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研读》之【第六章】

《道德经研读》之【第六章】

作者: 方清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8-29 12:43 被阅读0次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一章,指示修炼之鼎炉。
《道德经》,是老子的修炼手册。现在的学者,都认同了这一点。但它的道理,用于其他的地方,也毫无违和感,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所以,看到《道德经》的道理,在其中找到修炼的方法,才是读道德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五第六章,都是指示修炼场所。
第五章的橐龠,与第六章的玄牝,是一个事物,所谓异名同出。
橐龠玄牝,都是象。
一定记住,《道德经》往往以非常道,来讲常道。以可见的象,来喻不可见的理。故需要得象忘言,得意忘形,切记泥文执象。

谷神者,我外之神。
谷,本义是脱口而出,引申意义很多。
牲畜所食为谷,这个字一直被误认为穀,其实是两回事。
牲口吃东西,散落而出,从两个八的字形读bie。而穀,是稻穀之意,因为有壳(殻qiao)。
故谷与榖是两种事物。
因为是开口导致的谷,所以,各种的开口都引申为谷。最常见的,就是山口。
谷,转义为山谷。
因为山谷,有人觉得谷神,是山神,或者更强大的神灵。非也。
谷神,就取脱口而出之意,是离开的神,游离脱离之神。
谷神为何不死呢?
因为有玄牝。
玄牝,是有根的,这个根是什么?
就是橐龠。
橐龠鼓风不息,谷神出入无碍。
谷神出入,这个象,就是玄牝。
提到口,又提到游离的谷神,一定认为是口鼻呼吸了吧?
非也非也非也,说三遍知道什么意思了吧。
都是象言,要离开象来理解才行。
谷神之象,橐龠之象,玄牝之象,都是譬喻,不要迷执。
一定有这些象背后的意义。
老子无法讲,以这些象来喻。
清阳也无法讲,但会在此处反复提醒大家,不要执象。

《石桥歌》提醒:
“学道人,去思己。”

悟真《读周易参同契》:
“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其意则象捐。”

这些信息,是告诉学人,回归自身,用各种象去影射真义。

谷神玄牝,悟真的理解摘来给大家。
《悟真篇中篇》:
之三九
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黄金屋里之明珠,又一个象,与谷神相映成趣。

之四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
饶君吐纳经千载,怎得金乌搦兔儿。

明明告诉,玄牝之门不是口鼻呼吸。
再一个象,金乌玉兔相追逐薄击,反观自身,忘象取意。

清阳再释玄牝。
玄牝,是两处,不是一处。
玄,是一处。牝,是另一处。
玄在上,牝在下。
一玄一牝,一实一虚,一有一无,一黑一白,一坎一离,一乾一坤。
坎离乾坤更加不好懂,就从虚实有无下手。
反观自身。
你有身,是什么支撑着有身,是虚空。
只知有,而不知无,是世人的可悲。
清阳反复叮咛,要在虚无处入手。
玄牝,亦是橐龠。橐龠,亦是玄牝。
玄与牝,同出而异名。
橐与龠,亦同出而异名。
玄牝橐龠,亦同出而异名也。
常道,在非常道里隐藏。谓之知白守黑也。
图示之。


玄之牝之,虚实有无黑白,一目了然。

复作《玄牝门》长句,详列各种象,及各象之操作,乃至修炼之药物火候尽备。学人得之细味之,冀有所得。

昆仑顶上有扇门,门里安个马头琴。
清风徐徐弦颤颤,如何醉倒一个人。
瘦瘦身子团团脚,头上顶个日光轮。
扶起先生问究竟,山人乃是凤凰神。
坐进河车游霄汉,一斛珠子美酒伴。
投向他家不死乡,缘是黄婆将我唤。
玄牝玄牝玄又玄,北方常向南方看。
一轮红日升扶桑,引得婴儿动两弦。
门上关锁轻拨动,一口真气徐徐送。
送时封住太玄关,渐渐守到风涛涌。
至此须要澄心神,急急打开紫府门。
迎面来个黄婆婆,怀里抱着俏婴儿。
笑问婆婆迎阿谁,他说主人即是客。
母之母兮神不神,主人乃是身外身。
一个归客车上坐,须识昼夜随形人。
玄非玄兮日月轮,日月相合夫妻真。
牝非牝兮河上神,下手先摘水中银。
玄牝如有还如无,有无如龙亦如虎。
打开天门运水火,颠倒大小两个国。
真气辉辉星斗暗,还归混沌活泼泼。
年中用月顺寒暑,日中二六为时刻。
屯蒙抽添复又姤,出玄入牝细打磨。
此是玄牝真内景,便捷语言何须多。

守玄牝之法,以绵柔之意,而不用力,故曰用之不勤。
勤者,劳苦也。
在玄牝里来去,如春阳化雪,渐消渐融,徐徐图之,不可急进。若呼吸尽柔,声音尽息,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是之于2020.8.2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研读》之【第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od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