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我们跟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处于社会这个大圈层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依赖于信息的传递才得以进行。
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靠“表达”。信息传递是否准确高效,取决于表达是否清晰易懂。
有的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讲明白,而有的人呢,啰里八嗦的大半天,别人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要表达什么。那么如何表达才能更清楚更容易让人明白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段工作汇报吧: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
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
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
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
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如果你是老板,听了这则汇报之后,你知道员工在说什么吗?相信你的感受会是这样:前面说了一堆,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东西,听完最后一句,才知道,噢,原来是,本来定在今天下午3点的会议,现在不能如期进行了,要延期到后面。
但是这么重要的会议,既然时间定了,怎么能随便更改呢?究竟是什么不可克服的因素导致会议推迟?为何新的时间定在周四上午11点?
员工的汇报能让你第一时间抓住关键信息吗?能让你第一时间弄明白会议推迟的原因吗?能让你第一时间决策新的时间是否合理吗?我相信大部分人听了之后都是晕乎乎的,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所云。
那如果我们这样表达呢: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让我们好好体会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别。
第一种:
第二种:
显然第1种表达方式混乱不堪,让人听了一头雾水,而第2种表达方式呢清晰明了,让人第一时间就抓住了重点,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接下来怎么办、新的方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
那么第2种表达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金字塔原理。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这也正是《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所讲授的法则。
《金字塔原理》,作者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叫做芭芭拉-明托,她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并成为麦肯锡史上第一位女性顾问,后来她成立自己的公司,全力推广金字塔原理。
迄今为止,明托已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绝大部分主要的管理咨询公司讲授过《金字塔原理》,并将它引入到哈佛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等著名院校。
现在,金字塔原理已成为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它也被IBM、宝洁、强生这些大公司当成入职培训的经典教材。
那么《金字塔原理》讲的是什么呢?它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它主要包含三个维度。思考的逻辑: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解决问题的逻辑: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表达的逻辑: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为了理解什么下啊上啊、纵向啊横向啊,你的脑子里要先有一个金字塔模型,那么塔尖就叫上,底下这个塔座,就叫下。自上而下,就是从塔尖到塔座,自下而上就是从塔座到塔尖,这个上上下下各层之间的关系就是纵向关系,同一层上各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横向关系。
金字塔模型在纵向上,上一层的思想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下一层思想是对上一层思想的解释补充;上层对下层是统领关系,下层对上层是支撑关系。
在横向上,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例如,如果某组思想中的第一个思想是做某件事的一个原因,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做同样一件事的其他原因。如果某组中的第一个思想是某项过程的一个步骤,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同一过程中的其他步骤。如果某组中的第一个思想是某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与之相关的问题。依此类推。
在金字塔结构中,塔尖说重点(中心思想),重点要突出;纵向横向讲逻辑,逻辑得清晰;从上到下,一层一层的越来越宽越来越宽,这叫层次,层次要分明;同时在表达过程中要求简单易懂。
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或者说金字塔原理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事业工作,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和表达,也需要不断处理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处理问题能对症下药开出好方子,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
学习金字塔原理,可以多方位帮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考:学会用右脑、左脑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书面表达:会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够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简明扼要,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快速写文章,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
口头表达:说话、演讲、讲课,能够使用金字塔的基本原则,回答听众最常有的4类疑问:“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表达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让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成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人。
管理下属:能够运用金字塔原理,考虑全面、周到、严谨,分配任务、设计流程不重叠无遗漏。
培训师开发课程和讲课:会使用金字塔搭建框架结构、组织素材、重点突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现在,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的标准,并被麦肯锡看做是其公司理念和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金字塔原理这么厉害,我们该如何应用金字塔原理呢?如何来搭建金字塔实现高效表达呢?
前面咱们提到金字塔原理主要分为“思解表”三个维度,那么我们先来说以下思考的逻辑。横向归类分组,纵向概括总结,这就是思考的逻辑。
为什么要进行归类分组?因为零散的混乱的信息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根据乔治-A-米勒提出的理论,大脑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7+-2个记忆项目,正常人一般更容易记住3-5个项目。
怎么讲呢?大家现在想象一个场景,你出门的时候,家里交待要你去超市买这些东西: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葡萄,9个词汇,你记住了几个呢?
这人啊硬记是很难记下来的,但如果你对它们进行归类分组,就好记得多。比如牛奶、鸡蛋、酸奶、咸鸭蛋属于蛋奶类,葡萄、橘子、苹果属于水果类,土豆、胡萝卜属于蔬菜类,你看,9个零散的元素被分成了三组,分别是4、3、2,这样就好记多了吧?
