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长篇《呼兰河传》,作者幼年丧母,跟随祖父生活。
在作者笔下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花草丰美、生命力旺盛的地方。从“呼兰河这个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到“花园里明晃晃,红的红,绿的绿,新鲜亮丽”,花园里的昆虫有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在这个园子里作者跟着祖父学栽花、拔草、下种、铲地,区分狗尾草与谷穗,还可以摘黄瓜、追蜻蜓,浇水玩。玩累了,就在园子里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下,不用枕头,不用席子,脸上遮上草帽就睡了。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
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得,都是自由任性的。这里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哪里就爬哪里,黄瓜愿意结几个就结几个,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这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园子。
祖父的慈爱给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允许她随便玩,允许她瞎胡闹。祖父的爱放飞了作者的天性,在祖父融融的爱的包围下,她有了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
回想我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图书,没有大人陪伴,几颗小石头就够我们玩一天的,一把跳绳能被我们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上学路上几个小伙伴蹦蹦跳跳,你追我赶,笑声不断。
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挑蓬蓬、摘野果、偶尔才能吃一次的冰棍……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还恍如昨日,记忆犹新。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不觉得苦,我们记住的只有快乐。
现在的小孩子,虽然人手一个ipad,手机玩得比我们还溜,但他们的童趣、笑声也少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孩子缺少快乐?孩子的幸福笑声哪里去了?是什么把孩子的笑声淹没了?
孩子们被如山似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被家长剥夺了自由,孩子的心一颗颗破碎了,对生活好像没了希望,也就没有了笑声。
孩子的童年到底去了哪里?孩子的童年被急功近利的家长们剥夺了,他们被“不要让给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标语洗脑,逼着孩子学习,赶着孩子学习,学校、辅导班、家,三点一线!童年的定义只是小学时期以及上小学的前两年,并没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童年时期功利点说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学会玩,学会基本的自理。至于知识的储备,本该是顺其自然,让孩子在自主的情况的下学习。
我想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把童年还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