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孙子兵法读书军迷
读《孙子兵法》之四:速战速决

读《孙子兵法》之四:速战速决

作者: 潘武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23:15 被阅读189次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核心思想是速战。

孙子的逻辑顺序,先是庙算、“五事七计”,看有没有胜算。胜算在握,决定打了,接着算,算什么呢?费用预算,算要花多少钱。

   孙子开始算了,要多少兵马,多少钱。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驰车就是轻车,战车,一辆战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所以一辆战车是七十五人;革车是辎重车,后勤部队,一辆革车配十个炊事员,五个保管员,五个管养马的,五个管砍柴打水的,共二十五人。所以一千辆战车,一千辆革车就是十万人,称十万之师。

千里之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费二十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吃,还有迎来送往的使者宾客,车甲器械的修缮,胶漆之材,都是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费千金,十万之师才能运转。

所以《孙子兵法》第一篇讲实力对比,风险评估,胜算几何,第二篇就讲费用预算,资源保障,这和我们经营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样。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战争是为了获利,如果打的时间太长,消耗太大,就得不偿失了。长期征战,国家就拖垮了。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打仗拖得时间长了,后方和外交都会出问题。如果兵疲气挫,力尽财竭,列国诸侯就会乘你的危机而起兵进攻。到那时,再有智谋的人,也束手无策,所以用兵只听说过老老实实的速决,没见过弄巧的持久。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经营和打仗一样,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其实比打仗的胜算还低十倍。因为打仗就是两方打,不是你胜就是我胜,经营是你不知道跟谁在打。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不要一脸无辜:“怎么会这样?”不能“成功了都是自己伟大,失败了那是环境变化”。环境本来没义务等我,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役不再籍”,就是一次征兵就解决问题,不要仗打了一半,人打没了,又回国征兵。

   “粮不三载”,这要求更高了。“不三载”,就是两载。去的时候带一次粮食,回来的时候再送一次粮食给军队路上吃。中间吃什么呢?“因粮于敌”,吃敌人的,能克敌拔城,得了他的储积,就不用国内运粮了。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看来做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

《孙子兵法》反复算这些账,就是强调战争很贵,人很贵,马很贵,牛很贵,粮很贵。战争成本很高,打不起!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qí)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战事拖久了,就力屈财竭,从政府到百姓都要破产了。原野之民要运粮输饷,以财粮力役供军之费,家产内虚,十去其七。

   政府要供应军火物资,战车战马、甲胄弓弩、戟和戈是一类,是杀敌的武器;“楯”和“蔽橹”,都是可以遮住全身的大盾牌;“丘牛大车”,辎重车和拉大车的牛;这些物资,十去其六。

所以智将一定想到要吃敌人的。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的二十钟。

为什么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二十钟呢?因为二十钟,是我们运一钟粮食到前线的成本!千里运粮,靠牛车拉着,比人走得还慢,要劳伕力役,要运粮部队保护。出发时运两万一千钟粮食,运粮部队去的路上一路吃掉一万三千钟,到前线交割一千钟,再带七千钟回来路上吃,不然就饿死在半路回不来了。就这么一笔账!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军队开出去,必须给士兵一个杀敌的理由,让每个人都成为“激情杀人”的亡命徒。这就要利用人的感情。有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生命危险,一是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也不顾;二是贪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为什么呢?要缴获俘虏对方十辆战车,我们知道一辆车的编制是七十五人。阵车之法,五车为队,设仆射一人,十车为官,设卒长一人。所以十车是一个七百七十人的战斗编制。要把他们全俘虏了,我方投入的至少上千人。这一千人如果全部封赏,那滥赏无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国家也没那么多钱。

所以“赏其先得者”,就是夺得第一辆战车的士卒。因为先得者,往往是倡谋者。他先发动,大家才跟着一哄而上。

攻城也是一样,第一个登上敌方城墙的人,一定中大奖,这样才能人人奋勇争先。所以对于站在后面指挥的主帅来说,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去的,是和指挥战斗同样重要的事情。因为你如果搞不清楚该赏谁,下回就没人奋勇争先了,那啥指挥也白搭。

交战本身是相互抢掠军火物资,以敌益己。

如果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那不是胜,是两败俱伤,只不过对方败得更惨而已。

   所以孙子的思想是“求全”,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把敌人也保全。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战的思想,和速战的思想。

相关文章

  • 读《孙子兵法》之四:速战速决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核心思想是速战。 孙子的逻辑顺序,先是庙算、“五事七计”,看有没有胜算。胜算在握,决定打了...

  • 谋战

    数读《孙子兵法》初读,枯燥;再读,有品;三读,拍案;四读,思考。《孙子兵法》的始计篇中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六)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兵法] [格局拓展] [思维] 第四章 军形...

  • 2018-09-05

    《孙子兵法》之个人读后感 未读《孙子兵法》之前,我不知道对于我现阶段而言读《孙子兵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的主要原则|可量化研究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的主要原则 《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二篇,分为五章,主要讲:战争费钱,速战速决,降低...

  • 先胜,后战

    最近,读华杉解读的《孙子兵法》,从个人认识角度,有几点感触较深,共享之。 一、先胜而后战。在华杉看来,《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始计篇”——复盘

    读华彬老师《孙子兵法》“始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

  •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一)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兵法] [格局拓展] [思维] 目录 这本书...

  •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三)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兵法] [格局拓展] [思维] 不能胜利就要...

  • 《孙子兵法》-概述

    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十一家注孙子》 复盘笔记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孙子兵法》之四:速战速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cf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