而且分类之后更便于购买,因为超市都是分区的,你可以根据分类在蛋奶区、水果区、蔬菜区三个区域很快把9样东西买好,而不是东买一个西买一个。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往往不只是这么单一,如果让你再买一些锅碗瓢盆什么的呢?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不在以上三个组的范畴,不能跟蛋奶水果蔬菜这些排列在同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仅仅是横向归类分组已经不够了。
针对以上三个分组,你还要继续往上拔高一个层次,用一个共性的词将他们进行概括,比如,“食物”,这样,你再加入锅碗瓢盆(厨具),又可以进行新的排列组合,食物和厨具属于两个抽象的大类,它们有一个共同属性,也就是你这次的购物清单,所以再往上拔高一个层次,概括为购物清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
这就是横向归类分组,纵向概括总结的思考逻辑。
米勒的理论告诉我们,大脑一次性能记住的项目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制,大脑就会试图将看到的或听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如果你传达给受众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别人就能更容易理解你想表达的思想。这其实就决定了别人在听你说话的时候,是觉得轻松还是觉得费力,如果你已经将信息给他整理好了,他就可以直接纳入大脑体系,不用去再有翻译的过程。
学会思考之后,咱们就要开始来想问题了。其实啊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可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你不解决问题,问题就会把你解决。那么如何快、狠、准的将问题搞定呢?
首先咱得将问题的逻辑理清,我们需要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叫界定问题,第二个步骤叫分析问题,第三个步骤是对应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咱先说说,界定问题。
想要解决问题,自然是要先搞明白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界定错了,那最终得到的结果肯定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失败得越快,这意思就是说啊,咱们得先确定这个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是不是成立。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毛病,什么毛病呢?就是一遇到问题就匆匆忙忙寻找解决方案,而没有认真去想一下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现象,不代表问题本身,只有通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上将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指你已有的(现状)与你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那么界定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呢?咱们要思考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回答上述问题后,就界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入手,就可以确定问题是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某产品的销售员,你这个月的业绩任务是500万(目标/期望结果),但是你只完成了300万(现状/非期望结果),那么问题就应该是“如何将销售额从300万提高到500万”。
界定好问题之后,咱就要来分析问题出在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为此需要建立一个“诊断框架”来分析和引导思维,对各方面进行彻底分类,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你最终需要关注的要素。
咱们就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头痛问题来举例。头痛的原因要么是身体上的,要么是精神上的。如果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么是来自外部,要么是来自内部。如果是外部的原因,要么是撞伤,要么是过敏,要么是对天气的反应,等等。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使用“诊断框架“的一个简单例子。
总的来说,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基本会遵循这样思路:首先是提出各种假设,也就是列出可能存在的所有原因,这个过程需要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就是说各个原因要不重复,并且要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列出来。然后就是收集证据,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者不是这些原因;或者设计实验,根据结果排除无关假设。最后咱们再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呢?只有那些对所在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才能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渊博的知识有助于获得真知灼见,发现超出逻辑范畴的备选方案。而对那些没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来说,则可以使用”逻辑树“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逻辑树是分析问题的常用方法,又被称为问题树、演绎树和分解树,它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延展,不仅可以保证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还可以将工作细分为便于操作的任务。
这里以某烟厂削减人工成本为例展示逻辑树的分析过程。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对各种可能性作一个系统的逻辑的细分:
削减人工成本的逻辑树将各种可能性从逻辑上加以展开后,就可以计算相关收益和评估每种行动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一套合适的行动方案。
解决了如何思考和怎么分析问题之后,我们最终需要将结果呈现出来,这就涉及到表达的逻辑了。
那么表达的逻辑是怎样的呢?我们开篇就提到,”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对接收信息的人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利用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的原则,先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现在回头再看看咱们开篇提到的关于会议推迟的例子,使用”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的逻辑进行表达,就非常的清楚。
老板,今天的会议可能要推迟到周四执行。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综合以上情况考虑,会议定在周四上午11点进行比较合适,您看可以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
先说结论,让别人第一时间get到你想表达的点,并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去思考,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不知道怎么抓住你想说的重点。接着从金字塔顶端自上而下表达,逐一展开。可见,这种表达方式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让人一听就懂。真正实现了“讲得清楚,听得明白”。
《金字塔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在企事业单位,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沟通,就会从金字塔原理受益。
以上解读只是抛砖引玉,如果读者想要系统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还得亲自去好好研究一下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