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三月三,在古代这个日子是“上巳”节,三月万物萌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古人选三月巳日作为生命之神的复活节。《论语》中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对这个节日的描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场狂欢。据说《兰亭集序》开头描写的宴饮场景就是暮春时上巳节的特殊风俗。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森严,上巳节的风俗渐渐被遗忘。不过春天人们还是会去踏青,此时的江南总让人心生向往。
出不了门读读谈正衡先生的《梅酒香螺嘬嘬菜》。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美食书,过段时间就会翻翻。谈先生经历非常丰富,出生在长江边上,行过船,捕过鱼,行过医,教过书,做过官,最后成为了一位文人。他做过记者和二十多年的编辑,诗歌,小说,散文,随笔都有专集。虽然这是一本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书,却不仅透着有滋有味的烟火气,还有很多风花雪月的故事如江南烟雨般迷人。可以说是关于江南野味最好的民间话本。
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味觉感受上更多了温润与灵动。虽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但是鲜美总是大家都很喜欢的。除了这个季节应该在“腌笃鲜”里面吃到的春笋。芦蒿也是春天的美味。东坡诗里有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就是芦蒿。据说《红楼梦》里晴雯爱吃芦蒿。汪曾祺先生也说过这菜里包含了江南的味道“就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读着这样的句子不知觉地两腮生津。
不过第一次在饭店里吃芦蒿时搭配的是豆腐干丝炒的,但是芦蒿很老并没有留下好印象。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吃芦蒿最好的时间就是春天。“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正是芦蒿清纯多汁的二八年华,十天半月一怠慢,就是迟暮美人不堪看了。二月芦,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古诗里还有“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咏叹青春年华不容耽搁。
自己会做菜了,到了吃芦蒿的季节总会买几次,慢慢也摸出些门道。菜场里有两种芦蒿,那种捆扎整齐,粗粗壮壮的一定是大棚种的,样子好看,不过吃口很淡,很少芦蒿的清香。野生的就会比较细,有时候茎上有一点红紫,会比较老,所以一定要一段段掐嫩的。记得用清水浸一下,可以去掉一点土味,然后用盐稍微捏一捏,沥掉水后下锅炒又脆又嫩。如果有猪油,再配上香干就是一流美味,而且膳食纤维,维生素,植物蛋白和脂肪都有了,营养均衡。炒时油一定要旺,否则会有生腥气。这些都是在书中看到后自己又实践过的经验。最近没办法吃到,只能脑补一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