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虑过,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为什么会生气呢?从健康角度讲“气大伤身”,再换一种说法又叫“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都是不好的,不积极的情绪体验。就像吸烟伤肺喝酒伤肝一样,道理虽然都懂,但是看似简单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却又被很多因素阻隔,毕竟谁也无法做到像圣人一样心无波澜,无欲无求。难免会一些外界因素所干扰,刺激到神经,产生了负面情绪。
我平时也很注意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化解一些负面的因素,很多时候能够平静的去看待一些人或事。但我终究也是一个凡人,毫不例外的也会为了某人的态度,或者某种语言而刺激到我的神经,无法静心宁神。
气到最后突然想百度一下,气从何来?结果是:所谓的生气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大脑中相关的负电信息子被激活之后,会去刺激大脑中的负面激素腺体,分泌使人不快的的激素,如肾上腺激素、雄性激素等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结果。“气”就是一定强度的负面激素的作用和反映而已。
这么看来生气是必然的了,只不过我觉得生气也有轻重和难易之分。 一个人如果他内心对人或对事的评判标准越宽容,他就越难生气,所谓一个人胸怀的大小,决定于人生气的事情的大小。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是因为他的思维和认知的角度与别人不一样,所以别人或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容易触犯他的准则,使他不高兴,于是生气; 那些不容易生气的人除了拥有比较宽容的信念系统以外,他还有一个直接避免生气的信念,那就是同理心,也就是将心比心。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生气的次数肯定要减少很多。 还有一个最好的信念,可以将生气压到最低限度,那就是当别人的行为你不能赞同,也不能表示理解,可以说你认定他完全错误,这时候告诫自己,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想生气都难了。
如果真能做到那些就真的成为圣人了。其实 生气是一种态度,或者是一种选择,全在乎你自己的评判标准,不是谁惹了谁,而是自己决定的。
若心宽似海,就能容纳百川;若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人自身就需要静心,才能有好的修为……
网友评论