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21

作者: 西莲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21:41 被阅读131次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七章    大乘经典撷粹

第五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菩萨处胎经》《维摩诘经》

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二、《菩萨处胎经》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

附:

        为加深对上述经文的理解,我们择录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和德国量子力学家普朗克的有关论述,并推荐美国超炫理论专家、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三篇代表作。

(一)爱因斯坦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二)普朗克

      对原子研究最后的结论:世界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所有的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

(三)加来道雄

      特别推荐美国超炫理论专家、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加来道雄三篇代表作:《超越时空》、《平行宇宙》和《不可思议的物理》,让我们从科学的成果进入佛学的实相。

三、《维摩诘经》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无缚无解,不然不灭。

        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即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净则佛土净,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不二法门。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

        修学为空,不以空为证。

      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相关文章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21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七章 大乘经典撷粹 第五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菩萨处胎经》《维摩诘...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47

    第三篇 净土篇 第五章 净土切要问答 第五节 净土切要问答(五) 问: 净土修学有哪些要点? 答: ...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3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三章 性空说 第五节 真空妙有 古德偈示安住真空妙有: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 ...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2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三章 性空说 第三节 法印甄解 “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法印”是...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7

    第二篇 通途篇 第六章 鼎盛的唐代佛教 第二节 四预流支 四预流支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名相,是证入圣者之...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0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二章 缘起及因果说 第一节 缘起说 三、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 如来藏缘起,又作真如...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9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七章 大乘经典撷粹 第三节 《楞严经》 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8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七章 大乘经典撷粹 第二节 《华严经》《大般若经》 一、《华严经》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20

    第二篇 通途篇 第七章 大乘经典撷粹 第四节 《圆觉经》《法华经》 《梵网经》《璎珞经》 一、...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14

    第二篇 通途篇 第四章 会三归一说 第二节 会三归一 天台判教——五时八教,佛在最后一时即法华涅槃时开...

网友评论

  • ac9607d524e9:二,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西莲:@诗词唱和 宇宙万法、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感恩点睛!南无阿弥陀佛……:pray::pray::pray:
  • ac9607d524e9: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西莲:@诗词唱和 化仪四教,是释尊当年说法的一个特点,其中就有“不定”一说,啥人听法:声闻人听的是声闻法,……通教人听的是通教法……故此不定。南无阿弥陀佛……:pray::pray::pray:
    ac9607d524e9: @西莲 定与不定之间。
    西莲:@诗词唱和 充分显示了佛说法在方法上之化仪四教的特点:顿、渐、秘密、不定。感恩点睛!南无阿弥陀佛……:pray::pray::pray:

本文标题: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uz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