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六讲)

作者: 一葫堂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11:59 被阅读2次

    中庸讲到这里,我们几乎已经解读了一半了。我们看到孔子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讲课风趣幽默,不但讲故事,还随时会唱当时的网红歌曲,比我们很多填鸭式的老师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在上一期的文章里,我们发现,孔子讲的故事里的主角变了,由尧舜变成了周天子。生于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做过鲁国的司礼官的,是极其重视礼仪礼法的,做为当时商务礼仪最权威的专家,他一直沿用周代的礼法,所以,再讲到中庸的践行和执行方法的时候,孔子就开始讲周代的故事了,用周天子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君子。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孔子在讲了从文王到周公的故事之后,这里又继续再讲下去了,用了一个词“达孝”。我们知道孔子之前讲舜的故事的时候,因为舜的工作能力优秀,孔子说他“大知”,因为对继母虐待逆来顺受,所以说他“大孝”,这里说武王和周公,用了“达孝”。为什么是达呢?我们可以视为到达,做到了极致。中国古人的教育很简单,从家庭的礼数推而广之,对待父母的态度来对待老板,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对待同事,就这么简单。但要注意,儒家没有“愚忠”的教育,“小受大走”就是最好的证明。

    真正的孝做到极致是什么呢,就是传承了,传承先辈的遗志遗愿,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这就是孝道的极致。有这样的教育,才有了我们今天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教育,才有了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牺牲奉献,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做君子是要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继承先辈遗志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承践行,这才是最大的孝。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在周武王去世后,周公兢兢业业辅佐成王,除了日常工作,又有哪些表现“达孝”的行为呢?孔子举了一个例子。说每年到了春秋两季,周公都会修缮历代周天子的宗庙,摆好祭祀的礼器,备好祭祀的物品,摆上祭祀用的酒食,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的举行祭祀活动。古人是非常重视春秋两次的祭祀活动的。当然了。古人的祭祀不像我们今天,坟头上烧点纸献个花走人,在古代是非常隆重的事情,有点像我们烈士陵园的公祭,而且还要更隆重。

    除了一系列的礼法礼数上的程序外,带头祭祀的主祭人(一般地位最高的那个),是要在祖先面前述职的,讲述自己过去半年的功过得失,好好汇报工作的。汇报完了工作,司礼官或者祭祀官还要做很多缅怀和追思的工作,讲述先辈做过的事情,让我们记住先辈的思想,传承先辈的遗志,每年两次这样的活动,让先辈的思想进入我们的血脉,一代代传承,所以儒家文化至今还在,孔子的后人至今还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每年都还在按照周代的礼法祭孔,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达孝”。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讲到这里,孔子开始从祭祀的礼法推而广之,讲日常的各种礼节和礼法了。从在祖宗祠堂的祭祀往下看,祭祀的时候,是按照父子长幼的辈分站队排列好的,这一点我们今天也还在用,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看到祭祀已故的老人,也是排队祭拜的,这就是儒家的传承,不仅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所以,家庭的祭祀我们可以看到长幼辈分。那官方的祭祀呢?我们能看到级别和爵位的高低,职级高的在前面,职级低的在后面,我们今天合影也是按照这个细节去排队的。

    再往深层次看,祭祀的时候,参与祭祀的各个岗位,是要按照品德优秀与否来排序的,品德最优的人担任祭祀活动最重要的岗位。再往下看,表彰的时候,最优秀的在最前面,这个也是日常生活中还在沿用的,企业里开表彰会,能力强贡献大的,获奖多的坐在最前面。那在酒桌或者饭局上呢?按照孔子的说法晚辈应当先向长辈敬酒,接受长辈的训勉,所以生活中也能看到这些细节。再往深看,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也能看出东西来的,年纪最大的长者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年纪最小辈分最低的坐在最下的位置。我们看看很多大家庭高龄的老寿星过生日的时候,也还是沿用着这样的礼法。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好了,孔子的故事讲完之后,例子也举了这时候开始总结了。做自己位置上该做的事情,把它做好,做到最好。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使符合自己身份的礼法礼数去祭祀,演奏合适的音乐,尊敬地位尊崇的人,关爱自己的亲人,这些就是孝。但是这还不够,孔子又说了十个字的标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侍奉死去的人,要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已经亡故很多年的人,也要像他活着时一样,这就是孝的最高标准了。

    其实儒家的这十个字很好的解释了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什么?古代的家族都有祠堂的,每年两次大的祭祀,很多人随时要去祠堂汇报的。祠堂里祖先的排位告诉我们我们往上多少代从哪里到这里来,看到这个,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翻家谱,多少代人,功过得失都在家谱上记录得清清楚楚,犯了大错是要从族谱除名的,所以,看祠堂看家谱,始终向家谱里优秀的先辈学习,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这里又讲了两个礼法,分别是“郊社之礼”和“宗庙之礼”,那什么是郊社呢?社有社稷的意思,国家标准的祭祀,祈祷国泰民安,所以我们知道故宫以西有个社稷坛,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不仅仅四故宫,古代各地也是有社稷坛的,在这里祭祀,用的礼法是用来祭祀上天的。在宗庙呢,家族的祠堂里呢,使用的礼法就是用来祭祀自己祖先的。

    我们之前看到了孔子讲吃饭讲站队,都是祭祀的衍生和延展的内容。现在收回来继续讲祭祀的事情。古代天子每五年一次的大祭称为“禘”,每年秋天的祭祀称为“尝”,不但要明白祭祀的礼仪,还要明白祭祀的意义。这些东西牢记于心,贯彻落实它,推而广之到生活的所有细节里去,都做到了,我们生活工作就少很多困惑和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个管理者,知道了这些,管理自己辖下的人和事,就像看到自己的手,就像使用自己的手一样容易,这就叫“得心应手”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六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sv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