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聚会啦,今天把昨天的日志补上
1.6【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7月21日“崔律精时力之四化”系列第1.6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回顾本周你的实践日志。
<实践日志(记录)>
1.本周里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四化与精时力的联系,精时力有三驾马车——体力、脑力和心力。四化是提升脑力的利器。进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
四化中的流程化,它是人为的、有目的的对行动进行规划。
流程化除了我们日常了解的基础型流程图和流程表之外,它还有三个工具,一个是适用于同时处理多个项目的宏观加微观的流程图;一个是用于显示时间节点和推进的进度的带时间的甘特图;还有一个是帮我们看清问题卡在哪里、目前进度再哪里的多人合作的多人泳道图。
模板化,它是一种规范、模范。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处处来做模版化,比如工作中的模板化根据内外有别的思维分为三类:自制对外模板化、对内模板化、自用模板化。这样可以把重复性的工作用模板化进行加工,提升工作效率,给高价值工作腾出更多时间。
2.我在本周里的成长:
四化意识基本在工作中形成,对于重复性的工作会主动去思考,这个可以流程化不?模板化不?
同时用主动探索代替了直接去问一些经验的捷径,因为发现了探索过程的乐趣,后续打算把这些用在生活中,尤其是亲子活动的过程中。
根据他人需要会给出一些四化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一个旁观者的思维角度,不错。
3.温故而知新,通过本周回顾,我收获的“新”:
流程化有一个全局思维,通过梳理→呈现→具象→归档,这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到分解,还要关注到全局的情况。
模板化对工作生活中重复性的工作进行了规范,我们利用模版化、流程化推进工作任务的同时,带来了时间效率的提升,节省的时间可以把关注点放在高价值的事上。
对于新工具的焦虑感,可以抱着先尝试,去关注它的优点,若有其他工具代替它的缺点,可以尝试考虑更换,而不是一开始对它就拒之门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