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想

作者: 沐芝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3:13 被阅读187次
    教研随想

    为迎接开放日,废寝忘食地忙了几天,今天晚上还要带装彩排,服装道具,舞台踩点还有许多事要去忙。但此时有两小时空闲,应好好享受一番,把这两天的思考写下。

    其实领导是不喜欢我这样的,他是希望我们把节目排练的更精彩一点,更熟练一点。希望我们把教室布置得更漂亮一点,把成果展示得更丰富一点。

    但我不能荒废了教育教学,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积聚了太多的困惑没有得到解决,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等待弥补。

    如果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坚持教书、读书、思考、研究。我的教学生命应该早就灿烂如花。也许深圳、江浙一带的名校里会有我的位置。

    如果每一个教师都成长得如树、如花,按生命的规律,尽情的生长、开放。我想就不必像现在样,为了展示,为了开放,加倍地劳力伤神。如果平时每一堂课,都是精彩。如果教室布置每一天都是漂亮,如果学生才艺、能力每一天都在进步。何须劳命伤财的开放日活动,每一天都是开放日,每一个人都是诗意。

    教研随想

    我们的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总是刻意的准备如何写一篇大作文,思考如何写好考场作文。我们有谁是一天吃成一个胖子的吗?作文能不能当成一日三餐的日常呢?能不能当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呢?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能不能与“所写”打通对接的桥梁。

    有了这个思考,也就有了“微写作教学”的研究。在“手机知乎”上一搜索,“微写作”的研究成果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原来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研多么落后,这么多现成的、优秀的成果竟然没有早日用上。当外界早已换了跑道,我们却还在旧跑道上卖力奔跑。

    今日更换跑道仍然不迟,今日有今日新的条件,互联网、自媒体让人获取丰富的资源,也让人获得广阔的平台。

    无论什么样的跑道,人的锻炼姿势、锻炼目的是不变的。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书中提到:“一个懂得写作规律的教师,必定将主要力量放在指导学生‘静默观察’即积累写作材料,并‘烂熟于心’即思索、内化、积淀思想上,‘一旦内储充盈,到时就会文思幅辕,笔下溜圆,呵成一篇千字文不算难事。’”  这一做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写作”。“微写作”特点在“微”,重点却又在“频”。常写,多写,养成习惯。

    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文中还提到:“”从紧迫性讲,今后改革试验的主要项目至少也有五个:一,语文‘自学-历练’的指导;二,语文‘能力-习惯’的养成;三,作文‘思想-生活’练笔习惯的培养;四,听、说‘总枢纽’的启动及其与读、写的配合;五,语文课“得法与课内,收益于课外”的两翼协调。”

    教研随想

    今天我们开展“微写作”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能力-习惯”“思想-生活”的习惯。

    我们开展“微写作”的训练,是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的。上个月,我买了丁卫军团队所著《打开会作的大脑——初中微写作实训手册》,并执照这本手册,上了两节课,收效不错。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实实在在地开展这样高效的训练,何必担心写作教学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采用一些新的、好的方法用于改进教学。但难在“坚持”。不能坚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不自信,孤单地实施,不敢确信这个方法好不好。其次是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经常调整方法。再次是忙碌,就如我开头所说,天天忙一些琐事,而这些琐事又往往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老师的成长、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收获等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却得不到重视,不能分配足够的时间去做。

    教研随想

    当下为什么流行“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方式,除了是官方要求和政策引导外。还有符合研究规律的原因。一些自然科学的重要成果都是在团队中完成。就连“马云”“马化腾”的创业史也是一个团队的创业史。刚刚所说“丁卫军名师团队”也是一个团队成功的案例。江浙一带很多名师都是出自名师团队。如黄厚江的“生成语文”,王君的“青春语文”,团队里的名师一茬茬生长。

    团队的作用主要有二:有人指引、有人督促。很遗憾,我们身边的很多团队,组建目的是混个证书,图个宣传露脸的机会,图个晋级涨工资的台阶。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浅了点。

    从经济上看,以这种方式涨工资,充其量也只是每月涨几百元而已,甚至才几十元。老师的价值更应该是在成长、成名之后。如名校聘请,年薪几十万。四处讲座,一场好几千元。出书稿费,无限空间,就算不能成为名师,优秀的老师也是有很多机会提升自己的价值的。

    从技术上看,勤于教研,精于教研,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工作上得心应手,就不会如今样身心疲惫。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这么有精力,能做那么多事?其实根本就不是有精力的原因,而是经验的优势。为了学校开放日,我不得已也排练了一个节目,这是我教书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排练节目,同事笑称是我的处女作。从编剧,导演、到道具、服装都是我一个人操办。虽然不是很好,但拿得出手,而且有创意。最难得的是,我是顺手而为,根本没花什么时间。教学也罢,排练节目也罢,我都只花了别人十分之一的时间。这就是技术带来最大的价值。

    教研随想

    说到团队,很多人不懂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很多人在进入团队不久,不得不离开团队。

    原因之一是缺乏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只完成任务就行,更要有主人的意识,有家人意识。很多人在团队里面只做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任务。与己有关的事则热情异常,与己无关的事则十天半月不露面,把微信、QQ相处的方式带入团队。群里有人交流,他想交流就说两句,不想交流就冷漠以对。

    另外与团队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同频的行动,也是融入不了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组建了名师工作室研究团队,愿我们共同成长,形成我们的“语文”理解,形成我们的语文行动:读书、写作、思考、研究。对外,形成抵御一切压力和诱惑的精神支柱;对内,形成自我生命发展的需要,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依托。

    教研随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研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zb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