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作为一部以回归现实为风格特色的漫威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类电影,与《黑暗骑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剧情主题、画面风格还是主人公动机,但是人们往往都看过《黑暗骑士》,确连《守望者》听都没听过。
大众对《守望者》这部限制级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今天我们抛去电影的其它部分,只谈谈其开场部分是如何营造出宏大的历史背景的,这不仅利于我们今后深度赏析一部电影,也利于当我们自己创作影视并面临需要营造历史氛围的问题时将其迎刃而解。
基础元素
剪辑元素
想要营造历史氛围,无疑需要较为古老的配色,甚至是全黑白,同时也需要较为复古或是想要表现的年代的主流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守望者》在这一点上达到了要求,其画面风格以低色彩饱和度、高颗粒感为主,在配乐上又以能给人以历史的感觉的音乐为主。
道具元素
毫无疑问,古装剧中出现汽车或是摩天大楼是最为致命的穿帮,那么在营造历史氛围时道具便要全部统一为该历史年代的较具代表性与辨识度的道具。
时代代表性是指该道具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程度,比如提起冲锋号我们会想起抗日战争,提起大字报我们会想起新中国建设时期,一个道具是否具有时代代表性不是由导演或是编剧决定的,而是由该社会的集体记忆或是文化共识决定的。
时代辨识度是指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明白该道具所代表的时代,它比时代代表性更强调集体记忆,可能对于考古学家或是历史学家来讲,一件很罕见的物品或是文物可以让他们一下子联想到某一具体时代,但是普通大众可能并不明白。
《守望者》在片头选择道具时十分谨慎,但也十分精明,黑白电视、老式相机、复古的发型与穿着、报纸的排版风格……无一不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作为中国观众为什么我们也能明白?这便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集体记忆,而当一部电影面对的是国际市场时,如何精挑细选符合集体记忆的道具便是一门学问所在。
新闻元素
古老的报纸头条会给人历史厚重感,尤其是当它已经泛黄时。
媒介所记录的事件,不仅是今日的新闻,也是明日的历史。
《守望者》在营造历史厚重感时大量依靠了新闻元素,比如再现当时的报纸、再现事件本身、再现事件发生后记者媒体争相采访拍照的画面,在此关于报纸等已经成型的新闻作品对营造历史感所做的贡献在上述斜体字中已经阐明——今日的新闻,便是明日的历史——过去的历史,便是很久之前的新闻。
在此着重探讨再现历史事件并再现新闻生产过程对于营造历史厚重感的作用。
再现历史事件是再现新闻生产过程的基础,只有表现了历史事件,才能进一步表现当时有多少记者、哪些记者在拍照、哪些记者在采访……而再现这些不仅给人以参与感,更给人以仪式感,比起通过一张旧报纸的画面来实现历史厚重感,以先再现历史事件、再再现新闻生产过程、最后再现新闻成品的“三步走”方式更利于营造出持久的历史厚重感。
试想一下,如果一张历史照片(即当时的新闻照片)在社会上很出名,那么我们在拍电影为了营造历史感时先拍一段该事件的画面,再把镜头拉远,让一旁的记者入镜,在将画面切换到印刷出来的整整齐齐的报纸头条,而头条上便是该著名的照片,这样便会更利于营造历史厚重感,而片头部分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个人暂且将这种营造历史厚重感的拍摄与剪辑手法叫做 历史事件的再现与过程化。
高度表征元素
表征是指用一个事物或是词语、画面、图案等来代表、映射一定的意义、感情、态度等,比如生殖器官本来就是生殖器官,但现在好多人拿它来骂人,此中生殖器官便成为了恶意的载体,这便是表征。
高度表征便是社会大多数都认同的且在同类表征中又极具代表性的表征。
《守望者》片头部分中出现了大量的高度表征,这些表征同时又是以著名新闻摄影作品的方式出现的,比如时代广场胜利之吻、反战游行之枪花等,当然也有电影主角版《最后的晚餐》,也出现了电视上总统关于美苏冷战的讲话以及一些名人对核战争的可能性及看法——这些事物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它们被大量枚举后?——没错,就是历史厚重感。
“胜利之吻”之于美国人民,好不亚于《开国大典》之于中国人民,这些新闻摄影作品或是画作在象征着胜利的同时,也无时不刻不透露着它们身上浓厚且历久弥新的历史厚重感。
这些高度表征当然也可以被纳入道具的范畴,但它们更像是一个系统的、更庞大的“道具”,因此在这里单独叙述。
总而言之,《守望者》在营造历史厚重感方面极为成功,尤其是开场的铺垫部分,让观众看一眼便会明白电影的主基调,这不仅完美地为之后的内容拉开了序幕,也让观众第一时间领会了电影制作人员想要传达出的意思——没错,我们就是想在这样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里叙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