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真英雄,分别是项羽、李陵、司马迁、伍子胥。按照儒家的思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尸体报父仇乃是犯上作乱;项羽残忍,攻下城池多数屠城杀降;李陵以五千步卒挡单于十万大军,最终降敌;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惨遭宫刑。从成败角度而言,这些人算是失败者,以人格而言,却有其可取之处。
按照“君以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观点,伍子胥的行为是进步的。袁崇焕领兵回师救北京,崇祯居然不许其兵将入城,岳飞欲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却遭十二枚金牌召回。二人均下场悲惨,一个遭凌迟处死,一个冤死风波亭。而伍子胥投奔吴国国王阖闾,攻入鄢郢二城,终于报其大仇。古人云:杀一商纣王为一独夫也,未闻杀一王。从这方面讲,伍子胥的理念是很先进的。李陵深得士众心,以弱当强,顽强作战,最后矢尽诈降。结果汉武帝不辨真伪,杀了李陵的妻儿老母,使得李陵归国无门。后来汉朝皇帝屡次劝李陵归汉,李陵发出了“陵虽负恩,汉亦寡德”的长叹,宁死不可回故乡,终于老死于异乡。而在满朝文武都在痛骂李陵时候,司马迁出面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汉武帝阉割,和彭德怀当年庐山待遇何时相似。作为史官的后代,司马迁认为遭受宫刑为奇耻大辱。而项羽虽然遭受垓下之败,在江边仍然有渔船接应。可是他认为带了江东三千子弟出来,结果自己匹马回老家太过丢脸。项羽说:“纵然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有何面目见他们啊?”遂和子弟兵一起战死。所以李清照写的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有幸存的机会而不掌握,甘愿同败的国君何其稀少。此四人者,虽勇而不遂,所作所为确是十分难得。反观刘邦,却不是这样的做法。
在对待功臣方面,刘邦屡次战败,都是单枪匹马逃入韩信大营。有一次甚至自称是汉王使者,趁韩信未醒,在营帐里面夺其印绶,抢其兵权。而诱惑韩信领兵到垓下,杀了项羽之后,即刻解除韩信兵权,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韩信在齐地经营多日,可以说根深蒂固。而被封为楚王则如同蛟龙离渊,况且韩信除了灭掉项羽,手上还沾满楚国兵将的鲜血,就算以后要造反也难以服众。刘邦不仅对韩信如此,对待张良也很刻薄。张良功劳盖世,却只封留侯。还好张良识得时务,懂得道家的“功成身退”,借口和赤松子游,离开政治漩涡,也免去灾难。可以说刘邦几个部下都是被他慢慢逼得造反,像韩信、彭越、黥布、贯高。
而刘邦在对待田横也是如此。平定天下后,刘邦就想把许多隐患除掉,借口要见田横,准备重用他。如果田横不来,就把他的部下全部杀死。田横知道皇帝不放心自己,而且以前田横杀了刘邦的宠臣—郦生的哥哥,所以他觉得自己早晚是死路一条。田横奉诏书离开田横岛,在离京城还有几十里地的地方,田横自杀,命使者拿着盒子,装上自己的首级送给刘邦。而田横部下的五百壮士也全部自杀。刘邦还善于收买敌军将领,当他听说敌人的将军都是以前的商人,他突然发笑。拿着委任状和黄金珠宝,把敌人的大将收买了,敌军也不战而败,和民国蒋介石收买冯玉祥手下将军如出一辙。
在对待家人,刘邦也体现较为薄情。有一次刘邦打了败仗,被项羽追杀,赶着马车逃走。刘邦觉得自己的子女—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太重了,影响他的逃亡。多次把两个小孩从车上推下来,幸好他的大臣几次把小孩重新救回车上来。我估计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小小的脑袋里应该充满了阴影。他的后代刘备打败仗也是如此,逃走时候把甘、糜二夫人还有阿斗、两个小女儿全部丢下。其中一次是被曹操攻击,一次是被吕布偷袭。
而项羽抓住刘邦老爹,威胁刘邦投降,不然就把刘太公煮了。刘邦嬉皮笑脸地说:“我们以前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煮了太公别忘了分我一杯肉羹汤喝。”搞得项羽很是无奈,这从另一面看出刘邦也是个寡义的人。
总而言之,刘邦从小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又善于赌博。每次军事行动他都当成一种赌博,赢了固然可喜,输了还可以从头再来。经常处于基层生活使得他深諳人性的优缺点,但是从对待家人和臣子而言,他并不是一个好的上级,也不是一个好的家人,和他后代—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相比,人性光辉相差太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