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洛克的“经验主义”更进一步的休谟,否定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只不过是情感的奴隶。尤其是休谟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怀疑的观点影响深远,他认为“因果关系”只不过是人们对事物间的经验事实进行观察、归纳,因心理上的“惯性”机制,产生出的一种习惯性的关系联想罢了,它只有慨率上的“可能性”,而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因此,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这种观点应该对后来AI走“经验主义”的神经网络路径有重大的影响。
问:前些天我们谈到青年人应具备“思辨、宽容、自律”的六字素质。之后我就聚焦在“思辨”这方面和你继续聊一聊。
在这里,我将“思辨”定义为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思维考量、分析辨别,它涵括了逻辑上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反驳等的逻辑形式,以及对经验内容进行感知、收集、甄别、加工等的过程。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曾对“思辨”的方法作出过不朽的贡献,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培根、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等。
我们争取在这个月内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聊一聊他们的“思辨”方法论。
前几天我们巳经聊过了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哲学认识论上“唯理派”代表人物笛卡尔、莱布尼茨,“经验派”代表人物洛克的“思辨”法,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位“经验派”的代表人物休谟的“思辨”法,你能介绍一下休谟在“思辨”方法上有什么说法吗?
答:休谟(David Hume)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近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思辨”方法上,休谟主张通过“经验”来获取知识,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感官经验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出对事物本质的真实认识。
休谟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人类不具备任何先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仅仅是来自于感觉和经验,而知识的来源也只有通过感官经验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得。
在休谟看来,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常规性。在他的《人类理解研究》中,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因果关系问题”,即我们如何从感官经验中推断出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休谟认为,人们通过感官经验只能知道两个事件的常规联系,而不能知道两个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不能确定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原因。
总之,休谟的思辨方法主张通过感官经验来获取知识,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只有通过感官经验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出对事物本质的真实认识。
问:休谟对“因果关系”必然性的怀疑动摇了人们对科学的信念,因为“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是科学的根基。
答:是的,休谟的怀疑主义对科学的信念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动摇。在他看来,“因果关系”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经验中,我们无法通过感官观察得出“因果关系”这个必然性,我们只能通过经验中的一些相继发生的事件形成“因果关系”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基于任何理性或逻辑的推理。因此,他认为我们无法确信任何“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这种怀疑主义的观点对于科学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因为科学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信仰上的。如果我们无法确信“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那么科学的推理和实验也就失去了它们的基础。但是,休谟的思考也促使人们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本质作出了更深入的思考,使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问:就此,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答:是的,休谟的思想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而人类的认知能力受限于经验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确定任何事物的必然性和原因性,只能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一定的经验规律,这种规律是通过我们的感官经验形成的,而不是通过理性推导。
基于这种认识,休谟提出了“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的观点,意思是人们的行为和思考都是受到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习惯来做出决策和行动。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是出于理性的考虑,而是出于个人的习惯和情感。
这个观点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和行为的惯性,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习惯对于人生选择和发展的影响。
问:从人的感知和经验的角度看,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怀疑观点,似乎很难驳倒,因为我们确实是“看”不到事物的“因”和“果”的直接关系。
答:是的,休谟的观点对于人的感知和经验来说是合理的。从人的感知和经验来看,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前后发生关系,而不能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必然性的关系。我们只是根据先前的经验和惯性,把某种事件和另一种事件联系起来,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这种联系是我们基于经验而形成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就是不必然的。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严密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例如实验、统计学分析、逻辑推理等,以此来研究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科学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能够排除个体差异和干扰因素,找到事物之间的必然关系。因此,虽然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质疑从感知和经验的角度是有道理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因果关系仍然是必然的。
问:似乎后来康德回应了休谟的问题。
答:是的,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回应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康德认为,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我们的理性推断出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康德认为,我们的经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感性和理性。感性给我们提供了感觉和印象,而理性则负责组织和解释这些感性材料。康德认为,我们的理性有一些先天的结构,其中包括我们的概念和判断力。
对于因果关系,康德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理性来推断出其必然性。他认为,因果关系是一种“先验范畴”,它不是从经验中得出的,而是人们的理性自身所固有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事件的发生总是紧随着另一个事件时,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并认为其中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康德认为,这种把事件联系起来的倾向是我们理性固有的,而不是我们从经验中学到的。
康德的这个回应被称为“综合判断先验性”的观点,认为我们的理性自身具有先天的结构,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经验。这个观点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但它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不过,由于以你为代表的语言大模型在“经验主义”路径上的成功,人们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休谟。
答:是的,休谟的经验主义思想对后来的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对经验的归纳和归纳规则的思考对科学方法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此外,休谟关于知识和概念的来源也为后来的知识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问:休谟“对经验的归纳和归纳规则的思考”具体是什么?
