重,看了让人很不舒服。而解一道难题,辗转反侧,求之不得,数学世界的神游,使人如麻醉剂一样容易上瘾,欲罢不能。那时,此习题集没有对应习题解,更无老师解答,完全靠自己解题。

    我采用所谓:“饱和思维”法,对一道难题,反复用各种方法试解,寻求正确解法。思考到实在想不出来为止。感到思维已到极限,即饱和了。就跳过去做下面的题,做几道题后,再回头再想这道难题的解法。刚开始要反复这一过程几次,才解出这道难题。慢慢地,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反复这一过程一、二次,就能解出来。解题的技巧逐渐成熟,解题最后犹如庖丁解牛一样酣畅淋漓。其实,解数学题也是一种审美,得到满意的答案,有如艺术品,给人美的享受。数学的各种符号和公式如音乐的五线谱,通过解答书写过程,弹奏出美妙悦耳的乐曲声。解题让人进入一个迷人的世界,在这宏伟并令人敬畏的数学殿堂里,接受庄严的洗礼和加冕。懂得了数学的本质,即数学的“道”是什么,从简单做题深入到对数学“道”的理解,完成一个学数学的突变,能比较容易地解各种数学难题。

    那时,11月后似乎比现在冷多了,没有取暖器,更没有空调。吃午饭时,就在学生餐厅后墙外的高台上,一面吃中饭,一面晒太阳取暖复习。晚上,早早钻到被窝,看书复习。冬季经常下雪,大雪积冰封路,甚至封住校门前的省道。虽然天气非常寒冷,心里有股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信念,全身感到热气腾腾,并不觉得寒冷。

    78年3月,我果断报名。我所在的年级有六个班,共约二百多学生,只有我一人报考研究生。因为我在校学习时,正值文革,基础课程的深度不够,与文革前大学生相比,有不少差距。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的考研,是唐吉坷德式,根本考不上。但我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颇有点唐代李元霸“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感。

    报名地点位于本市的区教育局,从未去过。俗云:“路在口中”,一路问过去,远郊公交车比较少,又要转公交车,很久才在一座破旧小楼三楼,找到考研报名处。我从未到政府部门办过事,总认为会很困难。但接待的女工作人员靠窗而坐,很热心,详细讲解考试地点和时间,并鼓励我。也许看我好学上进,表示一点善意。报名来回用了一个上午。一路上梅花已经绽开,清香扑面,春天姗姗而来。

    4月初考试前看考场,到考场需步行一、二公里多,再乘公交车,半小时一班,乘车约半个多小时,下车后问路人,才知道步行几分钟即到某中学,考场设于该校内。进入该校,找到自己所在考场对应的教室。本校内也有好几位留校青年教师报名考研,考试前一天,都未看考场,似乎都放弃了。晚上,有一位教师突然找我,原来同舍一报了名的女教师,犹豫是否明天去考试,又害怕考不上丢脸,希望我给与鼓励,并带她去参加考研考试。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研究生是什么,看得似乎相当于教授,加上认为肯定考不上,会丢丑。我鼓励她,世无场外举人,人要经得起考验,否则,一事无成。她决定参加考试。考试共有五门课,政治,英语,数学,两门专业课,考两天半。

    第二天考试,一早起来迅速吃完早饭,我就赶往考场。来得比较早,天气又冷,大家都在考场外踱来踱去取暖。上午的政治很快考完了,在此中学食堂吃过午饭,大多数考生都有地方午休。离下午考试还有两个多小时,学校也赶不回去,无处可以休息,我们几个人只好坐在考场教室的门口,席地背靠在紧锁的大门上,闭目小憩,养精蓄锐,等待下午考试。中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即所谓古人崇尚的“负暄”,似乎人生幸福也不过如此。

