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向雄读《论语》之:名不正,言不顺

向雄读《论语》之:名不正,言不顺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1:12 被阅读112次

  记得,好些好些年前,单位搞了一个“建言、建议”的活动,发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单位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年轻真好,满身是热情,于是乎我理论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自小而大,一二三四,层层剖析,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中肯的、自认为正确的建议,洋洋乎近五千言,差不多赶上《道德经》了。可,久久没见啥反馈,直到有一次和领导吃饭,酒酣之余,谈及此事,领导竟一脸茫然,全不知我曾经有过“那么好”的建议,这酒,热了身,心却从此凉了。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经历的这事倒是个很好的注解——我不是领导,却去思考该领导思考的事。但这个说法还是有些消极,积极的则应是“在其位,谋其政。”因为,我们都在某个位置上,或上级下级,或朋友,或亲子,或岗位,都有一个名,如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领导或员工、长辈或晚辈……日常在不同的场合,别人怎么称呼自己,那,就是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名”,在这个名分上把相应的事情做好了,孔子称之为“正名”。

  谈孔子的“正名”观点,还得从卫国说起。

  一次,冉有陪着孔子游览国都,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孔子突发感慨:“这卫国人真多啊!”

   若是别人,可能也就附和说:“嗯,真的是人多啊!”但这个长见识的机会冉有可不会错过,问到:“既然这么穷,那怎么办呢?”

   “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富裕起来。”孔子想都不想就说。

   “那么,如果富裕起来了,又该怎么办呢?”冉有继续追问。

   孔子笑了笑,很满意这弟子,于是说:“那就想办法教化百姓。”

  这是孔子第一次去卫国,还有宏图大展的热情,虽然当时君夫人南子名声不好,但参与国政能任用贤人,卫国政治还算稳定。但之后,卫国太子蒯聩不耻南子的恶名,试图杀掉南子,事情败露,太子蒯聩出逃。没了太子,没了继承人,卫灵公找了几个儿子,要么不合适,要么不想做太子,最后,竟找了自己孙子——原太子蒯聩的儿子辄做了太子。

  这下,事情开始乱了。卫灵公死后,孙子辄继承了王位,后世称之为卫出公。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卫出公的老爸——原太子蒯聩并没死,反而要回来与儿子争夺王位,最后还居然打胜了儿子,得到了王位,后世称为卫庄公。

  卫国这剧情,一波三折,全是反转,没被拍成电视剧,却也可惜了。想是卫国这“父子争位”让孔子觉得很恶心,因而才提出了“正名”的观点。

  提出这观点的缘起,是来自于子路的粗鲁。

  孔子在卫国闲居多时,虽无权,却也名满卫国。卫国政权更迭,旧属被黜,急招新人,这个时候,子路似乎看到了孔子出仕掌权的机会。

  于是,在和孔子闲聊中,就问孔子:“假如卫国国君准备让您主政,您打算先做什么呢?”孔子于卫国政乱的根源看得很清楚,认认真真地说:“一定是先正名分。”

  听到这句话,子路忍不住笑了,不谈国策,而去谈什么“名分”,听也没听过,就取笑孔子说:“真是这样想吗?您真是迂腐啊!为什么想到正名分呢!”

  子路这无礼至极的态度,深深惹怒了孔子,忍不住用了粗鲁的词教训子路:“子路啊!你真是粗鄙不通啊!一个君子,如果对于他所不知道的,就像有疑问一样,隐忍不说。不像你,说话前都不想一想。”

  人愤怒起来,精神会非常集中于一点,孔子也是如此。接下来就一气呵成,说了一段关于“正名”的道理。

  孔子说:“如果名分不清不楚,所说出的政令就不能顺利正确地传达;不能顺利正确地传达,别人就不知道具体怎么办,事情很难办好;事情如果不能办好,礼乐也不会符合礼制,难以兴盛;礼乐制度不兴盛,从礼乐制度中衍生的刑罚就很难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去遵循律己。所以君子名分定了,传出来的政令,合理的政令别人才好去施行。”

  最后,还不忘继续教育一下子路:“所以,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不会想也不想,随随便便地说出来的。”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而其中的“名不正,而言不顺”,演化出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名正言顺。只不过我们用的时候,已经忘了孔子的原意。

  实际上,名正言顺,要说的是各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要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就像《大学》中说的那样:做领导的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下属,却不必事事操劳,越俎代庖;做下属的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要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完成;做子女的,要将心比心,体会父母的需求,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有慈爱之心,呵护照顾自己的子女;和同事、朋友交往,要有诚信,不欺人,更不自欺。

  能做到这些,就是名正:说出来的话合理了,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身份了。也就能名正言顺,名实统一。

(向雄读《论语》之九十九)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名不正,言不顺

    记得,好些好些年前,单位搞了一个“建言、建议”的活动,发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单位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年轻真好,...

  • 《论语别裁》:文化杂货铺(缩减版)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言之必可行也”。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老先生先正《论语》的名,正...

  • 从文学、文艺、文化谈文化传播

    论语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想要把文学、文艺和文化从言理顺。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是《论语》中的名句,因为至今我们都时常引用,而且使用门槛很低,自古都...

  • 《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

    很多人向孔子问过政,齐景公是君主,孔子建议他确立国家管理的原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是重臣,孔子告诉他,政就是...

  • 名不正 言不顺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

  • 创业不易 域名切莫“为所域为”

    《颜氏家训》有曰:“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 [见成语知国学]《论语》成语集萃(4)

    注:第一段为“原文”,第二段为“译文”,之后是“成语及释义”。 《论语·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名不正,言不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fu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