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敢拒绝别人的觉察
2.今天晚上老师针对关于企业教练的会议,我7点半开始就准备参加了。因为这几年来,自己一直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一直在寻找,终于有一条路可以尝试去走,兴奋得不行。这个时候,邻居好朋友打电话说,在家吗?一会儿过来串个门,我心里本想直接告诉人家有事,但嘴上确轻而易举地说来吧!结果一晚上,大部分精力都在听老师的会议上,让老公陪着聊天,客人走后,老公冲我发了半天脾气,嫌我没有提前告诉人家,让他陪聊了一晚上。
3.即刻反应 我和他说,今天晚上的会议对我非常重要,所以即便谁来,我也要以这个为主。他好像根本没有听到我说的话,还在说,你应该提前告诉人家,如果我是人家客人,以后再也不来了。
4.身体反应 感觉胸口堵,一股气往上穿,头皮发紧,头顶像压了一个锅盖一样。
5.内在对话 我不知道人家不高兴呀,可我今天的事是我个人的事,重要程度第一,我都和你说了,你还在埋怨我,挫伤我积极性。我不敢拒绝别人,怕别人不高兴,其实这样不拒绝,人家没有得到重视,照样不高兴。我知道老公说得对,但就是不承认。我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像今天和刘主任沟通的事一样,本来知道事情有点瑕疵,想蒙混过关,但主任还是基于负责的态度,让我再次确认。其实心里还是不舒服的,觉得自己做事不够细心,认真,总想着得过且过,别人提出了问题,就觉得自己很差,不愿意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别人给予的意见和建议,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其实今天晚上这个事,只要我诚实地告诉对方时间不凑巧,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但我就是说不出口。
5.内在感受 我知道自己做事也有瑕疵,知道自己力量还不够,老公也不理解,看不到我,所以很愤怒 、很生气。拒绝了别人提出的请求,害怕因此丧失关系,以后没有交换的资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就会很恐惧,害怕,孤立无援没有生存的空间。
6.童年的伤痛 从小看到妈妈为人处世的风格,遇到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声音,委曲求全自己,希望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从小看着妈妈这样拧巴着生活,很不喜欢,嫌弃她没有自己的主见,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也变成了她,活成了她的样子。可能潜意识里面,还是认同了妈妈,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和妈妈在一起。
这次的疗愈课,看清了和父母在一起的真相,心里上做了分离,从感情上不再纠缠父母,从父母哪里传承的信念,也要慢慢看到,才能有自我救赎的可能。
7.限制性信念
拒绝别人的需求意味着关系的破裂
(其实,有时候拒绝别人,对别人也是一种尊重,不是虚伪地满足别人,而是每次都诚心正意,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虚情假意换不来真正的朋友)
别人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否定自己这个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错事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大道,自己内心有杆秤,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有勇气修正自己,正是做错事的意义!至于对人的否定,是从小被评判的伤痛,看到伤痛去疗愈,真正地去做事,正确地做事)
8.临在后的现实和可能性
首先,一件事做的不太妥当,可能也不至于太大伤害朋友的感情。其次,老公生气,是因为他也无法面对因为我不能全心陪伴朋友而引发的朋友间关系可能破裂导致的后果,或者是他无力去陪伴两个朋友,引发了他的无力感。他说的朋友会不舒服,也许会夸大其词,也有他自己的感受在里面。
9.可调整的回应
和朋友真诚地表示歉意,如果让人家不舒服了,并说明自己的心意,还是愿意选择在一起的。和老师表示接受他的良好的建议,下次类似情况,提前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