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7月24日“崔律精时力之四化”系列第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制作一个核查式清单。
动手制作了工作中的每日、每周、每月需要打钩的事项,再也不用担心总忘记一些项目了。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核查式清单,它就是对需要打钩的事项进行汇总而成的一类清单。
比如日清单按照时间轴进行规划自己一天的日程,这属于核查式清单中的有序清单。
比如旅游前准备,列一个出行物品清单,这属于核查式清单中的并列清单。
这些核查式清单作用体现在任务开始前,做规划,比如日清单。任务进行中,对照清单,明确下一步行动,比如日工作核查清单。任务结束后,补遗漏,不断优化,比如周工作核定清单。
对于有序清单,它一般是按照一些规则来排序,这些规则可以是按时间/流程上的,也可以是重要程度,还可以是自己设置其他规则,但一定注意,设置排序规则时,避免往返拉抽屉的现象!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对工作日、周、月重复事项制定了核定清单,大脑感觉轻松多了,不用再想现在几点了,我什么还没有做,今天几号了,XX做好了没?
以前以为的清单化,就是简单的列个需要打钩的事件汇总表,现在发现这个理解太模糊了。而崔律的四化中的清单化,按照不同的目的将清单化划分为三类,台账式清单(着眼于过去的记录)、核查式清单(着眼于现在的清单)、备忘式清单(着眼于未来),再对每类清单进行细分,比如今天学习的核查式清单,它可以根据是否排序分为有序清单和并列清单。在这个学习的过程看见崔律的主动区分灰色区域的习惯。这值得自己去学习。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日清单、流程图&流程表、时间记录、各种清单、各种模版,这些工具是否有章可循,发现一会需要做清单,一会需要做模版,怎么让这些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呢?
我的思考是有两条路,第一条,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什么工具可以解决→尝试并复盘;第二条,学习他人优秀的体系,理解体系下的底层逻辑,也就是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不断尝试,建立自己的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