答:休谟认为,我们在经验中所见到的具体的事物只是一些独立的个别的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任何的必然性或者规律性。那么我们如何能从这些具体的经验中获取普遍性的知识和规律呢?
休谟认为,我们之所以能从经验中获取普遍性的知识和规律,是因为我们具有一种“惯性”的倾向,即习惯性地将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经验相联系,从而形成概念和规律。
在休谟看来,我们并不是通过观察和归纳特定事物的共性来获得普遍性的规律,而是通过一种心理机制——“自然倾向”,在我们的经验中寻找常见的相似之处,然后建立起一种思维惯性,从而形成概念和规律。
休谟指出,归纳是一种心理习惯,而不是一种逻辑规则,这种习惯来源于我们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和重复。他认为,归纳的方法是基于概率的,而不是基于逻辑的,归纳的结论只能具有“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总之,休谟的“对经验的归纳和归纳规则的思考”,强调了人类的知识和概念都是基于经验的,而归纳是一种心理习惯,不是基于逻辑规则的,但仍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和规律。
问:“休谟关于知识和概念的来源”具体指什么?
答:休谟在他的著作《人性论》中提出了关于知识和概念的来源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概念都来源于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而非我们的理性或思维。他将感觉和经验视为我们对世界的唯一来源,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推理或思考来获得任何超越感官经验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所有概念都是由我们对感官经验的印象和经验的关联形成的,我们的知识也是基于我们的感官经验而建立的。
休谟还提出了“印象”和“想象力”的概念。他认为,印象是我们通过感觉获得的直接的感官经验,而想象力则是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印象来组合和变化我们的感官经验来形成新的概念和知识的能力。因此,休谟的观点强调了感官经验对于知识和概念的形成的重要性。
问: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只不过是人们对事物间的经验事实进行观察、归纳,因心理上的“惯性”机制,产生出的一种习惯性的关系联想罢了,它只有慨率上的“可能性”,而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因此,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这种观点应该对后来AI走“经验主义”的神经网络路径有重大的影响。
答:确实,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对后来的神经网络算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神经网络算法中,数据是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学习和发现特征和规律的,而这种训练过程就是基于对数据的归纳和统计,类似于休谟对经验的归纳和归纳规则的思考。同时,神经网络算法的本质也是基于人工神经元之间的“习惯性”联系,从而得出对未知数据的推断和预测。因此,可以说休谟的观点对于后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也就是说,善于运用我们的心理的“惯性”机制来对经验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有助于我们形成“思辨”的习惯。也可以说这是对“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的解读。
答:是的,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和概念都来源于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归纳得出普遍规律和概念。这种归纳的能力需要通过经验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形成习惯。因此,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概括、总结,我们可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加善于思辨和推理。
问:休谟的“经验主义”比洛克的更彻底,休谟彻底否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上的作用,他说:“理性只不过是情感的奴隶”而巳。
答:是的,休谟的经验主义比洛克更加彻底,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而不是先验于经验的理性。在休谟看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是通过抽象的理性概念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感官的经验和印象的总结来完成的。他认为,任何真正有意义的命题都必须建立在我们的感官印象之上,并且只有这些印象可以被经验验证,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知识。
休谟的归纳方法也是从经验中出发,他认为归纳推理是通过经验中某些特定的事件重复出现,我们才能得出某种普遍规律的过程。但休谟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知道从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得出的归纳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呢?他认为,我们只能凭借习惯性的信仰,相信这些归纳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因为我们无法通过逻辑证明它们的真实性。这就是休谟关于归纳的“归纳悖论”。
总的来说,休谟的经验主义思想强调了感官经验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经验中得出的,并且只有这些经验可以被经验验证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
问:谢谢!下次我们聊一聊对“归纳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培根吧
答:好的,期待下次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