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

作者: 日语培训老师Vivid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00:55 被阅读0次

    可能在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沸腾之前,我从来没有了解过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有什么关系。似乎中国总是和艺术和科技和各种前沿以及需要灵魂灌溉的东西没有打过交道。要么就是被边缘化太久要么就是中国人不屑这些。

    直到某一年,某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照片和宣传辣眼睛到无法不知道,无法不看到,无法不了解。有这么一个满脸横肉,塌鼻子塌眼睛,方头少发的中老年男子。无法拂去的面容,以及那颇为用意的名字,深深的刻入到我的脑海。感觉这个人就像成龙,就像赵传,就像老了的李连杰,看一眼无法不记住。可能我这样的比方有点不恰当,可是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浮肿的脸和饱受岁月侵蚀的痕迹。

    不行,写到这里,这几个男人的脸在我脑海里像幻灯片一样的晃来晃去,我想我要尽快结束这段的描述,否则我要晃出脑溢血来。就是这个写《蛙》的男人,可以说他还是对自己相当的自信的一人,至少对面容,至多到自己的书。翻开第一页,书面侧页内的作者简介,贴着一张醒目的自己的照片。并且这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至少五六年的作品,因为简介上也没有打上,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样的介绍。

    我觉得很滑稽。但是也很欣慰。原来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作家,都有一个出名的梦,以及对自己有着良好的欣赏态度。这是正确的。

    《蛙》写在一个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升华或者夸大了他姑姑的妇科医生形象,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红心耿耿的时代产物。文中以和日本老师的来信为穿插,以第一口吻讲完了姑姑和自己一生的故事。后面的编剧略有拖沓和浮夸,可是不浮夸不戏剧。而前面的连贯程度紧凑和后部分叙说自己回到家乡,那部分的不清晰让人读得有点意犹未尽。但是总体第一人称的写法,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一些真实的打着乡土气息的故事。

    好在我还是80后,否则这种时代背景和他们在文章中的各种活动,90后或者00后的肯定读起来是费解的了。我想这就是时代小说的局限,比不上那种网络虚幻或者青春爱情小说,在哪个时代,哪个年纪,都有受众。并且这些受众都选择轻松的沉溺在能满足自己幻想的小说中。所以记实的,或者在记实的基础上升华的小说就很有局限性。这种人能红也真的是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时代给与一个风口,风口过了,他也就过了。

    没过多久,一定会出现在教科书上。然而,并不是作为喜爱的读物。

    我喜欢将这种不用大脑思考的小说类读物为白书。因为就是把自己放空,让各种故事和人物形象像生动的有血肉的流动的液体一样,在身体里塑造。朴实的语音带来很形象的画面感的长篇,还能在任务名字上不让人读起来难过,因为他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是有名字特色的。即使也是来自历史事实,但是真的要读起来酣畅多了,第一人称,以信件的形式也是小说的创新。可惜的是文中的作者本人,真是一个懦夫到让人难过。

    小说里,没有了爱情的穿插,读起来太没有血性。小说里一定要有爱情,一定要有性。不能只一笔带过的描写两个没有爱情的主人公。一个是姑姑,一个是作者自己。

    爱情能满足脑的需求,性能满足肾的需求。可惜,作者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控诉。

    2017-5-24 读书笔记/沐沐生生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r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