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接口


二、本草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警世之言,在于告诫人们,做事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二零零八年前后,谢娜有次感冒,呼吸很难受,C市第X医院的一位中医,一张处方,四付草药就给治愈了。在谢娜寻根究底的追问下,那位中医告诉患者:核心还是要平时多锻炼,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这是一张经典的呼吸道感染处方,当时病历本上只有药名,没有剂量。这张处方谢娜一直保存着,一感冒就用这张处方抓药吃。
多于谢娜来说:有了这张处方就如获至宝!解决了她的问题,谢娜最怕感冒,一感冒她就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要是鼻涕、咳嗽、胸焖、气喘、发烧一起来的话,更是招架不住。
而且,药店买的那些感冒药,无论吃什么,吃多少,都治不好谢娜的感冒。
所以,当X医院的这位中医,一张单子就把谢娜的感冒治愈了的时候,谢娜就多了个心眼,把病例本上开的中草药全部备份了下来。
但是没有剂量,谢娜就自己估摸着开草药量。一般都是每一味药在十克左右。甘草和法夏等,一些拿不准的草药,就控制在三到五克左右。
今天终于破了记录,把枇杷叶、桑叶的剂量各加大到了十五克,把以前忘记了的牛子也加了进去,抓了十克,这下好了,抽丝剥茧一样的,药到病除。要不,停留在十克左右,总是治愈得有点不彻底。
想起老爹曾经说的一件事:曾祖父是中医,闻名乡里,但曾祖父年轻的时候,从不给人看病,直到五十多岁了,才开始行医。
传闻曾祖父的先生对曾祖父说:“定和尚!看病的医理你是学会了,但你去给人治病,没有那么多人给你死!”
曾祖父的老师之所以如是说,因曾祖父性情刚烈,又年轻气盛,开药下的剂量很猛,是药三分毒,万一药下过量了,患者服了药,是真的会出人命的。
好在曾祖父有自知之明,年轻的时候还真的牢记他老师的教诲,不轻易给人看病。曾祖父也算是民国初年的实业家,守着他祖上的产业,远远近近的田庄和山城的几十间矿铺,维持经营和生计。
到了五十多岁了,性情趋于沉稳了,才陆续的行医。但时代又变了,到了曾祖父晚年的时候,政治运动,因为家庭划分的成份不好,不准他给人看病。
曾祖父医术好,虽不能包治百病,但一般大大小小的毛病、或者突发疾病,只要他及时医治了患者,还是药到病除。
那年月,穷苦人家,大字都不认得几个,断是鲜有人会学医的。所以方圆几十里,都难得有一个医生,中医学得好的人,开的药能治好病人,名气自然就传开了。
中医,草本之道,玄就玄在:药不对症的话,哪怕你开车装药,都没有用。开的中草药,如果与患者的病症不一致,你吃一车的药都没有用,因为吃了,也还是治不好病。
而如果开的草药,是对症下的药,吃几副药就完全好了。或者是症状有所好转,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实时脉像,再来调理下一阶段的疗程,步步为营,直到完全康复。
这跟西医的治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那么多量化的指标。中医看的是人体整个生理系统的运转,脏腑和经脉气血的运行。号脉是致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号脉号得准的医生,只要探下脉,基本就知道患者的毛病是出在哪个环节,然后对症下药。而号不准脉的医生,就基本看不好病,因为开的那些药,不对患者的症状。
“没看对病,吃一车的药都没有用!”这其实是患者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人们常说的庸医,言外之意:“庸医,治不好病的医生!”。
曾祖父五十几岁才开始行医,因为他治疗好了很多病人,所有名气就在乡里传开了。
俺爹曾说:“即使那时的政治运动,曾祖父晚年家庭成份划得不好,都说要跟黑五类划清界限,但依然阻止不了,来求医治病的患者。”
有的人病得急,急症,不去及时救治,是会死人的!所以病人的家属就连夜赶过来找曾祖父去救人。
俺爹说:那时候,曾祖父住的老宅附近,有一条小河。病人的家属,都是在黑夜,沿着河堤走过来,找到曾祖父,连夜赶过去救人。
那时候的曾祖父,看病都是晚上沿着河提走去患者家,从不走大路。因为走大路,会碰上相关的人士,阻止给患者看病,要划清界限。
早几年,都在说医患关系紧张。但在属于曾祖父的年代,医患都是心心相印啊,不约而同的摸黑夜,沿着河堤赶夜路,迎来送往、只为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因为救人于生死之间,有些治愈好了的患者,人之常情:为了表示感谢,就会赠送曾祖父一些土产:鸡蛋、河里的鱼干、泥鳅等,曾祖父不收受,患者的家属硬是要曾祖父接受,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谢之意。
基于此,早年还算阔绰的曾祖父,虽然被没收、充公了全部的家产,就算是一九六三年的自然灾害,大灾荒时期,曾祖父的生活还是不成问题,他有一技压身。
俺爹说:他就曾亲眼看见曾祖父救活了,一个家属开始准备后事,拿着去埋了的人。事发时,患者已经奄奄一息,好像已经停止了呼吸。当时,曾祖父说:且慢!然后吩咐旁边的人,立即去挖来了三簸箕黄土。具体不知道当时曾祖父是怎么处理的,那个垂死的患者,慢慢就有了呼吸,生命体征就回阳了,硬是被曾祖父从阎王那里抢回了一条命。
也许,这一切,也正是曾祖父年轻时不看病的原因吧。人有探索求知欲,而出手又重的话 ,面临的未知状态是有风险的!而如果接招的对象,又刚好是病人的话,处境就更严重。
世间事,知徒者莫过于师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