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49813/9c2e888857869ab6.jpg)
原本也没想过,在百无聊赖的午夜,会再写上几行小字。刚才有朋友评价我的文字,说跟喝了心灵鸡汤一样,总是给人以暖意。觉得这位朋友实在有点谬赞了,如果真有这功效倒真是功德无量。
此时的窗外正是秋夜,虽然温度不减,但闭目冥想,现在的东北,可能已是白雪皑皑了;如果自己的文字真能如街上的灯火,虽然不能给人以直接的温暖,有一份光亮也是有幸。翻读自己的文字,分了好几个大类,有道听途说,有随手落笔,有特殊的记忆,里面有故事,有诗歌,有图片,有许多不经意捕获的东西,满满的装满自己的世界,有的也确实有些许的治愈功能,不是夸下海口,有的文字确实也让自己看哭了。是的,文字的温暖,一如少年的嗓子,总会有三两句让人痛彻心扉,别人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影子,不是自己当下,也会是自己的过去,或者就是自己的将来。觉得文字可能有这样的功效(有点自吹自擂),可能与自己一直秉承的信条有关,虽然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是用心写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再强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软肋,有些人外表坚强,只是心没有到动情处,情到伤处自伤人,要么是有些裹得太严实,太过密不透风而已。有感情的文字才有生命,这是我坚持的,也是给自己的要求,所以自己的东西在许多朋友看来,都觉得耐读,因为总有三两个字能打动内心,无法触及的内陆,也会有些许的地方,让你由衷地觉得悲喜感染了自己。当然英雄才会所见略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是有些东西有的人能够共鸣,有的人哧之以鼻,因为有相同的三观,如果认识不到,见解也就相异。如果性本善良,也就写不出邪恶的东西,有些人也就觉得文字干巴巴的,味如嚼蜡。
文化求异,文明才求同。正因为自己的认识是个体的声音,在许多时候,就象一个发光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彼此相近,自然也就相吸,这就是为什么自己的朋友圈子多了去的写文字、搞文艺的人。觉得爱好是一个磁石,其实主要还是品格,好人自然会在一块,坏人也会在一伙。当然现在人性已经很复杂,许多东西都被掩盖,但本性的东西却无法拒绝,始终是赤裸裸的。想到当今的国内地方官员,腐败也是成窝成窝的,觉得像极了磁石效应的自然法则;还有东北的野生人参,听说也是成窝成窝的,当然这跟它们的习性有关。
扯了这么多,当然不是为了非要说明什么,只是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你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一定也会传递正能量。有个文友,以写小说见长,都是写些耽美的小说,都是哄小孩子的;偶尔我也看了他的粉丝群,都是些少男少女,因为情窦初开,他们需要找一个寄托,朋友就成了他的偶像。觉得只要不是坏东西,也无可厚非。存在即合理,想想他出的书,总也有市场,微博上的粉打着滚往上翻,当然也有骂他无节操的。正如他说,节操值多少钱?现在是市场经济,只有需求,需要就是市场。《小时代》不是有人骂它垃圾吗,但是郭小四还是收获得钵丰盆满,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做人呀应该厚道点。当然对于朋友的伶牙俐齿,我不表态,只是觉得有些冲突反倒才合理,文化求异嘛,人类的发展不就是在冲突中来的吗?
最近,我特痴迷马未都先生的节目,不是说自己有宝要他鉴定,只是觉得他确实是一个正能量的人,看他的节目,总会让人收获许多东西,《都嗜》也好,博物馆也好,总会有许多的与人为善的东西打动自己。现今有涵养拿出来分享的学者已经不多了,觉得什么是心灵鸡汤,觉得马老有时候的一言一行就是,很受用。当然,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及他的百分之一,尽多给朋友找点乐子,或者朋友不快的时候从我的文字找到些许的安慰而已。
其实,这就够了,自己的文字有点价值,算是廉价的心灵鸡汤吧,不过功效因人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