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会听到或看到与风险相关的新闻或经历相关的事件。中国有句古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实上,我们能做的也很有限,发发评论,表达一下同情与关怀,然后呢?
如果与我们自己相关呢,
如果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呢?
生-当我们年幼时,父母是我们的大山,是依靠;
老-当我们衰老的时候,返老还童或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病-当我们生病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感受疾病的磨难,却要替我们承受疾病带来的压力;
故-当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去时,不知道是在哪一天以什么方式;
残-当我们不幸意外伤残时,未来还要继续。
今天早上,老姐说二姑的女婿得肝癌走了,我应该叫表姐夫吧。前几年,他干活的时候把小手指头弄断了,做了手术。当初做手术时,医生就说他的肝有问题,但他没有重视,今年在长沙检查发现是肝癌,前后没几个月就走了。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跟他们没什么交流,可以说连面都没见过,一直都是从我姐口里听到有关他们的事情,但是也替这个不熟悉的表姐担忧,未来会有多艰难,虽然亲戚朋友会给白包,但是又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又能解决多久呢,生活的苦还得她自己慢慢熬。
所以真的越来越觉得自己现在的事业特别有意义,我们的职业就是与风险赛跑!
生老病故残,这些风险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
保险最重要的保障功能,通过杠杆帮我们解决小概率大风险的风险转移,关注自身,关注家人和我们爱的人。
上周五与一个朋友聊天,刚刚一家四口自驾游了10天回来,为了庆祝她家大宝幼儿园毕业。每年她都会与老公孩子有3次以上的旅游3次,国外2次,国内1-2次,旅游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购物。
她每月都要去商场几次,每次她逛街必买衣服,否则她会很难受。她跟我说她最疯狂的一次是一个夏天买了30条裙子,每条价格都上千,但是很多都是当时看着特喜欢,但是买回去以后连吊牌都没摘下过,后来随手就送给了别人,很多后来怀孕生完孩子后穿不上了,又要买新的。
其实购物旅游是很多人的爱好,特别是女人,用朋友的说法,人活一辈子这么短,不能委屈自己。确实说的没错,但是真的可以只活在当下吗?
那天给朋友大概算了一下她家的费用情况。
两个孩子,大宝幼儿园3年,每月6000左右,一年就7.2万;补习班上了6个,每年将近6万,有的上了2年,光幼儿园就花了约50万,后来又算小学,中学,大学,还有差不多120万;而她家二宝才一岁,即使不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也还有差不多170万的教育费用。两个孩子加起来有近300万的费用,这些都还是上公立学校,不考虑出国留学,上基础的补习班的前提下。
一句话,300万在向她招手呢。
教育费用对她来说是刚性费用,不管怎样她都要保证。但是以前她根本没想到费用有这么大,所有当期赚的钱都当期花了,月光族没有储蓄,没有任何规划,更不要说考虑父母生病,自己生病,未来养老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她深入沟通,通过她的收入支出的各项费用,帮她分析她的家庭财务安全情况,找到她真正关心和担心的问题,帮她建立适合她现阶段的保障规划。
保障规划,只是我们所有人生规划的最基础的规划,未来还有很多目标,梦想等待我们去实现。我帮她设立她的财务,事业,家庭,学习,保障等短中长期目标,定期地去回顾目标的达成。
但是保障规划也需要分层设置,通常我会分三层:
1. 财务安全-最基础的生活需要,那可能需要把不必要的生活开支砍掉,原来孩子每年要花约6万元报6个补习班的减少成2-3个或是取消,原来每月花上千元给孩子买进口水果的改成普通水果或者取消;
2. 财务自主-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不变,像现在一样每年保持3次以上的旅游,每次2万以上;每年花2万以上买高端化妆品;
3. 财务自由-未来的被动收入可以完全覆盖费用支出。
下面这个整理表就是我近期与另一个朋友沟通后帮她整理的初步的规划情况及目标设定。
她在一个咖啡厅里当副领班,也是一个喜欢提前消费,特别爱刷信用卡购物,也喜欢买化妆品的妹子,现在已经欠了银行很多钱,每月利滚利需要还很多钱,不敢跟家人说,只能跟亲戚借钱先还银行。
我通过跟她的沟通,帮她设定了每月还款7000元的目标,预计2019年5月底还清,19年底前存款5万元的目标。而她自己希望在两年后自己开一家美食店,现阶段就需要找到一个平台快速晋升店长,积累经验,现有的工作机会无论从收入还是经验积累上都无法满足她的需求。
开源节流,两手都得抓。


