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因何继位?

作者: 鲁愚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04:32 被阅读8次

    道光爷作为清史上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他的一生绝对是个传奇,我们今天不谈他是如何踢死自己不用功的大儿子,或者问英国俘虏英国国王的性别,还是他的过份节俭闹出的笑话,而是要认真地追问一下,他究竟是怎么做上皇帝的呢?

    嘉庆帝猝死,死因成谜。弥留之际既无临危授命,正大光明匾后亦无立储密旨。

    既然没有任何信物来证明道光帝继位的合法性,那他凭什么承继大统?后来据托津、戴均元说,是在嘉庆帝贴身太监的身上找到密旨的说法经不起任何推敲,首先,清朝是历史上对宦官管理最到位的朝代,宦官完全变成一个全职保姆的角色。绝对杜绝了东汉,唐,明之类的宦官专权的事情发生,即使后来的安德海,李莲英虽然宠冠一时,但绝对不可能权倾朝野。其次,立储密旨如此重要的国家机密文件,竟然会交给一个宦官保管,岂不荒唐?最后,所谓在该宦官处发现的鐍匣是上锁的,且不易开启。一般放置在正大光匾后的装有立储密旨的鐍匣是没有锁的,而是用封条封起来的,种种坏事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而且这是在绵宁登基许久之后才有的说法,和雍正的《大义迷觉悟》反复强调自己的正统性一样,更加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或曰:绵宁在天理教入侵紫禁城时身先士卒,英勇抗暴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仁宗的高度赞扬:有胆有识,身先捍卫,忠孝兼备,笔不能宣。所以在夺嫡之战中笑到了最后。可是当时皇三子绵恺也在镇压这些叛匪,为何没有获此殊荣?显然这一点也站不住脚。令人奇怪的是雍正,乾隆在继位之初便立下立储密旨,嘉庆这个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近乎古板的守成之君怎么会不了解?

    有人把事情的原因追溯到更久以前,乾隆帝十分钟爱这个长孙,虽不是很喜欢永琰,但是因为绵宁的关系,最终还是决定禅让于永琰,诶,等等,这个故事怎么这么耳熟啊?永乐、宣德和康熙、乾隆这两对祖孙皇帝都留下了类似的故事好吧。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光帝是奉了太后懿旨继位的。但是太后的懿旨很有意思:

    但恐仓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深所知,为此特降谕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位。

    既然大行皇帝“未及明谕”仅凭太后懿旨正位,在此前是没有先例的,保守派大臣能够善罢甘休?据说那只密匣在太后懿旨发出后不久就找到了,写的正是绵宁的名字,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么这位孝和睿皇后不仅后宫干政,肆意废立,甚至窃取国家最高机密,她势必和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对立起来了,这在慈禧之前的清朝,绝对是诛九族的大罪。而且太后懿旨的行文语气十分古怪,貌似有所不得已。是谁给了她这么大的胆子?又是谁给的压力?冒着诛族的风险,毅然选择下了这道懿旨?既然仅凭她的懿旨便可以承继大统,为什么不立自己的亲生儿子绵忻或绵恺?而且绵恺当年平定天理教之乱也是勇武非常,宣宗明令褒扬,绝非等闲之辈。她在皇位面前表现得如此大公无私,简直不可思议。道光帝继位后对这位仅年长6岁于己的后妈极尽孝道,母子关系融洽,得享天年。与之相对的是惇恪亲王绵恺,四次被罚,或罚俸,或降爵。年仅四十四岁便抑郁而终。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无论怎么解释都会漏洞百出,而且有悖常理。我想,雍正继位谜案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是基于人们的八卦心里,对宫闱秘史总是好奇心膨胀,而且他的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在国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他作为承上启下的人物,自然会得到一些注意力。还有就是“九子夺嫡”和清宫剧中高冷的“四爷”深入人心的缘故。至于道光帝的继位疑云被人忽略的原因,我想,或许是由于他在位时爆发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了痛苦的蜕变,更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国未来的道路上,关于他的那场离奇的经历也就被人淡忘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光帝因何继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dx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