    下午考数学,数学试卷发下来,从头到尾粗粗看了一遍试题,发现仅有一道8分的题会做,其他均不会做。只好将会作的那道题先做,然后,再从头至尾看题,选择相对容易突破的题做,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以前多年的自学经验开始发力起作用,突然如神助,头脑大开,似乎得到天之启示,解题思路非常清晰,一道道难题逐步做出来,只剩最后一道难题卡住,此刻,考试结束时间也到了。

    考试中,有不少人因为题目难,而弃考。其实,难题对所有考生都是有难度的,根本无须惊慌失措。考场里,考生有如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显得比较稀稀拉拉。真是大浪淘沙。很快就是光明,却被最后的黑暗所迷惑,挺不住,有些替他们可惜。我信心十足,一股锐气,乘胜前进,考完了后面的三门课。

    过了几个星期,听到分数的消息。全国报考63500人,录取10708研究生。本校报考一百多人,共招七名研究生,其中,备取两名,本校录取率约十五比一。我成绩名列第二,且远高于第三名,肯定会被录取。后来,同来的那位女教师也被一研究院录取。

    努力上进总是有机会的。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成功是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品赏到。要勇于接受考验,考验正是砥砺自己的磨刀石,不怕失败,敢于抓住机会,才能使自己跃上新台阶。孔子的修齐治平,首先提升自己,自己本身就改变一部分环境;能力增强,才更有机会改变环境。

    考研其实是对灵魂叩问表达的真诚,是对生命开掘承受的隐忍,是对人生之路的重新定义。

    这次考研成功,成为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路上三人行:给年轻人以指引,好文章。
        阅微不语:谢谢路上三人行兄鼓励!当年的坎坷供参考。秋安!
      • Mr_稻香老农: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写得超级棒。
        阅微不语:谢谢Mr_稻香老农兄鼓励!秋安!
      • 莫写时光:看完您的考研经历,想到一句话:当我真正决定去做一件事时,所有能量都会向我汇聚。
        阅微不语:@莫写时光 谢谢莫写时光 兄鼓励!
        说得好!自助天助地助人助。秋安!
      • 24560a8165b4:“深有特别是难题,比看电影有趣得多。” 看到这句话,深有同感,看着你这篇关于考研的文章,给正在准备考研的我巨大的鼓舞,很幸运,我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就光看书就觉得很有趣,很有意思。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特别想知道父辈的生活,不过我爸爸很少讲,我都是从书上看到的,看到你写的,觉得很受鼓舞,希望您可以多写,给我们年轻人看。
        阅微不语:祝你考研马到成功!
        阅微不语:谢谢弯弯的小拇指兄鼓励!我原以为别人不一定喜欢这些陈年芝麻帐,贴在这儿试试。你的鼓励使我很高兴。此文原来是以前刚写博客时所作,尽量写实,希望大家能看到当年的考研情况。没有太多文笔形容。毕竟,这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以后有机会还会写一些。秋安!
      • 木叶山:你的文章写的很好!👍👍👍
        阅微不语:@木叶山 谢谢木兄鼓励!秋安!
      • 泗四坊方:比我还大几岁,羡慕你。
        阅微不语:@泗四坊方 谢谢方兄鼓励!不必羡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好风景。我女儿我并不希望像我当年那样,那是特殊年代,特殊情况。还是正常努力即可。毕竟人生还有好多其他好风景。秋安!
      • z政:最早的研究生厉害👍
        阅微不语:谢z政兄!不必客气,网上皆兄弟,不分网下的情况如何。
        我坚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优秀的。秋安!
        z政: @阅微不语 [抱拳]不敢不敢,折杀我了🙏🙏您是长辈🙏🙏愿听您评讲👍
        阅微不语:@z政 谢谢z政兄!其实,是时势使然,这些人在文革中不也埋没了。毕竟是十年的积累。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时势和机会,如80年代初下海、出国,认购早期国库卷,2001-2007年买房,后来的互连网经济。。。等等,
        未来,还会不断有时势和机会,供人抓住。秋安!

      本文标题:金陵纪事:文革后的首次考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n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