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很长时间内信奉闷声发大财。黄光裕成为全国首富那年,直接说出心声:胡润富豪榜是通缉令,谁上谁倒霉。有人说是一语成谶。但不可否认,明清以来,低调就是潮商的共识。所以,以前人们说起商帮,总是言必称徽商、晋商,很少念叨潮商。
潮商的发家路径与徽商、晋商截然不同。从林道乾时代的海商集团开始,他们就与官府朝廷保持距离,甚至不惜以对抗的姿态游走在灰色地带,求取财富。
徽商、晋商则以红顶商人、御用商人闻名,全身心拥抱权力,利用权力为其商业经营谋取利益。可以说,这两个商帮的繁盛都是权力的结晶。他们发家的盐、茶专卖均由国家垄断,因而必须维持与官府朝廷的特殊关系,把生意做成了“官商经济”。
晋商创办的票号—中国最早的银行,一度有能力垄断全国金融业的半壁江山。然而,票号的大客户无一不是清政府,为清军饷银的解运和垫款汇兑提供服务。
当清政府走到尽头,依附其上,与清政府官营经济深度捆绑的徽、晋、陕等商帮亦随之没落。这就是过度依赖权力经商的风险。(比如电视剧中,陕西商帮的代表周莹向西逃的慈禧太后进贡十万两白银,这是典型的政治献金。)
这些风险,潮商天然具有免疫力。
辛亥革命后,汕头和平光复。革命军首领张醁村被广东当局委任为第四军司令,统领潮汕地区。潮汕绅商并不接受这名客籍首领,认为他不能代表潮商的利益,也没能力整合地方军民。于是,潮汕商人公然抗命,采取自保行动扶植代表自己利益的军队。汕头商人率先联合香港潮商呈请广东都督陈炯明撤换张醁村,由陈宏萼另组正式军队。
陈宏萼为澄海人,符合潮商自治的利益诉求。陈炯明同意潮商诉求,抗命成功了。1912年3月,惠军统领林激真悍然率部来汕,陈宏萼军队败逃。林军随后一番抢掠,商人损失惨重。当地绅商遂再次请援旅外潮商群体。各地潮商会馆、公所于是致电孙中山、袁世凯、黄兴等,向陈炯明施压,要其出兵平乱。此时,陈炯明部虽正与民军王和顺部在广州打得如火如荼,但面对海内外潮商团体的共同呼吁,对潮汕危局不得不予以重视,调派吴祥达率部莅汕驱赶林激真。
潮商善于与官方博弈,由此可见。这种距离感,使得潮商无法像徽商、晋商一样尝遍权力的甜头,但也使得潮商避免了后二者随权力更替而起落的命运。从元明开始,经过500多年的近现代商业改造和洗礼,潮商发展成为中国实力最大、影响最深远,而且是唯一没有断代的大商帮,是华人世界中最富有的族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