分享一个词:WISE
W-Wage 收入
I-Insurance 保险
S-Saving 储蓄
E-Enjoy 享受
一句话解释:消费有先后。所有的收入到手后,先扣除保险支出,再储蓄,最后才是投资,享受。
这个跟我们听到的四个帐户的原理是一样的,现金帐户,杠杆帐户,储蓄帐户,投资帐户。
1. 现金帐户-今天要花的钱:
我们会建议客户留出3-6个月的生活费以备不时之需,小资金不确定事件;
2. 杠杆帐户-明天的风险成本:
主要通过定期保障类保险转移病故残的风险;
3. 储蓄帐户-为明天准备的钱:
可以通过储蓄、保险(终身的/定期的,储蓄型/消费型)、信托等保证收益的方式解决特定的需求,要求安全性,确定性,比如:教育金、养老金、生病风险储备金、财富传承、债务隔离、合理节税等;
4. 投资帐户-持续生钱的钱:
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股票,基金,房产等,释放资金供给1,2,3帐户。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夜深人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如何实现,实现过程中会有什么障碍阻止我们实现,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障碍。这些都可以找专业的人帮我们一起梳理,提供解决方案并达成。
需要做的就是彼此信任,并共同努力。
写给未来的自己:
未来的你会感激现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努力奋斗的,做好规划的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永远不会嫌弃未来那个年老的、多病的、甚至有缺陷的自己,人生需要规划。
消费有先后,
规划要趁早。
附几张图:
图1/2/3:与老妈和自己相关的
我爱运动,从12年开始长跑每年参加一到两次马拉松,这个基因应该来源于老妈,小时候与老妈一起晨跑的记忆现在还很深刻。现在老太太年纪大了也很活跃,结识新朋友,吸收新事物,总能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老妈语录: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的,但归根到底属于那些身体好的,活的久的。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健康的体魄,这才是硬道理。



图4:大都会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2018年7月2日

网友评论
现代社会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重疾并不遥远,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在所有重疾中,有超过80%的是恶性肿瘤。所以,很多人在考虑保险时通常会优先考虑重大疾病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俗称大病险或是收入损失险,是上世纪80年代由医生发明的。
有的人错误的以为买了重疾险,生大病后就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重疾险的理赔按理赔条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
2. 达到条款要求程度赔付但有多年等待(如:严重阿尔茨海默症,严重帕金森病等);
3. 持续状态超过一段时间可赔付(如:脑中风后遗症,深度昏迷,瘫痪等);
4. 实施了约定的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器官移植器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从起源看,重疾险就是主要用来解决收入损失的。
另外,由于重疾产生的间接费用,如康复费,营养费,交通费,陪护费等,这些都是医保不能报销的。
直接费用,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有社保目录的限制和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限制。现在直接费用通常通过消费类的:中端医疗险解决,一年消费几百-几千元。
恶性肿瘤有五年生存率的概念,也存在国内国外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以及医疗误诊的现实,如果五年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更需要把保额做足。
重疾险很重要,特别能为人们所认可,但同时,重疾险绝不是保障的全部,只是健康类保障方案的一部分。
年轻人相对身体健康,保费便宜,健康类保障可以通过搭配:定期重疾(主要解决收入损失部分)+终身重疾(主要解决看病的间接费用)+百万医疗险来综合解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多次赔付的,有保费豁免的,提供增值医疗服务的产品,能让我们在面临风险时有更多的选择。而即使购买了健康保障类保险,我们也仍然要准备一定的风险储备基金,以备看病时的周转使用。
除健康类保障外,意外保障,寿险保障,以及养老等都需要综合规划,具体的方案设计,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配置,就像量身订制的鞋子一样,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