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举成名-下

作者: 青年小圣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8:09 被阅读8次

然而,有一个人却遗憾没能听到兄弟俩考中的好消息了,就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

前文我介绍过程夫人给予这2个儿子的教育是称职的,尽善的,为了让父子三人安心读书求学,负责了一应家务,可能是操劳过渡,没能安享晚年。苏母的去世无疑冲散了高中的喜悦,父子三人匆忙离京回家奔丧,按照古礼,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父亲苏洵再次带着2个儿子回到京城,幸运地赶上了一次北宋时期级别最高的一次考试——制科考试。

北宋时期的制科考试和苏轼兄弟进士及第的科举考试不一样,它没有固定时间,什么时候举行基本看皇帝心情,而且拿到准考证也是非常繁琐:

首先,要有朝中的大臣推荐;

其次参加一个预试,由六位朝廷大臣组成的一个考试委员会测试;

最后才能进入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

因为这个制科考试就是皇帝为了直接选拔那些特别优异的人才设置的考试制度,所以难度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北宋南宋加在一起,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只举行了22次制科考试,因此能赶上一次制科考试就已经要烧香了,更别说在制科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有些人很惧怕考试,平时学习很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发挥不稳定;有些人则善于学习,更不会做考试的奴隶,苏轼就是后者。苏轼高谈阔论深受仁宗皇帝赏识,立即给了个满分——三等。

北宋的制科考试虽然设有第一等、第二等,但是太高了,如同虚设,接下来是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最后有一个第五等,所以第三等实际就是第一名。北宋从建朝至仁宗皇帝朝一百多年里,只有吴育(副宰相)一人获得,可见苏轼的才能。他弟弟苏辙则考第四等,一样考中,可以说苏洵带着这2个儿子三年前后,在京城的这个场子踢的漂亮。

二十二岁进士第二,二十五岁制科第一,苏轼可谓一路过关斩将,在这般年纪,可谓少年才俊,后生可畏。有几个因素对于他是离不开的:

第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

第二,有非常扎实雄厚的基本功;

第三,有非常科学巧妙的读书方法;

第四,善于灵活运用知识;

第五,碰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欧阳修,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提拔他,夸赞他。

“学而优则仕”,现在苏轼考公务员成功了,成绩很优异,那么接下来肯定要分配具体单位了,我们很期待苏轼的仕途第一站会是哪里。

相关文章

  • (四)一举成名-下

    然而,有一个人却遗憾没能听到兄弟俩考中的好消息了,就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 前文我介绍过程夫人给予这2个儿子的教...

  • (四)一举成名-上

    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老苏带着大苏和小苏眉山启程,赶赴东京汴梁(开封),于五月到达,期间有一个小插曲这里要特...

  • 《增广贤文》ⅰ

    【每日一品】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增广贤文》

  • 读书笔记之 第一章 少年成名

    读书笔记——《康震讲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 弟弟:苏辙,字:子由。 一举成名,天下皆知。 宋仁宗嘉...

  • 七律二首

    (一)入考 十年学子心存志, 一举成名天下知, 不管暑伏瘟疫事, 飞书行筆若奔驰! (二)谢谁 一举成名天下知, ...

  • 成龙的贴身保镖, 跟随成龙30年却被炒, 只得十万遣散费引争议

    卢惠光开始进入成家班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配角的边缘徘徊。直到1994年卢惠光出演《醉拳2》才开始技惊四座一举成名,继...

  • 《情商》Day021

    凭借《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举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心理博士,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

  • For you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假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每日一典  一举成名

    每日一典: 一举成名 [拼音] yī jǔ chéng míng [解释]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一举成名-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bo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