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英雄辈出的文明。是无数的英雄人物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以无尽的胆识和智慧力挽狂澜,光照千秋。
我国古代战国时,有一位英雄,在整个国家只剩两座孤城时,独自带领其中一座城中军民守卫五年,数倍于他们的敌军最后却大败而归。让后世的史学家们都大为称奇,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就是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单。
田单,是战国时齐国的远房宗室,最初只当了一个管理临淄市场秩序的小官。
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军攻打齐国,很快就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再用半年时间就攻占了齐国的七十余城,有灭亡齐国之势。
此时,齐国只剩下了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两座孤城。在这种情况下,田单带领族人逃到了即墨,刚好即墨太夫战死,田单临危受命为城守,率全城军民坚守这座孤城,与乐毅对峙。这一守,就是五年。燕大将乐毅用尽各种方法强攻不下,只好采用围城战术。
即墨,是齐国比较大的一个城邑,物质丰沛,虽具有一定的防御条件,但也架不住久围。为防止人心思变,田单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城防,稳定人心。
利用两军交战的空隙,带领士卒整修和加固城墙;与士卒同甘共苦,将自己的妻妾及族人都编入守城的队伍之中。
守城的第三年,田单看燕军久围城不退,遂派人去游说燕王: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资治通鉴》卷四)
大意是说,齐王都被乐毅杀了,但现在莒县与即墨两座城却久攻不下,是因为乐毅与燕王有隔阂,担心被杀而不敢回来。乐毅想以讨伐齐国的名义在齐国称王,所以攻打即墨不积极。由此看来,齐国人害怕的是其他将领来攻打,那样即墨就完了。
燕王本就担心乐毅坐大,听人这么一说,就信以为真,派骑劫去取代了乐毅将军的位置。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
随着燕国换将,田单认为反攻的机会到了。为了激励久被围城低迷的士气,以利反攻,田单想出了一连串令人拍案叫绝的方法来激励士气。
田单让全城的百姓在每餐饭前都要在庭院中,以食物来祭祀祖先,引得每到饭点都有飞鸟在城中盘旋。在燕军感觉很奇怪时,再让人去散步信息,说有神灵将要来助齐军守城。诱使燕军迫害齐军降卒。田单让人告诉燕军,说齐军害怕燕军将俘虏的齐军士兵的鼻子割掉后,再让这些没鼻子的齐军士兵在燕军士兵前面作战,这样,齐军必败。于是燕军照做后,使得城中的齐军士兵断绝了投降的想法。诱使燕军挖掘城外齐人的祖坟,焚烧死尸,当然这又是田单的反间计。
这样一来,齐军上下同仇敌忾,士气大振。
田单看齐军士气高昂,破敌的时机成熟,开始实施他的反攻大计。
一方面,他让精壮的士卒隐藏在城中,却派遣老弱和妇女到城上守城,造成城内粮食断绝,士兵无心守城的假象;
另一方面,他又让使者到燕军营中称想要投降,同时还让城中富商拿出重金去贿赂燕军将领,称他们打算投降,希望保全妻儿老小的性命。
燕军本就离家多年,士兵都希望早日回归家乡,听说齐军准备都投降,都无心再战,只等齐军投降后回家,一时士气低落。
田单见目的已达到,于时悄悄地将城中的上千头牛集中起来,披上五彩的外衣,在角上捆上利刃,尾巴上绑上浸了油的芦苇。然后在城墙上挖出了几十条暗道,在一个晚上,将上千头牛的尾巴点燃,让牛从暗道中放出去,冲向城外的燕军军营。牛队后跟着五千精兵也杀向燕军。
城内的老弱们再用力敲击盆罐等呐喊助威。猝不及防的燕军被杀得人仰马翻,狼狈逃窜。燕军主将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齐军乘胜追击,一路上被燕国占领的齐国城市都被收回。短短时间内就将燕军赶出齐国国境,被占的七十多座城市全部收回。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阵”。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以火攻方法取胜的案例。后世也有很多人受田单的启示,使用这种阵法取胜。这之后1000年左右的公元647年,出使西域的王玄策也曾用此方法大败印度数万象军,威振西域。
以一座孤城,坚守五年,并大破敌军,在危亡中重振齐国。你说,田单当之无愧地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英雄?
我是挚守静笃,一个专注于有趣历史的创作者,欢迎【点赞】【关注】和【吐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