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学在一起聊天。她说了一个她的想法,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哪有为什么,没有为什么。”
她在告诉我一件事,然后告诉我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一定是对的。
很多人只说自己怎么认为,却说不清为什么这么认为;只说论点,却不能很好的论证,还信誓旦旦让你相信。
也有很多人说了一大堆理由,你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却找不出到底哪里不对。明明逻辑漏洞一大堆,你就是轻而易举被说动摇。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有理有据地说服别人,能知道对方说的到底对不对,知道自己该不该相信对方,从而确定自己该怎么做。
因此,我想下功夫学点逻辑。
《好好讲道理》引言里写到:
又一本讲逻辑的书——真的需要吗?一百多年前,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查尔斯·皮尔斯说,每一个人都 “觉得对论证的技艺足够精通”。不过,有意思的是,咱们这些 “精通论证”的人,很少承认别人也有同样的本领。按皮尔斯的说法,在咱们看来,自己是讲理的,而别人呀,差不多都在胡说八道,所以我们真心实意地觉得,除自个儿之外,世人都需要 “学点逻辑”。
书中给出好的论证必须符合的五项标准:
1.结构的组织良好
2.前提与结论的真实性相关联
3.前提对理智的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4.前提足够支持结论之真实性
5.前提对各种可预见的异议构成有效的反驳
并把谬误按照它们所违反的好论证标准分成五类:
1.违反结构原则的谬误
2.违反相关原则的谬误
3.违反接受原则的谬误
4.违反充分原则的谬误
5.违反辩驳原则的谬误
书中讨论了六十种已命名的谬论,对每个谬误的讨论,都伴随有几个例子,且有回击谬论部分;当该种谬误在实际的争论中出现时,如何建设性地应对。
我要买Lady Gaga的新CD。这张唱片在排行榜上的冠军地位已经超过一个月了。肯定非常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犯着类逻辑错误,或许该时常提醒自己,判断任何事千万别有从众心理。判断一个说法是否有道理,是否值得我们积极响应等等,均和多少公众意见相应无关。
在科学和历史上那些曾被大部分人认可的真理,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后,流露出了虚妄的本质;反之,那些曾被多数人唾弃的歪理邪说,最终却被证明是真理。
这个例子犯了 “诉诸众议”谬误,当别人接受观点的理由,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已赞同,或者把没人认可当作反对某种论点的理由。
由于我想和你发生性关系,(前提)
我对你将来的职业有绝对的控制力,(隐含的前提)
你不想让自己的职业陷入困境,(隐含的前提)
如果你不想和我发生性关系,我将让你陷入困境,(隐含的前提)
所以,你得和我发生性关系。(结论)
不会有人相信这个论证的正当性,但人们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频繁地顺从此类要求。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通过强力获得的认可,但这不是一个好的论证,因为其隐含的诉诸因素,和结论并不相关。
这个例子犯了 “诉诸强力或威胁”谬误。
《好好讲道理》
逻辑小白初读晦涩难懂程度3颗星
书中最优是有大量案例及其讲解
怎样学习这本书?
大概就是看谬误案例并以此为鉴,知道自己犯过哪些谬误,对哪些事情的认知还不够;生活中碰到又该如何回击。
自己犯谬误或者被谬误牵着鼻子走的原因,大概率是认知不够,不知道从众心理,不会觉得公众意见是不好的论据。
一起学点逻辑学。
发现和捍卫关于自己、关于我们的世界的可靠观念。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