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职场中,除了履行日常职责,通常也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于那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心理学家舒伯1970年研究开发了职业价值观量表,他认为人们在职场上无非是这13项价值追求: 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声望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往、舒适(环境)、安全感、人际交往(上司、同事)、追求新意。
1996年,我在上海南翔工作的时候,还没有想到这么全面,也没有盘整过自己。那时候就是一根筋,想的是,怎么能够用上自己的技能,怎么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技能的平台。
公司附近的环球乐园,全部是模仿欧洲的建筑。那个时候,常常有各国的剧团来演出。我注意到了有独联体各国来的人,于是在下班后,我们开始关注那里,并主动结交了那里的俄罗斯人。我念念不忘我学习的是俄语,总觉得应该经常练习才能心安。
我和先生开始运筹这件事。我们和俄罗斯的几个认识的人沟通后,知道他们也想多了解上海一些。又知道公司的老板在市中心有酒吧,我们就安排了几个俄罗斯人在那里做接待服务。那个时候,老外做服务员并不多见,所以还是这样做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但是一个俄罗斯姑娘问我:艾莉莎,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我的俄文名字是艾莉莎,我被问住了。印象中的俄罗斯人,一直很严肃,他们经常思考,喜欢从现象表面穿透过去,去想更深的东西。我后来遇到一个俄罗斯商人,也是这样,他说他喜欢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晒太阳,思考问题。
别说俄罗斯姑娘,我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件事的意义。后来就停止了。
我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开始关注办公室的经理。他们大方自信,呈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常常能够点燃他人。他们大部分人来自台湾,有的在日本工作过,都是老板请来的业界精英。我很欣赏财务部Q经理。
Q经理一个人在上海。她个子不高,特别廋,语言精炼,咄咄逼人。她总是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公司上下都有点怕她,但是又都佩服她。那个时候,大家审批还都是纸质单据往来,她常常在一堆堆的单据中,发现错误,严厉指正,从不手软。其实她的年龄也不大,但是比起她来,公司的其他女职员,看起来都是妈妈宠着的小姑娘。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就指她那样的吧!
Q经理想寻找一个人再补充她的团队。她让我推荐。她说我做事不错,应该身边的人也不错。我想到了我在家乡的两个妹妹,她们学习了财务之后尚没有用武之地,在老家做着其他事。我和Q经理介绍说,我有个妹妹,学财务,但是还没有工作经验。她说,没有问题,我会安排人教她的。
我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大妹妹到上海。我的妹妹做事也认真,白天Q经理和其他财务同事帮助她快速学习财务知识,晚上我和先生帮助她理解职场里的规则。我想妹妹那个时候也不容易,猛地换了一个环境,压力一定很大。她学习很快,不久就适应了。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我们跟随工厂的节奏,一天天重复做着事情,又觉得一天天成长。我在想着未来该怎么办。但还没有等我想好,有件事让我很快做了决定。 《明日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