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还没读大学的时候,父母对我的规划总是那么清晰明了:要么毕业考个公务员,要么回家找个稳定的工作。即使现在我马上大学毕业了,每次跟父母视频爸妈还是会不自觉的抱怨:你看人家谁谁都考了公务员了,你非要去什么北京,在家多好。
每每如此,我都会找各种理由赶紧挂了视频。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只会让彼此更加泄气,反正我也不听他们的,他们也不是很赞同我。
我以为只有我的父母是这个样子的。
结果最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大概有三四个朋友也一直在说“为什么父母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公务员和老师就没有其他别的工作了?”、“为什么我都找到工作了父母还劝我考公务员?”。看到大家如此感同身受,我恨不得成立一个“自由联盟”。毕竟有些选择,还是要靠自己选的,尤其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什么工作。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以老师和公务员这样的稳定工作为人生目标。可是,当我们还有其他梦想的时候,为什么父母总是出来干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
我有一个让我觉得特别可惜的朋友,现在她早已嫁作他人妇,并养育了自己的小孩。当时读初中的时候我跟她关系格外好,她的梦想是赚很多很多钱,然后自己背上行囊去周游世界。但是当我们还在计划考高中的时候,她的父母就让她辍学,理由是让她去赚钱,供妹妹读书。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特别伤心,还一度劝说我父母供她读书,但是她父母不同意,没办法她只好去打工了。随后好几年,匆匆忙忙见过几面后就再也没见到了。
关键是,她已经不是我之前熟悉的那个她了。她已经完全像她的妈妈那样,很早结婚生小孩,在家相夫教子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如果再去问她小时候的梦想,恐怕早已经想不起来了吧。
与她的安于现状相比,季亭一直在跟父母抗争。他是我初中写博客认识的笔友,经常通过博客纸条联系。他比我大很多,大概我高中的时候,他已经大学毕业了。那时候他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类似销售,但要经常出差,父母不同意,觉得太不安稳了,还是找个轻松的工作,于是就让他考了公务员。一开始他也挣扎,但依旧听从了父母的意见。但是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点波澜,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年后,也就是在我大一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辞职了,虽然跟父母大吵了一架,但最终说服了父母,让他去外面闯一闯。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告诉我高中同学拓展业务,他去帮同学管理一部分工作。听说去了深圳,现在做得风生水起,也是他告诉我:“我从下就害怕让父母失望,所以一直听从他们的建议。但是后来发现人生太长了,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太可怕了。而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不能因为孝顺扼杀自己的梦想。”
季亭让我想起了《北京青年》里的那个何东,他也是当了好几年的公务员,最终辞职拿着自己十几万的存款,去旅行,终于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和最爱的人,事实上也并没有走多少弯路。
其实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人的梦想,都是被亲情扼杀的。
“工作啊稳定就好,关键是要离家近。”
“你别谈什么梦想,人就得面对现实!”
“别瞎折腾了,安安稳稳的多好……”
“当初说什么啊,就是不听,现在倒好了……”
“你都多大了,还有几年就要结婚生孩子,我还要等着抱孙子……”
在成长中我们常常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小时候父母不允许你做很多事,是因为怕你出错;后来毕业了,父母不允许你做很多事,是因为怕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当你越来越成熟,父母还是不允许你做很多事,原因变成:都已经这样了,你为什么还要去冒险?
即使你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要去冒险,他们也许依旧不能理解。
父母是为了你好,可是却不是真的在为你好。
而且,我们明明二十多岁的年纪,一定要过上那种什么都有稳稳当当的生活吗?
《向着光亮那方》中刘同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使现在一个人能够活到80岁,一个人的一生按十二个月来划分,80除以12,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月的增长是6.6岁,那么24岁,究竟处于人生的几月呢?
答案就是,24岁,相当于人生的三月中旬。
刚毕业的我们,才是人生的三月中旬?原来自己的年龄在人生的四季轮回中连初夏都不到。你看,把时间拉长后一点都不觉得现在需要很着急的去稳定下来,如果下一次父母再“为难”你,不妨用这个时间观念告诉父母:
你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自己去探索,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用来摔跤和走弯路,所以不要担心,你会照顾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