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百味录
金戈铁马的记忆(三)

金戈铁马的记忆(三)

作者: 曲赣江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00:17 被阅读100次

                金戈铁马的记忆(三)

                          曲赣江

                                1

            夜深的时候,外面鼓噪的喧哗像瘪了的气球,坍塌成一片寂寥,静的能听见不远处河水的喘息声。

            喜欢这样的静谧,尤其是冬日雾锁小城的夜,街市的路灯昏黄灯光被隐约了孤独。一个人伫立在空旷里,感受那分清凉,感觉形似细雨的触摸,昏沉一天的脑壳重又清醒,思维便活跃起来,游思遐想。

            不远处的河是淠河,源头在大别山。小城是大别山的门户,便有了水韵萦绕的回味。若说遗憾,便是望不见崇山峻岭的险拔俊秀,更不曾多一丝远山如黛、似娥似娇的妩媚。

            大别山这个地域名称,却是自我呀呀学语时,便是萦绕耳畔的巍巍群山,还有沉入岁月谷底的流金岁月,以及涌动在血液里的奔腾喧嚣。

            居于小城一隅,我的心跳更贴近这片红色的土壤。

                                  2

              那个冬天很冷,反围剿一开始很顺利。           

          1931年3月中共党史上出了件事,顾顺章护送张国焘和陈昌浩到鄂豫皖苏区,返回时在汉口耽于变魔术,被国民党捕获了。人没信念是悲哀的,顾顺章随即叛变。如果不是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第一手获知,也许周恩来、瞿秋白等人当时就遇险了。这也是中共中央从白色恐怖的上海迁往中央苏区的根本原因。

            问题不仅于此,张国焘实行的是王明左倾冒倾冒险主义,罔顾实际,放弃游击战,打阵地战、攻坚战,导致苏区根据地日益艰难,根据地日益缩小,举步维艰。不仅大别山区的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这时都受此影响颇深。肃反扩大化更是一道伤痕。

            红军遇上了空前的劫难。当时,作为基层官兵并不知晓究竟发生了什么,昨天还是自己的指挥员,转眼怎么成了特务,就被杀害了。肃反扩大化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那些日子,仗打的很艰难。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一寸寸土地。

            老人晒着阳光,视力已经很弱了。很多时候,看着阳光,隐约还有光线,这让老人欣喜。很多时候,这样的光影里,她能看见她和他骑着两匹栆红马,穿越哨卡,穿越封锁线,扬长而去。她喜欢他,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的笑声。但她不知道这种喜欢有个专用词:爱情。

            那时她也小,跟着打土豪分田地的一群人就当了红军。她喜欢八角帽的谦和,更喜欢穷人的希望一一红五星。

            反围剿的战斗很惨烈。一次分散突围,追兵越来越近,为了掩护战友,她眼见着一位分娩不久的战友,狠心捂住了啼哭的婴儿……当追兵走远后,襁褓中的孩子再没发出一声啼哭。

            战争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残酷。后来,长征路上,为了避免生理周期影响掉队,她毅然决然地把双脚浸进了结冰的河水中……

            她和他最终结为革命伴侣,却没有渴望已久的孩子。

          老人坐在椅子,面对阳光,隐约的视线里,看看他坐在一旁,笑了,静享着硝烟尽去的安宁。勤务员看着俩位老人的微笑也开心。

                                3

            1929年间皖西出了件大事:六霍起义。这是继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后,一次更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了鼎足之功。

            老人那时年轻,幼时读了些年私塾,安于清贫。长成后,也教私塾。不几年,经媒婆之言,一阵吹吹打打的响器,迎娶了新娘。温饱既得,虽然偶尔从隐秘渠道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却从没想过革命这个词。

            时代的命运与个人命运,总是不期而遇。看着新媳妇日渐隆起的腹部,他憧憬着即将初为人父的清贫幸福中。但随着一阵剧烈地砸门声,他还来不及圆一个父亲的梦,便被民团抓去当差了。

            没几天民团进山“剿匪",一场仗下来,他趁乱投了红军。家是回不去了,同情革命的他参加了红军,并迅速成长起来。他很多时候想念即将临产的妻子,却不能回,只能存于思念。后来,红军扩红到了家乡时,他获知媳妇被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带着婴儿逃离了家乡……

            他作战勇敢,想着血债血偿。他曾是私塾先生,识文断字,随着理想信念的坚定,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肃反和两次爬雪山过草地让他的革命意志愈发坚定。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决定组成西路西征,他成为少数幸存人员之一。

            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屡立战功。南征北战中,他和她在战火中的爱情也瓜熟蒂落,结为革命伴侣。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家乡邻近的省份任职,便于寻找失散多年的孩子。这时他和她收养了几位烈士的遗孤,视同己出。

            后来,在组织多方寻找下,改了姓名的他找到了为避难也改了姓名的兄弟,孩子也找到了。这时,孩子已长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永远留在了皖西乡村。

            八十年代时,老人彻底失明了。这时侯,老人唯一的喜好,便是让勤务员要辆车,去大别山深处垂钓一次。当年战斗的地方,都掩去修建的库区下了。看不见了,只是听听那山那水的声音,缅怀肃反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岁月峥嵘,往事随风,巍巍大别山,永远矗立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让人情怀起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戈铁马的记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p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