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言:“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
1937年,日军入侵,我大好河山大半沦陷,政府与众多北民流亡西南,此为第四次南渡。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阳,掩退在现象背后的是阴,阳实阴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抑或参半。传之于世的历史总是在客观中夹杂诸多主观意念与目的,不可尽信,因为任何历史的存在都有时、位、人的因素。
我所了解的日军侵华的那段历史,仅限于教科书和影视剧,是粗线条的大苦难、大悲痛、大壮烈。读岳南《南渡北归》,让我看到了那个历史时期很多不为世人所了解的脉动和国士的仁勇与悲情。
今日读到陈寅恪辗转南渡,孤岛逃亡的一段经历震惊感叹不已。
珍珠港事件爆发同日,日军进攻港岛,滞留在港岛突不出重围的陈寅恪一家性命堪忧。国民政府派飞机飞抵港岛,抢运战前滞留在港岛的国民政府要员和著名文化教育界人士,生死攸关的最后时刻,“三百年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史学大师陈寅恪,当之无愧在抢运之列。
可是当陈大师接到朱家驊密电,携妻带子赶到机场时,却被无情地挡在圈外。
阻挡者是蒋介石的“老二”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夫人宋蔼龄、女儿、随从、保镖、洋狗,被挡在圈外的还有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文化人士郭沫若、茅盾、蔡元培夫人等。凄雨寒风中这群文化名流悲愤交加,徒叹“奈何!奈何!”孔氏家族恃权放浪如此,蒋家王朝、国民党政府腐败可见一斑。
社论舆情传到已于先期陆续到达西南联大的师生耳中,群情义愤,陈寅恪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历史系学生以悲怆语气说“著名史学教授陈寅恪导师命运似不如一条洋狗。”
国家之败,多由官邪,阿堵通神,贻害万方。《易经》卦变多由内而外,倭寇践华,缘国危弱,内蠹摧亡。
伏案读之,叹之又叹。几度神回大唐,似看到国家危乱中,杜甫穷孑一生,漂泊流离之身。感叹陈寅恪先生,一叹穷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战乱之中,颠沛流离,无力维生。二叹大师深陷孤岛苦难待变的日子,犹自强撑病弱之躯倚床读书,无论身陷囹圄还是穷途末路,书,都是古往今来知识分子的精神食粮,是穷困迷茫中的慰藉,坚持的力量。三叹只闻朱自清义不食美粟,不知陈氏大师以贫弱之躯,壮怀激烈,怒弃日宪袋米。大义斥责宁死不食,气节感天动地。
感佩唏嘘,胸中热流涌注,我中华儿女,忠胆赤诚,我华夏文明,永不绝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