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去年的昨天,父亲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永远的闭上眼睛,长眠于大地的怀抱。昨天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天空很晴朗,心情却在下雨,整整一天都是如此。下午回到家,又做了一些非做不可的事情,再加上天格外的热,感觉特别累,晚上早早地休息了。
今天凌晨刚过五点,我被滴滴答答的声音唤醒,“应该是下雨了”!我心里猜测。今年的夏天特别缺雨,我的精神为之一振,立刻从床上坐起来,趴在窗口向外看,只见地面有雨滴落。雨声越来越大,雨点越来越急,雨丝越来越密,不一会儿地面就全湿了。
久违的雨从天而降,心里顿觉舒爽,瞬间睡意全无,隔窗听着秋虫的呢喃,看着飞鸟的狂欢,不悦的心情得到缓解,雨,让我忘了悲伤。没多久,雨声渐稀,虫鸣愈响,再一会儿,雨停了,我开始了繁忙......
早饭后,雨时有时无,我在楼下闲逛,迎面走来琳琳(经常和宝宝一起玩的小孩)的奶奶。彼此打过招呼后,闲聊了几句,说起琳琳的妈妈。老人说琳琳的妈妈在琳琳的姥姥姥爷去世的时候没怎么哭,也不像上年纪的人哭丧那样边哭边念叨,只是嗯嗯的哭。我给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像上年纪的人那样边哭边念叨像讲故事一样那样哭,老人听了说起了她经历丧事时放声大哭与现在的年轻人截然不同以及一些不幸的事情,边说边抹眼泪,我被老人的话带进伤感的情境,又勾起了昨日的悲伤,忍不住泪湿双眼,边擦眼睛边听老人讲她伤心的过往。我不知道这位和我母亲是同龄人的老人为什么能给我讲这些,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侧耳倾听这些与我无关的话题,也许是老人憋在心里的话太久无人诉说,也许是我悲伤的心情与老人的所讲的过往产生共鸣。
琳琳的奶奶收住眼泪说琳琳的妈妈在她的父母去世后的一年里头发至少白了五分之二,猜测可能与没怎么哭有关系。这使我想起清明节给父亲上坟时遇见大娘的二女儿坐在大娘的坟前哭的伤痛欲绝,拉不起来,让她哭的我都不知该怎么哭了,只是流眼泪没说出什么来,后来母亲告诉我不念叨着哭不好,要我以后像我大娘的女儿那样哭,我记在心里,昨天效仿。我以为,亲人离世,哭亦有度,若是没个好哭会让死者不安。不过想归想,入乡还是要随俗,尽管不情愿。为什么家里的长辈去世时要像唱戏一样边念叨边哭,我一直不明白这个问题,今天琳琳奶奶的话给了答案。因为不管哪个人去世,其至亲都非常悲伤,若不好好的哭一场把悲伤发泄出来,而是积压在心里就有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给健康埋下隐患,这就是所谓的不好之处。
雨滴又增加了密度,和琳琳的奶奶告别后,我在雨里漫步,想着刚才的谈话,眼泪再一次流出来,天在下雨我在哭......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经不起情绪渲染的人,所以我很少去大喜大悲的场合,这也是我不懂民俗的主要原因,导致在父亲的丧事时什么都不懂,落的母亲埋怨。人的一生什么都得学,包括丧葬礼法,尽管这是一些负面的东西。谁都不想父母离开自己,毕竟还是得接受这个负面的现实,超然现实物外谁都做不到。
雨的来临熄灭了天空的火,却还不能清凉火炉般的城市,好在气温略微低了一点儿。夏的余热还在,若人走情未了,又如心情的转变需要慢慢调节。
晴朗的天空需要云地堆叠方能幻化成雨,蒙尘的万物只要有一场足够大的雨便能干净清晰的呈现在人的面前,人生中看似无解的问题在经历或阅历中会得到顿悟,无需刻意求解,像琳琳的奶奶的话顿悟困惑我好多年的问题一样!
网友评论
日夜兼程
只为赶上这美好
赞!
日夜兼程
只为赶上这美好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